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6 21: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通过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见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古人类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用火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保留着猿的某
些特征 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和现代人
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氏族
A. 人类在不断地进化和进步
B. 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C. 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
D.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迁徙和发展由山上到山下,由森林到河谷,由河谷到平原,由平原到草原;由植物的培育到动物的驯化;由狩猎到农耕,由农耕到游牧,由游牧再到农耕……”下列有关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对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住在干栏式房屋内
B. 都掌握了挖掘木结构水井的技术
C. 都会制作彩陶
D. 都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
3.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在13年里3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 艰苦奋斗精神 B. 无私奉献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 D. 民族主义精神
4. 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台,谎报军情,诸侯蜂拥而来。之后,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台,但诸侯们却不来了。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中,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
A. 等级制的原则 B. 禅让制的规则
C. 世袭制的传统 D. 分封制的义务
5.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时绘制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写(  )
①→ 政治变革,变法图强 → 招揽人才,百家争鸣 → 华夏认同,相互交融
A. 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B. 铁犁牛耕,土地私有
C. 私学勃兴,人才辈出 D. 地主阶级,壮大崛起
6.“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班固《汉书》中的这段记载,说明秦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世袭制
7.据统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十月,洞庭郡迁陵县登记在册的男女囚徒共226人,约占当年该县编户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A.人口众多 B.徭役繁重 C.战争频繁 D.刑罚严苛
8.《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是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与破釜沉舟相关的战役是( )
A.楚汉之争 B.垓下战役 C.漠北战役 D.巨鹿之战
9.下列选项的表述,与年代尺中朝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开发江东 B.②短暂统一 C.③八王之乱 D.④休养生息
10.以下文物共同佐证了南朝时期( )
A.粮食作物的高产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商品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较为发达
11.《汉书》载:“然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12.《宋书》云:“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是全国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3.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外交流 B.结束分裂局面 C.加快汉化脚步 D.巩固北魏政权
14.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北方政权的对立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的交融
15.历史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一本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书中提出的绿肥轮作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才实行。”此著作应是( )
A.《氾胜之书》 B.《兰亭集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16.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还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 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17. 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较缺乏中原汉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
A. 缩小南北差距 B. 发展农业经济
C. 规范统治秩序 D. 加速民族交融
18. “清乐”是源自汉代乐府的一种清雅音乐,魏晋以来,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时的清乐经过改编后由“胡人”演唱。清乐的发展说明了魏晋以来(  )
A. 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 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C. 政权分立阻碍文化交流
D. 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19.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国古代历来重视农业生产。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 《水经注》 B. 《齐民要术》
C. 《史记》 D. 《伤寒杂病论》
20. 他不仅在中国享有盛名,在世界上也广为人知,巴黎“发现宫”科学博物馆的墙壁上著文介绍了他求得的圆周率,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他的大理石塑像。“他”是(  )
A. 贾思勰 B. 华佗
C. 张仲景 D. 祖冲之
二、非选择题
21.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在郡下设县。他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建立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材料二 下面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制度的创立。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四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
尊,是中国古代监察的通行做法。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以<中国廉政史鉴>典章制度卷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并指出他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2)从材料二中,你能提取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和西汉时期分别设置了哪一官职负责监察事务,并概括这种“官职”的主要职责。(不得照抄原材料)
22.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得到了改进,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摘编自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摘编自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四:……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三说明了江南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23.改革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整编百度文库《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摘《商君书.境内》
材料三:
材料四:“汉兴,海内为一……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致富……。富致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治起,富致巨万……”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五:为了提高鲜卑族的文化水平,便于读汉人书,接受汉文化,文帝下令宣布:“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咸阳玉禧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所体现此次改革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影响深远的一项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变法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
(3)上图所体现的变法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4)针对材料四所出现的问题,西汉武帝为改变这状况,实行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在全国统一推行什么货币?
(5)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改革?其中“正音”指的是什么?
(6)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这次改革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案
1-5ADBDB 6-10BDDBD 11-15 CACBD 16-20CCBBD
(1)制度:郡县制。目的: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2)秦朝建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右丞相)和御史大夫(御史丞);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3)“上”:汉武帝。措施:颁布“推恩令”。
(4)秦朝:御史大夫;西汉:刺史。主要职责:对皇帝负责,听命于皇帝;监视中央和地方官吏;广泛收集各种不同意见或建议;代表朝廷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2.(1)铁制农具;牛耕
(2)都江堰;李冰
(3)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鼓励生产,兴修水利;南方人民和南迁来的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南方相对稳定,生产秩序较好;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任意答出两点)
(4)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23、(1)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2)措施:奖励军功。
(3)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4)措施:盐铁专卖;货币:五铢钱。
(5)改革:孝文帝改革;“正音”:汉语(汉话)。
(6)贡献: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