期末提升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提升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17: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提升练 2024--2025学年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③)“jiāo ① 龙”入海(④)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甲】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祖国的哪个角落,【乙】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 ② 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博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
3.在语段③④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③顿号 ④省略号 B.③逗号 ④叹号
C.③顿号 ④句号 D.③逗号 ④省略号
4.【甲】【乙】两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可是…… B.只要……就……
C.无论……都…… D.既要……也要……
二、综合性学习
5.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拟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品诚信内涵】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个性化邮票,请你简述其主要构图要素和寓意。
(2)【访诚信人物】熊绍华是一名重庆的哥,4月16日,他将乘客遗落在出租车上装有10万元现金皮包交给公司,帮助乘客及时找回了皮包,被评为2022年诚实守信“重庆好人”。下面是校刊记者小A对他的采访片段。请你结合语境,补全对话。
记者小A:①
熊绍华:很高兴认识你!同时谢谢你对我的肯定!
记者小A:②
熊绍华:对中学生而言,比如对同学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履行,考试时不要作弊,将诚信落实在点滴行动中。
记者小A:谢谢您!
(3)【听诚信讲座】王教授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美德很有研究,八(2)班班长小兰打算邀请王教授来班级给同学们做讲座,下面是邀请函的内容,请你帮助她修改。
邀请函尊敬的王教授: 您好!我班将于10月20日在本班教室召开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诚挚邀请您来给同学们做讲座。请您务必准时参加。 八(2)班班委 2024年10月18日
①邀请函内容尚不完整,请指出。
③邀请函有一处用词不当的地方,应将“ ”改为“ ”。
④邀请函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你修改。
三、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提示,补充古诗文。
眼入千般景,诗有万种情。春日里,西湖水轻荡漾,“① ,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是欧阳修乘舟游湖的惬意轻快;夕阳下,晏殊徘徊间吟诵“无可奈何花落去,② ”慨叹时光流转, 流年暗换;陶渊明远离官场,处田园望远山, “③ ,④ ”道尽隐士怡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春望》中“⑤ ,⑥ ”在花开鸟鸣间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雁门太守行》中 “黑云压城城欲摧,⑦ ” 渲染兵临城下的战事急迫气氛紧张;李清照南渡梦中也有景, “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她不畏艰难抒发心中凌云壮志。
四、名著阅读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 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它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对手挑战的姿态。
(1)上面文段选自被誉为“ ”的《昆虫记》,文段中的“A”指的是 (昆虫名字),面对对手它准备两种备战姿态,第一种备战姿态主要是动作,第二种备战姿态主要是 。
(2)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你从选文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五、文言文阅读
8.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④,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立即;迅速。④希;同“稀”:罕见。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而后作
③病虽愈
④四夷俱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甲文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5)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①传统医学认为,病邪侵袭咽喉的时候,会出现咽喉疼痛,下至肺脏就会出现咳嗽,肺不布津,肺气被外邪淤闭就形成了痰。这些症状在人们感冒时都很常见,特别是咳嗽,即使在病愈后,也会成为很多人的长期困扰。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外邪入体后余邪未清,二是因为肺脏功能未完全恢复,全身气息的升降出入出现紊乱。
②从中医角度讲,此时可以选取适合的食材来进行食疗,比如有清咽作用的金橘,有润肺作用的银耳,以及有清肺作用的萝卜。
【材料二】
①我们的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因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等组成的,它在我们体内构成三道防线去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我们的侵袭。人们生病时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强弱。
