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8.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导学案:8.2《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5 08: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导学案
课标感悟 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重点 “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难点 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学习过程 示标、链接、探究、展示、拓展提高、测标、小结等 心得体会我有妙招
链接
快速阅读上一课识记内容
整体结构(课题+子目标题)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的兴起戊辰战争 解题
探究与展示
第一目:“尊王攘夷”
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根源:日本民族危机加剧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任务: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尊攘派)基础: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商人武装:“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局限: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结果:1863年8月政变。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长州藩屈服,运动失败。
第二目:倒幕运动的兴起
探究2、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免受西方侵略,不能光靠盲目“攘夷”;依靠幕府不能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目标。领导:高杉晋作、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倒幕派:联络更多的藩参与倒幕,从英国进口先进武器;争取天皇朝廷的支持。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保住实际权力。结果:“大政奉还”
第三目:戊辰战争
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
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对时局还持观望态度。直接原因: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目的: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过程:1月:鸟羽、伏见战役,攻占大阪。4月:捣幕府老窝江户,幕府不战而降胜利原因: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结果:彻底打垮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
问题探究、检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探究4: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点?解题关键:理解“攘夷”思想是怎样发展为“倒幕”思想的。 思路引领: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盲目“攘夷”思想被抛弃,“开国”思想被接受。答案提示:相同点: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领导力量基本一致;根据地基本一致。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小结: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面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此时尊攘派重心是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1863年幕府发动政变后,尊攘派被清除出京都,支持倒幕派的长州藩在内外压力下被迫屈服,“尊王攘夷”运动终结。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大政奉还”。幕府表面上结束统治,实际上仍控制国家政权。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反思:日本倒幕运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和鸟羽、伏见之战等史实。援引一些史料,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认识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体会日本民族求变自强的必然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