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18:24:55

文档简介

2024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龙有时又像狗。《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为化合式的图腾。部落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已,而已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样看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清。甚至正因其分不清,这问题对于我们,才特别有意义。不错,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
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陆次云《峒溪纤志》说他们“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以为礼”。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是仿效蛇跳,也属于这类。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确有其绝对的实际作用。
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每个老祖宗当然知道谁是它的儿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多时,老祖宗一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所以为保证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前演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姿态、动作与声调,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这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方法,是经常的在装饰上表现着本图腾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随时随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是龙图腾的“断发文身”的风俗。
为什么装扮得像龙,就不为蛟龙所害呢?龙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受了越人化装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装,也不是存心欺骗,而是一种虔诚心情的表现。换言之,“断发文身”是一种图腾主义的原始宗教行为。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同时恐怕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称为“避害说”。
至于许慎所谓“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可称为“尊荣说”。这一说似乎与图腾无关,其实不然。就现代人观点看来,人决不以像爬虫为尊荣。这完全是图腾主义的心理。图腾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骄傲的事呢!龙之所以有资格被奉为图腾,当然有个先决条件。定是假定了龙有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肯奉它为图腾;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个身体和心灵都交付给它。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变得和它一样,那岂不更妙?在这里,巫术-模拟巫术便是野蛮人的如意算盘。
(节选自闻一多《伏羲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腾有两种,混合式图腾可以玄武神兽为例,化合式图腾可以中国龙为例。
B.龙图腾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许多弱小单位后的发展与延续。
C.图腾总要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基本中心单位或主干,所以图腾的构成方式大致相同。
D.图腾是部落子孙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如果是毒虫或猛兽,其护卫功能更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扣槽群号以为礼”不仅是对盘瓠的祭祀,也是对犬图腾的崇拜。
B.古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又说“画龙不成反类狗”,可见在龙的形象中可能糅合了马和狗的特征。
C.“刺皮为龙文”等行为模仿了拥有超自然法力的龙的外形,仿佛像龙就很有尊荣,这是图腾主义的心理。
D.只有分清楚龙蛇,才能发现各个图腾团族的特点,才能了解图腾式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尊荣说”的一项是(3分)
A.夫越亦周室之列封地······,与鱿蟹鱼鳖为伍不得处于大国之间,文身断发而后处焉。
B.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被发文身以像鳞虫以避祸。
C.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注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D.南方曰蛮,雕题交趾(纹脸纹身盘腿而坐),不火食者矣。
4.文章说龙蛇分不清对于我们才特别有意义,龙蛇分不清的意义是什么?(4分)
5.文章对图腾的介绍很有条理性,请结合文本谈一谈本文的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高的白杨树
茹志鹃
天没黑净,上弦月便已挂在东山顶上。我紧了紧肩上的医药包,更加紧了步子。红山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张家冲,还有四五里路呢!
张家冲在我的感觉上十分熟悉。早在一九四七年,我们和敌人“摆龙灯”的时候,曾经在张家冲拉过锯。张家冲也曾经出现在我们的行军路线图上。那时候,敌人刚从张家冲退出不久,整个村,就像死了一样,没有人声,连狗叫的声音也没有。大姐和我靠着一棵树坐着休息,①不远处好像有一条溪水,在哗哗地响,头上的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有骡子的嚼口偶尔弄出一声叮当。
休息完毕,大姐拉我走的时候,我听她长长地透了口气,轻轻地说了声:“毁了,全毁了吧!”我不知她是在发恨还是感慨······这事后,我才知道大姐原是张家冲人。大姐名字叫张爱珍。我参加部队,到医院来当小鬼护理员时,她就是院里一个普通的护理员。
她对我比妈妈还好。那时我年龄还小,只十六岁,爱唱爱跳,哪儿热闹就往哪儿跑的这么一个小鬼。而大姐却沉默寡言,三十四岁的人,看起来倒像有四五十岁了。背驼了,头发也有些花白。但她身体却很粗壮,一双手伸出来,比男子汉还粗大有力。大姐见人只会憨笑,很少说话,然而对我却常常谈谈,也比旁人了解我。我喜欢唱歌,大姐悄悄地帮我收集歌纸。值夜班的时候,我故意跑来跑去地来抵抗瞌睡,大姐就会轻声悄语地说:“我看着,你打个盹吧!”