②对免疫力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蛋白质。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组成都离不开蛋白质,补充蛋白质不是简单地大吃大喝,我们更强调优质蛋白的摄入。所谓优质蛋白就是和人体较为接近的蛋白质,它们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常见的优质蛋白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而谷类生物的蛋白相对来说就要差一些。
③理论上,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都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所耳闻的矿物质,如钙、铁、锌、硒,它们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不可或缺。这些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一些常见水果中含量丰富,如苹果、雪梨等。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进入人体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
④此外,水也对增强免疫力不可或缺。它能把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代谢成尿液、汗液,把废物排出体外。
【材料三】
①在与感冒长期的“斗争”中,维生素C似乎被寄予“厚望”。
②维生素C有很多综合功能,包括参与氨基酸的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等等。机体一旦发生急性或慢性的感染,负责吞噬病原体的白细胞维生素含量就会急剧下降,与病原菌的对抗能力也会下降。补充维生素C可以使白细胞功能更活跃,增强清除病原菌的能力。通过维生素C的摄入还能保证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另外维生素C能够促进抗体的形成,间接提高对病原菌的阻挡作用。
③日常生活中的维生素C来源广泛,特别是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除了食物,补充剂其实也是一种选择,除了吞咽片剂,近些年来咀嚼片、维生素软糖、泡腾片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补充维生素C的“新宠”。医生一般会建议日常补充的维生素C在100毫克左右,而泡腾片中的含量要高得多,通常每片可达到500毫克,还有更大剂量的1000毫克。如果感冒期间想增加抵抗力以改善症状,那么选择维生素泡腾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常规补充来说,还是偏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需求和补充的目的来选择含量较为适宜的维生素C补充剂。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9.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谈到,感冒病愈后我们通常会咳嗽很长时间,这是体内余邪未清导致的。
B.材料二认为人在补充蛋白质时,应摄入动物蛋白、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不摄入谷类蛋白。
C.材料三提及将维生素泡腾片作为日常补充易导致体内维生素C含量偏高,启示我们要根据自身需求和目的科学补充营养,不要盲目跟风。
D.三则材料都提到了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食物,启示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不断提升自身免疫力。
10.材料二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11.当今“银耳雪梨汤”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理由。
去看妈妈 侯发山
①燕子上高中那年,爸爸大卫带上妈妈去周庄旅游了。半个月后,大卫独自一人回来了。他告诉燕子,说妈妈在周庄找了一份工作,不回来了。
②“周庄?这么远啊……”燕子噘着嘴,嘟嘟囔囔的,很不乐意。
③大卫低声地说:“因为你妈妈喜欢周庄,喜欢周庄的小桥,喜欢周庄的河水,喜欢周庄的夜晚……”忽然间,大卫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④燕子察觉到了大卫的异样:“爸爸,你怎么哭啦?是不是妈妈抛弃我们了?”
⑤大卫强颜欢笑:“瞎说!你妈妈离咱这么远,我能高兴得起来吗?她这一走,我得做饭,得洗衣,得照顾你啊傻瓜……”
⑥“那就让妈妈回来,我现在就给她打电话。”燕子拿出手机拨打妈妈的电话。妈妈没有接电话,随后发了一条短信过来:燕子,我正在工作,一是不方便接电话,二是长途电话很贵的,以后有事发短信好吗?要学会节省,你爸爸赚钱不容易。你要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
⑦燕子回了短信:妈妈,我会听爸爸的话的。你在那边干什么工作?累不累?
⑧妈妈的短信:我的工作不累,在周庄的水里撑船,让那些游客欣赏周庄的美景。
⑨燕子知道妈妈很早就向往周庄,这下如她所愿了。燕子给妈妈发了短信:这工作太好了。妈妈,你什么时间回来啊?
⑩妈妈的短信:燕子,你要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后,再来周庄看我好吗?三年时间,很快的。
燕子怔了一下,然后回复了短信:妈妈,我一定能考上大学,一定去周庄看您!
到了学校后,燕子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才用短信给妈妈汇报一周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妈妈也没少给燕子发短信。在短信里,除了表扬,还有鼓励,要她多吃蔬菜、水果,晚上早点休息,别惹爸爸生气等等。
深秋的时候,燕子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件手工编织的毛衣。到了冬天,燕子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件蚕丝被。
春去春来,花开花谢。三年后,燕子很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大学。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燕子缠住大卫要去周庄。大卫知道燕子的心思,答应了。
到了周庄,天色将晚,燕子一下子被周庄的景色给迷住了:小巧玲珑的周庄,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边垂柳依依。脚边是静静流淌的河水,偶尔有小船悠悠划过……
“这才是小桥流水人家!”燕子禁不住叫道,她忽然发现爸爸望着河水,一脸凝重,像是有满腹的心思,“爸爸,你怎么啦?是不是想妈妈了?”
