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司马光废除新法。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变的措施极其影响。
二、预习内容
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教材第56页和第57页,完成下列表格
表格1:积贫局面的改
措施 成效 局限 作用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均输法
表格2:积弱局面的改变
措施 成效 作用
保甲法
设置军器监
保马法
将兵法
精简军队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司马光废除新法。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变的措施极其影响。
2.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命运;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
3.运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三、学习过程:
(一)变法的命运
探究问题:阅读教材,思考: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强烈反对。具体表现在:
如何理解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我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什么精神?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探究问题: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的内容?阅读教材,结合变法内容来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的、消极的)?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探究问题: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内容。结合变法的军事措施理解“北宋积弱局面的改善”?
(四)反思总结
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五)当堂检测
1、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 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3、朱熹认为,王安石“以财利、兵革为先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一位史学家评论道:“朱熹的看法有一定依据。但是,如此曲解变法之目的和否定变法之作用,那就有失公允了。”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练习与提高
1.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2.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
D.保甲法、保马法
3.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4.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 )
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6.阅读下列材料:
王安石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宗以来,法制未必不可行,但废坠不举之处耳。”
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
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都去之,有何不可?万事颓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
——上述材料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文彦博和王安石对变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2)宋神宗对变法态度如何?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上述争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7.历代对王安石变法毁誉不一,如宋人邵伯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请回答:
(1)宋人邵伯温“尽变更祖宗法度”,其具体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宋人邵伯温对王安石的评价正确吗?你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学案
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A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及商人、高利贷者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
B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
C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D根本原因: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2、阅读教材第56页和第57页,完成下列表格。
表格1:积贫局面的改变
措施 成效 局限 作用
农田水利法 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A促进生产发展。B增加财政收入。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局面。
方田均税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 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免役法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市易法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表格2:积弱局面的改变
措施 成效 作用
保甲法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保证兵源。 A增强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B巩固封建统治秩序。C增强军队的战斗力。D部分消除了冗兵现象。
设置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二、课内探究学案
(一)变法的命运
表现在:如说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规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都是由于变法违背了天意。
2、分析:自然现象与变法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关系,不必害怕;人们对变法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也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使改革废止;传统的习惯和法制可以继承,但不能一成不变,不合时宜的部分要改革。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我们应该学习王安石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于打破传统,大刀阔斧革新积弊的改革精神。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积极
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免役法: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消极
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免役法: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寓兵于农,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为精减军队创造了条件;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设置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精简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四)反思总结
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五)当堂检测
1、A
2、B
3、①王安石变法确实存在用人不当、材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急造成的一些弊端,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培养和选拔人才。②朱熹把“群奸肆虐,流毒四海”归结为变法为目的,显然有失公允。 ③变法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它使北宋财政情况有所改善,积贫积弱危机有所缓和。
三、课后练习与提高
1.D 2.C 3.C 4.A 5.C
6、(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变法。(2)宋神宗对变法持支持态度。根本目的是维护北宋的封建统治。(3)上述争论说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一开始就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
7、(1)针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王安石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理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军事: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教育:改革考试制度和选官制度(2)不正确。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对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克服“三冗”、“两积”现象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的三不畏变革精神更应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