其实,大姐和我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怎么也忘不了她,特别是她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
这是我来医院工作的第二年春天,有一次大姐带了几副担架,要把伤员送到后方去。不料中途情况发生变化,竟与敌人遭遇上了。后来据跑出来的民工和伤员说,发生情况时,大家正在一条田埂上走,四面不靠村子,庄稼也不是长得旺盛的时候,根本没地方隐蔽。大姐即抽出两个手榴弹,掩护担架撤退。幸亏这天正好是个月黑夜,伸手不见五指,担架就横插到山沟里,爬上了山。当担架刚爬到半山上,就听见那里响起了手榴弹声音,接着,就是成串的枪声。一会儿,手榴弹声音没有了,枪声也沉寂了。
第二天,领导上派了武装到发生战事的地点去找大姐的尸体,竟没找到,只找到了两只手榴弹的线圈,和许多敌人的钢盔、水壶及子弹壳,大姐是牺牲了还是失踪了,这成了一个谜。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我来到了大姐的家乡。我不知道大姐的故乡从前是什么样的,我也不知大姐从前在这里怎么生活,但我却看到了大姐今天的故乡:白色的小气象台,电灯,还有未完工的大礼堂。
②月亮很亮,把屋前两棵高高的白杨树,映照得越发巍峨挺拔。树底下,远处的山坡上,依然闪烁着工地上那片电灯光。我想,明天一定要打听到大姐的下落。
我回到屋里躺下不久,就听得砰的一声,有人撞开门跳进来,接着就有个人猛扑到我床前,拉着我的手说道:“你是城里来的医生吧!”我没来得及回答,对方又说道:“哎呀!医生,我盼了你整整两天了。”这个人说话的时候,我才算看清了她。这是一个年轻姑娘,顶多十七八岁,面色黝黑,两颊圆鼓鼓的黑里透红。
“你生病了吗?”我急切地问道。她听我一说,长叹了一声说:“唉!我还不知道生病是个啥滋味呢!是兔子病了。”
“兔子病了?”我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我头天晚上去,还是好好的,第二天去,就看见原先孙家的两只毛兔打喷嚏,流鼻涕。到了中午,两只“青紫蓝'也传染上了,也不想吃食了。这事给夏大伯知道,他准又不许我干了。”她脸带愁容地说着,和她刚才进门时的样子,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我只得把我不会给兔子看病的道理,向她说了一番。
她听了没做声,两颗黑豆似的眼睛盯着煤油灯。半天,突然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病一定会治好。”说着一把将我拖了起来,要我去看看。这里可真正是一个兔国家,屋里靠墙的地方,全是竹栅兔笼,兔笼上叠兔笼,像个楼房似的。
③月光下,我看见一大片空场地,场地的那边是一个高坡,高坡边可能有一条溪水,风停歇的时候,听得见潺潺的流水声。白杨树在沙沙地响,猛然间,我记起了什么。
那小姑娘依旧热情奔放地在说话:“······兔毛比棉花好,那我们就多产些兔毛好了,又没人拦住我们,你说是吧?唉!医生大姐,你还没看见那些兔子呢!从前我上学的时候,每天走过这里,总要跑进来看看,回家迟了也不知给我妈骂了多少回。好不容易夏大伯批准我来养兔子。······唉!我工作还不到两个月呢!······”小姑娘在企图说服我,可我脑子里现在是另一回事······
······大姐拉我靠树坐下休息,有流水声,间或有马嚼叮当,我眼面前是黑糊糊的一片,难道我和大姐就在这里休息的?
“你知道这里有一个叫张爱珍的人吗?”大概我问得突然,小姑娘呆了呆说:“我,我就是张爱珍呀!”
“啊!”我望着她圆鼓鼓的面颊,一脸稚气,两颗黑豆似的眼睛正惊愕地盯着我。我摇了摇头,心里有些激动。
小姑娘见我摇头,眼珠一转,拍手说道:“哦!我知道了。你一定是找南窑头那个张爱珍吧!高个子,党员,小麦丰产模范,对不对?”
“她有多大年纪?”我心又乱跳起来了。
“她属兔的,比我大三岁。”
······那夜,我随口问道:“大姐,你有没有什么心愿?”