“你妈妈……”大卫支支吾吾没有说下去。
燕子嫣然一笑,说:“爸爸,妈妈已经给我回短信了,她在双桥下的船上等我们。”
“这……”大卫迟疑了一下。
“别磨磨蹭蹭的,走吧。”燕子不由分说,挽起大卫的胳膊就往双桥那儿走去。
夜色徐徐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周庄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和安谧。临街屋檐下红灯笼闪闪烁烁地亮起来。随着灯笼的晃动,那些灯光也随之摇曳。河水是幽幽的,微波荡漾,泛着点点光亮,不知深与浅,不辨清与浊,不晓冷与暖,一切都是隐隐绰绰,朦朦胧胧的,给人以神秘之感。垂柳下弯出一只小篷船,没有一丝声响,没有一星光亮,悄然向前划动。到了前方不远处,船上的灯蓦然亮起,平添几分夜的神韵。有江南丝竹声和苏州评弹的琵琶叮咚声从沿河人家的窗户里飘出,不由得使人为之陶醉,恍惚间似乎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之中。
双桥到了。桥洞里镶嵌着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两座千年古桥的倒影齐刷刷地映在河面上。岸边垂柳的阴影下停靠着一只小小的古船,船上站着一个女人,看不清她的脸庞。
大卫放慢了脚步。
燕子丢下爸爸,跳上了船:“您就是菁菁阿姨吧?谢谢您!”说罢给那个女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燕子的举动把大卫和那个叫菁菁的女人给搞糊涂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叫道:“燕子——”
燕子笑了笑,说:“菁菁阿姨,一年前,我偶然看到了爸爸的日记,知道三年前妈妈得了绝症,爸爸带她来周庄游玩。想不到,在周庄妈妈病情突然恶化,再也没抢救过来……爸爸觉得天塌地陷,连死的心思都有了。菁菁阿姨,是您开导爸爸,是您保存了妈妈的手机……”说到这里,燕子已经泣不成声了。
那个叫菁菁的女人上前把燕子抱在了怀里。
大卫长长叹了口气,好像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燕子忽然扬起头,动情地说:“菁菁阿姨,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爸爸的日记里,除了思念妈妈,还有就是经常念叨您……”
那个叫菁菁的女人转身看着大卫。大卫使劲点了点头。那个叫菁菁的女人也点了点头。大卫跳上船,与她们两个紧紧拥抱在一起。
古桥,小船,河水,灯笼,垂柳,三人拥抱的剪影,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原文有删改)
12.根据提示,补写相关情节。
周庄旅游,妈妈未归→ → →揭开谜底,幸福相拥。
13.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她忽然发现爸爸望着河水,一脸凝重,像是有满腹的心思。
(2)古桥,小船,河水,灯笼,垂柳,三人拥抱的剪影,组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14.小说在构思上,多次设置伏笔,推动情节发展。请找出一处伏笔,并加以分析。
15.“夜色徐徐降临”一段文字,主要描绘了夜色下双桥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宁静、安谧和朦胧。这有什么作用?
16.结合全文分析菁菁的形象。
参考答案:
1.①蛟 ②pín 2. 博 搏 3.A 4.C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蛟龙:jiāo lóng,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②同频共振:tóng pín gòng zhèn,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
2.本题考查字形。
博击——搏击:bó jī,奋力拼搏或冲击。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③处,“‘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 这几个短语是并列关系,在列举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前用顿号;
④处,前面列举了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 等大国重器,实际上这些只是一部分代表,还有其他很多大国重器没有列举完,在列举事物未尽的时候应该用省略号;
故选A。
4.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A.“尽管…… 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意思是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B.“只要…… 就……”表示条件关系,强调满足某个条件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C. “无论…… 都……”表示条件关系,意思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强调条件的宽泛性;
D. “既要…… 也要……”表示并列关系,说明两个方面都要兼顾;
结合语境,“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祖国的哪个角落,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这里强调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角落),都要怎么做,是一种宽泛条件下的要求。 所以应该选择“无论……都……”;
故选C。
5.(1)要素:邮票左边为鼎,右边是写有“诚信”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意近即可)
(2) 熊叔叔,您好!我是校刊记者小A,祝贺您被评为2022年诚实守信“重庆好人”! 怎样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的人?请您给中学生提出建议,好吗?
