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6 17: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综合练 2024--2025学年
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反映了远古人类居住条件的变化, 而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磨制石器的发展 B.原始农业的兴起
C.家畜饲养的出现 D.陶器玉器的制作
2.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人尊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炎帝、尧 B.炎帝、黄帝 C.黄帝、尧 D.尧、舜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件中,发生在①时期的是( )
A.盘庚迁殷 B.国人暴动 C.诸侯争霸 D.商鞅变法
4.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下列主张属于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顺应自然 B.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5.《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记载:“正月农纬厥耒,囿有见韭;三月摄桑,委扬,始蚕,祈麦实,越有小旱;四月囿有见杏;五月种黍、菽、糜时也。”这说明夏代历法( )
A.体系发展已趋于成熟 B.催生了农时观念
C.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D.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
6.“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班固《汉书》中的这段记载,说明秦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世袭制
7.据统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囚徒共226人,约占当年该县编户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A.人口众多 B.徭役繁重 C.战争频繁 D.刑罚严苛
8.《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是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与破釜沉舟相关的战役是( )
A.楚汉之争 B.垓下战役 C.漠北战役 D.巨鹿之战
9.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开发江东 B.②短暂统一 C.③八王之乱 D.④休养生息
10.以下文物共同佐证了南朝时期( )
A.粮食作物的高产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商品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11.《汉书》载:“然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12.《宋书》云:“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是全国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3.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外交流 B.结束分裂局面 C.加快汉化脚步 D.巩固北魏政权
14.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北方政权的对立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的交融
15.历史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一本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书中提出的绿肥轮作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才实行。”此著作应是( )
A.《氾胜之书》 B.《兰亭集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文献告诉我们:曹操是个英雄!他是位具有非凡政治胆略的政治家、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事家,他的诗文还证明他是位杰出的文学家。
——王立群《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哪一举措使曹操在东汉末年割据混战局面中首先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他是位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事家”。
材料二 国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
(2)材料二中的“秦”和“晋”分别指哪一政权?淝水之战给这两个政权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三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给中国北方带来了“胡化”局面……不过在建立政权后,尤其在吸收了士族大夫之后,异族政权又在努力学习汉制和汉文化,自身又在“汉化”。(十六国官制)大致仍以汉晋制度为本。例如诸公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三省制度,地方州郡县制度……到孝文帝时就孕育出了一个汉化改制的高潮。然而,胡化和汉化既是“交替”的,也是“交织”的。
——摘编自闫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3)材料三中的“汉化改制的高潮”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该事件的相关内容,说明少数民族“在努力学习汉制和汉文化”。
材料四 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渡淮过江。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南方本是以农业为主,之后学习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蛮田”产量颇丰。
——童超《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
(4)根据材料四、概括“北方人民渡淮过江”给南方带来的影响。
17.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杰出的水利工程】
材料一 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百姓飨其利。
——《史记·河渠书》
(1)指出材料一中“此渠”的修建者。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此渠”的意义。
【灿烂的科技】
材料二
图1 变废为宝,传播文明图 图2 邮票《古代科学家祖冲之》
(2)指出材料二图1中“变废为宝”的发明。请举出一例祖冲之的主要成就。
【辉煌的思想】
材料三
图3 帛书《老子》 图4 《论语》书影
(3)诸子百家的言论体现先贤智慧,请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大学派创始人的治国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最根本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盖房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磨制石器的发展、家畜饲养的出现、陶器玉器的制作,都是推动人类过定居生活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的主体,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尧舜都是部落联盟时期著名的首领,并非“人文初祖”,ACD选项中都包含尧或舜,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根据时间轴上①处信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项正确;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1年,排除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4.A
结合所学可知,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A项正确;建立中央集权统治、以法治国属于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BC项;“兼爱”“非攻”属于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5.C
根据材料可知,夏代历法记载的是不同月份对应了不同的果蔬、农作物的生长,可见,夏代历法与农业生产紧密,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夏代历法体系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夏代历法和农时的关系,排除B项;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据材料“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可知,《汉书》认为秦朝设置了郡和县,且郡县长官治理地方,因此可以说明秦朝实行了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实行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实行于汉初,与秦朝无关,排除C项;世袭制出现于夏朝,与秦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D
根据题干“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因徒共226人,约占当年该县编户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及结合所学可知,迁陵县有相当比例的人口犯罪而成为囚犯,这是秦朝法律严苛的结果。D项正确;仅凭迁陵县登记人口不能得出整个秦朝人口数量,排除A项;徭役繁重是指统治者向民众征发的徭役多,而材料是反映当地囚犯数量,排除B项;战争频繁是战争问题,而材料是当地的司法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D
根据题干“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和所学知识可知,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D项正确;楚汉之争指的是项羽和刘邦的斗争,与破釜沉舟无关,排除A项;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被围,突围后自刎,排除B项;通过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打败了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排除C项。故选D项。
9.B
根据时间轴可以得出②位于三国之后,结合所学知识,结束了三国时期混乱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是西晋,而西晋统一时间很短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最终灭亡,所以属于短暂统一,B项正确;①属于三国时期位于北方的魏政权,而开发江东的是东吴政权,排除A项;十六国后期,西晋灭亡后,司马炎在南方建立东晋,所以③指的是东晋,而八王之乱爆发在西晋,排除C项;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所以④是北魏,北魏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与休养生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根据题干信息“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釉鸡头龙柄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南朝时期的瓷器,见证了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状况,D项正确;粮食作物主要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耕作制度、复种制度、灌溉技术等方面,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商品贸易的繁荣主要表现是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繁多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年份换算成世纪的方法,是将这个年份的百位(或百千位)上的数字加1,而一般认为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为世纪初期,一个世纪的后30年为世纪后期,世纪末一般是指一个世纪的后二十年,一个世纪的100年中,公元前个位十位数上的数字越大,时间越早,个位十位数上的数字越小,时间越晚,公元后正好相反。因此公元前119年处于公元前2世纪末,D项正确;ABC项表述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经济重心是指全国范围内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是全国经济重心”不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而是其发展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江南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书》中提到的“地广野丰”说明江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这自然条件优越是其能够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至江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这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据题干“……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和所学知识可知,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等。故北魏孝文帝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目的是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C项正确;孝文帝的举动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B项;孝文帝此举是为了加快汉化脚步,而不是巩固北魏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根据材料中的画像砖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学习胡人的生活习俗,胡人学习汉人的生产方式,相互交融,体现了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项正确;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排除A项。北方政权的对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北河西走廊的画像砖,没有体现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根据材料“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D项正确;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氾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时间不符,排除A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是农书,排除B项;《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不是农书,排除C项。故选D项。
16.(1)举措:挟天子以令诸侯(或将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说明:官渡之战,声东击西、各个击破,歼灭袁绍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或赤壁之战后扫平关中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等。言之有理即可)。
(2)政权:前秦,东晋。
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成功抵御了北方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明:孝文帝迁都洛阳,通过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 族通婚等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4)影响: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7.(1)修建者:李冰;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发明:造纸术;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3)主张: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仁,礼,为政以德;
(4)做什么:自觉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根基;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