“我么?”她想了想说道,“有,我有一个很大的理想。我巴望革命早早成功,像你这样想做护士的就当护士,想唱歌的,就痛痛快快唱歌。”
啊!不,我要找的张爱珍不是年轻的丰产模范,也不是向往一辈子养兔子的小姑娘。我找的是大姐,是那微微驼背、苍老而又粗壮的大姐。大姐和这些充满幻想、生气蓬勃的
年轻姑娘有多么不同啊!然而,她们却又是这么奇怪地统一在一起。祝福你,年轻的张爱珍,幸福的姑娘。
一九五九年二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姐常与我交谈、帮我收集歌纸、让我休息,这些日常关爱的言行是我决定要找寻大姐的缘由。
B.作者在描写喂兔子的张爱珍时,运用了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描写方式,刻画了一个淳朴、工作责任心强的小姑娘形象。
C.小说描写细腻,“轻声悄语”描绘出大姐的温柔与良善,“掩护担架撤退”凸显了她的英勇无畏。
D.文章记叙了“我”寻找大姐张爱珍的过程,虽然最后没有找到大姐,但是从遇到的张爱珍们身上,“我”看到了大姐理想的实现。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争时期的张家冲在敌人刚退出不久“就像死了一样”,说明敌人的残酷,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也为下文“大姐”的失踪埋下了伏笔。
B.白杨树高大巍峨,挺拔茁壮,充满生命的力量,文章以“高高的白杨树”为题,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张爱珍们的赞美。
C.本文运用时空交错手法展现了不同时代人物的特征,记叙革命者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想象,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意味。
D.小姑娘“黑豆似的眼睛”与《百合花》中新媳妇“低头咬着嘴唇”都是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羞涩与纯真。
8.文中塑造了三个“张爱珍”,表达了作者对“张爱珍”们不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9.茅盾评价说“茹志鹃擅长利用自然意象”,请结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谈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宣德三年二月,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曰:“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校,本也。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侍臣曰:“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上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汉文除肉刑,唐太宗观《明堂针灸图》,禁鞭背,皆后世仁政。汉、唐享国长久,有以哉!”六月,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曰:“太宗自十五六年,数疾不视朝,息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康公
有成。”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四年秋七月,户部上户口登耗之数,上曰:“隋文帝户口繁殖,自汉以来,皆莫能及。议者以当时必有良法,享国不永,故无传焉。此未必然。夫法存乎人,理财国之大务,汉、唐初政,立法未尝不善,而子孙力役繁兴,费用无度,天下不能不凋弊。隋文克勤克俭,足致富庶,岂徒以其法战?大抵人君恭俭,则生齿日繁,财赋自然充足。”五年春正月,吏部奏选辟。上曰:“省辟,安民之道。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以下,设官益多,何也?”侍臣对曰:“时不同也。”上曰:“唐、虞、三代,事简民淳,不可比拟。唐太宗定内外官七百三十员,去古未远,亦可为法。”侍臣对曰:“然必君心清,则事简;事简,则官可省;官省,则民安矣。若政务庞杂,小人幸进,则冗食者多。”上嘉纳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材料二: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庚充美,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宪长如此A则不肖B御史C皆效之D御史E奉巡四方F则不肖C有司H皆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文中用作动词,施加刑罚,和“吾师道也”的师用法相同。
B.克,文中解释为“能够”,和“共克时艰”的意义不同。
C.吏部,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隋唐、五代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赞曰,古代史书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多置于篇末,相当于《史记》中某些篇目最后的“太史公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
B.宣宗能够听从臣下建议罢免贪官。认为除恶一定要从根本解决,于是决定罢免当时的大贪官刘观。
C.宣宗认为隋文帝时期户口繁殖迅速,良好的法律法规只是其中一条原因,只有法律约束没有这样好的效果。
D.侍臣认为随着朝代的推移,朝廷所设的职位越来越多,但只要国君内心清静,就不需要很多的官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4分)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选自《师说》)(4分)
14.宣宗是从哪几个方面治理,从而做到了“蒸然有治平之象”的?(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八声甘州
叶梦得
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又新正①过了,问东风、消息几时来。笑春工②多思,留连底事,犹未轻回。应为瑶刀裁剪,容易惜花开。试向湖边望,几处寒梅。
好是绿莎新径,剩安排芳意,特地重栽。便从今追赏,莫遣暂停杯。有千株、深红浅白,倩缓歌、急管与相催。凭看取,暖烟细霭,先到高台。
【注】①新正:农历正月初一,元旦。②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农历正月初一问春信何时到来,表现诗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笑春工”是因为留恋湖边梅花,才不愿让春天到来,侧面衬托了梅花的美好。
C.诗人步步设问,层层递进,把盼春心情描写得妙趣横生,急切自然。
D.在酒宴上,喝着酒听着节奏有快有慢的歌声、管乐声,作者抒发了人生得意须尽欢,时光易逝的伤怀之情。
16.写盼望春天的诗作很多,本首词更加生动有趣,请结合诗歌分析是如何做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借历史影射现实,写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被人们淡忘的句子是“ ”。
(2)古人经常用“猿”的叫声来抒发情感,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杜甫在《登高》中说:“ ”。
(3)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乐声休止而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如果三月来到苏州,不可错过留园的海棠。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建筑艺术著称,又极尽庭院深深之趣,其厅堂华丽轩敞,陈设变化万端,单说窗棂一样,便品类繁多,令人A。园中主厅五峰仙馆有海棠纹窗棂,与南院中海棠花相映,虚虚实实,影影绰绰,别具幽意。海棠花期短暂,园林借一窗海棠花纹,留住几许春光。位于东北街的拙政园有“海棠春坞”,这一处藏于枇杷园中的小小院落,也是春日观赏海棠佳处。小轩中套方窗棂为四方形与四方形相套,线条纵横交错,透出简约但却丝毫不单调的美感。窗中两株海棠,与竹石搭配,意境淡远。
而网师园的八角空窗,舍繁为简,无任何装饰,俨然画框,窗中近景海棠带雨,中景是一株斜敧的白皮松,远景黑松苍翠,怡红快绿,B,无疑是一幅随晨昏四季变换的天然图画。位于
天库前文衙弄的艺圃,简静疏朗,小而精致。五月蔷薇初开,花蔓披拂,叶随风动,人在花下走,恍疑在梦中。娇柔的蔷薇遮映书条纹窗棂,充满C;若是垂障于步步锦纹窗棂前,则有了影影绰绰的趣味;若是嵌于卐字纹窗棂中,一时觉得幽暗的室内也被花朵照得明亮。隔窗一眼,倾心十年。
请在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那么,文艺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呢?