(3) 缺少具体的活动时间 召开 开展 将“请您务必准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先根据邮票的构图要素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画面内容,然后说明寓意。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示例:这枚邮票由两部分组成,左右各占二分之一。左侧部分居右是一尊司母戊方鼎,方鼎的左下角是一枚长方形红色图章;左侧上面是横排的面值“1.20元”,下面是竖排的“CHINA”“中国邮政”字样。右侧部分居中是一幅装裱的中国书法作品,作品中间横写着行书“诚信”二字。
寓意:邮票左边最醒目的是一只鼎,寓意“一言九鼎”;右边是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表明要诚信做人。告诫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言出必行,一言九鼎。
(2)本题考查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1)根据“熊绍华:很高兴认识你!同时谢谢你对我的肯定”的内容可知,该句应为自我介绍和对“熊绍华”诚信事迹的肯定和赞扬。据此可补写为:熊叔叔,您好!我是校刊记者小A。您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同学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都表示要以您为榜样,向您学习。
(2)根据“熊绍华:对中学生而言,比如对同学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履行,借钱要还,考试时不要舞弊,将诚信落实在点滴行动中”可知,提问围绕“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做到诚信”展开,据此组织语言,注意语言的得体,表述条理清晰。示例:请问,您认为作为中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要怎么践行诚信?
(3)本题考查应用文的格式和内容写作。邀请函的格式和内容如下:第一行正中写“邀请函”三个字,然后下一行顶格写被邀请人,再一行写正文内容,正文内容要空两格写,最后写落款和时间。正文包括活动举办方正式告知被邀请方举办活动的缘由、目的、事项及要求,写明活动的日程、安排、时间及地点,并对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
第一空,“10月20日”后面缺少具体时间,可添加“下午5点”。
第二、三空,“召开”与“活动”不搭配,可将“召开”改为“开展”。
第四空,“务必”是必须、一定要,带有命令语气,用语不得体,可将“请您务必准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6. 无风水面琉璃滑 似曾相识燕归来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甲光向日金鳞开 九万里风鹏正举
7.(1) 昆虫的史诗 螳螂 声音
(2)示例一:遇到危险时,不惧怕,沉着冷静,做好斗争的准备。
示例二:面对困境或竞争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
示例三:我们要理性辨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要被别人的虚张声势所迷惑。
8.(1) 狱官 这里指有所作为 即使 臣服,服从
(2)①因此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
②所以(我)根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说明这些人虽出身卑微,但经历了观难困苦的磨炼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为下文论证的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
(5)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句意: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士,狱官。
②句意:然后才能奋发有所作为。作,这里指有所作为。
③句意:病即使痊愈了。虽,即使。
④句意:四方的少数民族全都臣服。服,臣服,服从。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故,所以;将,将要;降,下达,降临;大任,重大的责任,使命;于,给;是,这样的。
(2)故,所以;欲,想要;数,多次,屡次;闻,听;卿辈,你们这些人;谏争,直言规劝,这里指进谏、劝谏。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治理国家就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了,也尤其应当调养护理。“治国如治病”是一个整体表意,说明两者的相似关系,先断开;“病虽愈”表假设情况,“尤宜将护”侧重病愈后的做法,所以二者之间应断开。
据以上分析断句为: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从甲文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可知,他们都出身低微,有的从事着艰苦的劳作,有的身处困境,甚至沦为奴隶等,但最终都被任用,成就了一番事业。其作用在于通过这些具体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这一观点,说明一个人要想担当大任,往往要先经历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从而为后文阐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上天对人的磨炼以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做铺垫,使论点更具说服力,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可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由此明白常处忧患可促使人发展,贪图安乐会走向衰亡。唐太宗所处时期是太平盛世,而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正是因为唐太宗能在安乐的环境中不忘潜在的忧患,有这样的意识可避免国家因安逸而走向衰败,符合甲文中强调的生于忧患的道理,所以尤为可贵、可喜。
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大使命降临在某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言谈中流露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唐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治理国家就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了,也还应当调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纵,(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救治了。现在中原地区幸运地获得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全都臣服,确实是自古以来所罕见的,然而我一天比一天小心谨慎,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长久保持,所以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直言劝谏啊。”魏征说:“国内国外太平安定,我不因此而高兴,只高兴陛下身处安乐却能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呀。”
9.C 10.逻辑顺序。先介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然后分别介绍了增强免疫力的方式:补充蛋白质、补充维生素,补充水。 11.银耳是能润肺的食材,雪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汤汁保证了水的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可以增强免疫力。
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结合材料一第①段“特别是咳嗽,即使在病愈后,也会成为很多人的长期困扰。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外邪入体后余邪未清,二是因为肺脏功能未完全恢复,全身气息的升降出入出现紊乱”,可知:感冒病愈后我们通常会咳嗽很长时间,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外邪入体后余邪未清,二是因为肺脏功能未完全恢复,全身气息的升降出入出现紊乱;本项的“这是体内余邪未清导致的”说法不当;
B.结合材料二第②段“补充蛋白质不是简单地大吃大喝,我们更强调优质蛋白的摄入”“常见的优质蛋白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而谷类生物的蛋白相对来说就要差一些”,可知:补充蛋白质强调的是优质蛋白的摄入,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谷类生物的蛋白;本项的“不摄入谷类蛋白”说法不当;
D.结合材料二第②段“补充蛋白质不是简单地大吃大喝,我们更强调优质蛋白的摄入”“常见的优质蛋白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而谷类生物的蛋白相对来说就要差一些”,可知:文章强调要补充优质蛋白,优质蛋白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由此可见,本项的“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 于文无据;
故选C。
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作顺序。
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我们的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因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等组成的,它在我们体内构成三道防线去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我们的侵袭”,可知:总写人类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部分及作用。
结合材料二第②段“对免疫力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蛋白质。人体免疫三道防线的组成都离不开蛋白质,补充蛋白质不是简单地大吃大喝,我们更强调优质蛋白的摄入”,第③段“理论上,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都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第④段“水也对增强免疫力不可或缺”,可知:增强免疫力的方式有:补充蛋白质,补充维生素,和补充水。
由此可见,文章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11.本题考查内容提炼。
结合材料一第②段“有润肺作用的银耳”,材料二第③段“这些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一些常见水果中含量丰富,如苹果、雪梨等”,第④段“水也对增强免疫力不可或缺。它能把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代谢成尿液、汗液,把废物排出体外”,可知:银耳具有润肺作用,雪梨富含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而汤汁则保证水分的摄入,水分能把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代谢成尿液、汗液,把废物排出体外。由此可见,银耳雪梨汤含有润肺的物质、维生素、其他微量元素以及水,它们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12. 三年互动,鼓励关心考上大学 周庄相见。 13.(1)“心思”指大卫心里装有许多事情,纠结、煎熬着,既有对已故妻子的怀念,又不知道到了周庄,怎么给燕子说清事实真相,燕子能否接受这一现实。
(2)“绝妙”二字不仅仅指周围环境和三人拥抱的剪影,还升华了小说的主旨,赞美了善良纯洁的人性。 14.示例:(1)“忽然间,大卫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暗示妈妈已经在周庄离世,也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关注。
(2)“我的工作不累,在周庄的水里撑船,让那些游客欣赏周庄的美景”,暗示了发短信之人的身份。 15.渲染了燕子见“妈妈”之前的神秘气氛,预示谜底即将揭开,也暗示菁菁神秘的身份。 16.①心地善良,默默助人。在大卫痛失爱妻,对生活丧失信心时,她耐心开导,并保存燕子妈妈的手机,与燕子保持联系,使燕子能安心学习,顺利考上大学;②细心周到,富有爱心。三年来以发短信、邮寄包裹等方式关心燕子,鼓励燕子,教育燕子。③诚信守约,持之以恒。三年来,一直以燕子妈妈的身份,做着许多事情,没有中断也没有露馅。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第⑥段“妈妈没有接电话,随后发了一条短信过来:燕子,我正在工作,一是不方便接电话,二是长途电话很贵的,以后有事发短信好吗”以及第 段“妈妈也没少给燕子发短信。在短信里,除了表扬,还有鼓励,要她多吃蔬菜、水果,晚上早点休息,别惹爸爸生气等等”可知,从妈妈去周庄后,一直通过短信和燕子互动,在这三年里,妈妈不断鼓励、关心燕子。所以“三年互动,鼓励关心”是对这一情节的概括。
二空,结合第 段“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燕子缠住大卫要去周庄”以及第 段“双桥到了。桥洞里镶嵌着数盏彩灯,灯光映入河面,把两座千年古桥的倒影齐刷刷地映在河面上。岸边垂柳下停靠着一只小小的古船,船上站着一个女人,看不清她的脸庞”可知,燕子考上大学后,来到周庄与妈妈相见。所以“周庄相见”是对这一情节的概括。
1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结合第⑤段“大卫强颜欢笑:‘瞎说!你妈妈离咱这么远,我能高兴得起来吗?她这一走,我得做饭,得洗衣,得照顾你啊傻瓜……’”以及第 段“燕子笑了笑,说:‘菁菁阿姨,一年前,我偶然看到了爸爸的日记,知道三年前妈妈得了绝症,爸爸带她来周庄游玩。想不到,在周庄妈妈病情突然恶化,再也没抢救过来……爸爸觉得天塌地陷,连死的心思都有了。菁菁阿姨,是您开导爸爸,是您保存了妈妈的手机……’”可知,大卫内心一直怀念着因病去世的妻子,同时又要独自抚养女儿,并且一直对女儿隐瞒着妈妈去世的真相。此时来到周庄,马上要面对女儿,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女儿说明真相,也不确定女儿是否能够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由此可知,“心思”指大卫心里装有许多事情,纠结、煎熬着,既有对已故妻子的怀念,又不知道到了周庄,怎么给燕子说清事实真相,燕子能否接受这一现实。
(2)结合第 段“夜色徐徐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周庄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和安谧。临街屋檐下红灯笼闪闪烁烁地亮起来。随着灯笼的晃动,那些灯光也随之摇曳。河水是幽幽的,微波荡漾,泛着点点光亮,不知深与浅,不辨清与浊,不晓冷与暖,一切都是隐隐绰绰,朦朦胧胧的,给人以神秘之感。垂柳下弯出一只小篷船,没有一丝声响,没有一星光亮,悄然向前划动。到了前方不远处,船上的灯蓦然亮起,平添几分夜的神韵。有江南丝竹声和苏州评弹的琵琶叮咚声从沿河人家的窗户里飘出,不由得使人为之陶醉,恍惚间似乎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之中”以及第 段“那个叫菁菁的女人转身看着大卫。大卫使劲点了点头。那个叫菁菁的女人也点了点头。大卫跳上船,与她们两个紧紧拥抱在一起”可知,眼前的周庄景色优美,古桥、小船、河水、灯笼、垂柳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此时燕子、大卫和菁菁三人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幅画面不仅有美好的环境,更有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融。这种情感包含着对过去的释怀、对新关系的接纳,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由此可知,“绝妙”二字不仅仅指周围环境和三人拥抱的剪影,还升华了小说的主旨,赞美了善良纯洁的人性。
14.本题考查伏笔的理解。
“伏笔”指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所以要在前文筛选“伏笔”内容,明确其在后文提示的内容。文中有多处伏笔,任选两处分析其作用即可。
示例一: 结合第③段“忽然间,大卫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可知,当大卫向燕子讲述妈妈在周庄找了工作不回来这件事时,突然哽咽,这种情绪上的异常表现不符合正常讲述事情的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仅仅是说妈妈在远方工作不回来,不至于让大卫如此激动到哽咽。由此可知,这一细节暗示了妈妈的情况并非如大卫所说那么简单,极有可能妈妈已经在周庄离世,同时这种异常表现也成功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对后续情节的关注。
示例二:结合第⑧段“我的工作不累,在周庄的水里撑船,让那些游客欣赏周庄的美景”可知,妈妈在短信中描述自己的工作是在周庄撑船。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到结尾,我们知道与燕子和大卫见面的菁菁阿姨从事的正是撑船工作。在之前的情节中,妈妈对于自己工作的这一描述,其实是一个巧妙的暗示。由此可知,这句对工作的描述暗示了发短信之人可能并非真正的妈妈,而是后来出现的从事撑船工作的菁菁阿姨,为后面揭开真相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1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
结合第 段“夜色徐徐降临。喧闹了一天的周庄渐渐地恢复了宁静和安谧。临街屋檐下红灯笼闪闪烁烁地亮起来。随着灯笼的晃动,那些灯光也随之摇曳。河水是幽幽的,微波荡漾,泛着点点光亮,不知深与浅,不辨清与浊,不晓冷与暖,一切都是隐隐绰绰,朦朦胧胧的,给人以神秘之感”可知,这段文字详细地描绘了周庄夜色下的景色。文中此时的情节是燕子和大卫即将见到在船上等待的“妈妈”,这种宁静、安谧且带有朦胧神秘色彩的氛围渲染了燕子见“妈妈”之前的气氛。因为整个环境是神秘的,所以让读者和文中的人物一样,感觉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也充满神秘色彩。同时结合后文情节,燕子揭开真相,知道真正的妈妈已经去世,现在的“妈妈”是菁菁阿姨这一情节来看,这种神秘的氛围也预示着谜底即将被揭开。因为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下,故事仿佛到了一个转折点,一切都在等待真相浮出水面。而且这种朦胧感也暗示了菁菁阿姨身份的神秘,让读者在看到这一段景色描写时,会隐隐感觉到接下来要出现的人物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为后面揭示菁菁阿姨的真实身份做了铺垫。由此可知,这段文字渲染了燕子见“妈妈”之前的神秘气氛,预示谜底即将揭开,也暗示菁菁神秘的身份。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 段“菁菁阿姨,是您开导爸爸,是您保存了妈妈的手机……”可知,三年前大卫的妻子在周庄去世,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甚至连死的心思都有了。在这种情况下,菁菁阿姨出现并耐心地开导大卫,帮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同时,她还保存了燕子妈妈的手机,通过手机以燕子妈妈的身份与燕子保持联系,让燕子以为妈妈还在身边,能够安心学习。这种在他人身处困境时伸出援手,并且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行为。由此可知,菁菁心地善良,默默助人。
结合第 段“妈妈也没少给燕子发短信。在短信里,除了表扬,还有鼓励,要她多吃蔬菜、水果,晚上早点休息,别惹爸爸生气等等”以及第 段“深秋的时候,燕子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件手工编织的毛衣。到了冬天,燕子收到妈妈寄来的一件蚕丝被”可知,在这三年里,以“妈妈”身份与燕子交流的菁菁,不仅通过短信对燕子的学习进行表扬和鼓励,还关心她的日常生活细节,提醒她注意饮食和休息,不要惹爸爸生气。并且在不同的季节,给燕子寄来合适的物品,像深秋的毛衣、冬天的蚕丝被,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燕子关怀。由此可知,菁菁细心周到,富有爱心。
结合第 段“菁菁阿姨,是您保存了妈妈的手机……”以及从第⑥段开始一直到第 段描述的三年间“妈妈”与燕子通过短信交流的情节可知,菁菁在答应帮助大卫后,三年来始终以燕子妈妈的身份与燕子沟通互动。她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或者其他困难而中断与燕子的联系,也没有在这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始终坚守着这个约定,持之以恒地扮演着燕子妈妈的角色,做着关心、鼓励燕子的事情。由此可知,菁菁诚信守约,持之以恒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