我年轻时曾下乡务农。寒冬腊月的池塘边,见老农从刺骨的水中摸出一条鱼,一会儿又是一条· 我好生奇怪,也学着摸。。胳膊伸入水中,缓慢移动,碰到成群的鱼儿,它们并不逃跑,而是围着散发热度的手掌打转。此时,你只需和鱼不断接触亲近,逐渐拿捏到鳃后的恰当位置,慢慢上提,快出水时用力抓紧,全不费工夫。A。
前些天我翻阅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这是一部对乡村转型走文旅路线的每一个脚步,对旧传统与新生活的每一次纠缠,对本村人与外来客面对新农村巨变产生的种种心理波动都有深切体察、深刻感悟和生动描绘的展示乡村振兴的出彩之作。
何以能如此?乔叶说:“对乡村的架空判断很像是枯燥无味的论文,只有走到乡村内部去仔细端详,你才会知道,它蕴藏的其实是一部怎样丰沛丰满的小说。”总之,与山河大地相依相偎,B,创造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
20.请在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选出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通讯员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
B.“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C.“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D.他们在茶几旁边一遍遍地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49年3月,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小说《高高的白杨树》中三位“张爱珍”走好了自己的长征路,完成了历史使命。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芳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图腾的构成方式分为两种,根据“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可知,选项“所以图腾的构成方式大致相同”曲解文意。“总要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
基本中心单位”错误,原文“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范围扩大。
2.D
【解析】根据原文“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
们知道,图腾的合并,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可知,龙蛇不分的意义在于合并是
发展必循的途径。条件错误。
3.A
【解析】B支持避害说。C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尊荣。D雕题交趾并非图腾,是
执行社会习俗的符号,作用和冠礼、及笄礼相似。
4.【参考答案】
①龙蛇很难分清,在龙图腾形成的过程中以蛇图腾为基调,在合并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别的团
族图腾,这个过程分不清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
②龙图腾的形成的例子,说明图腾合并是图腾单位林立时代发展必须遵循的途径。
(每点2分,①的关键词是“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②的关键词是合并是时代发展必须
遵循的途径)
5.【参考答案】
文章在说明图腾知识时非常有条理:
①开头提出“什么是龙”这个问题,引用史料记载说明古人对龙的认识,以龙为例告诉读者图
腾的特点,吸引读者的注意。
②接着仍然以龙为例说明图腾的构成分为混合式和化合式两大类,以龙蛇不用分开形象的介
绍了图腾合并的意义。
③最后用大量的事例和引文说明了图腾的两大作用避害说和尊荣说。探究了图腾在人类发展
史上的作用。
(每点2分,要求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
6.A
【解析】“这些日常关爱的言行是我决定要找寻大姐的缘由”错、大姐日常关心我,在战
争中失踪,是我找寻大姐的缘由。
7.D
【解析】“表现人物的羞涩错误,“黑豆似的眼晴”是外貌描写,透出纯真,但不能“表现
人物的羞涩”。
8.【参考答案】
①文章塑造了战争年代为掩护伤员不怕牺牲的大姐“张爱珍”,表达了对以大姐为代表的革命
战士的勇敢与坚毅精神的赞美。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②塑造新社会养兔子的小爱珍、丰产模范张爱珍,说明新中国的建立,革命者的理想得到了
实现,每个人都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表达了对各行各业建设者勤劳能干、勇担重
任精神的赞美。
③作者把不同年代的普通女性形象统一起来,将过去和现在、理想和现实勾连在一起,突出
作者对各个时期女性的赞美。
(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9.【参考答案】
①第一处描写,通过溪水和树枝发出的声音,以动衬静,表现了我们看到家乡被敌人迫害后
心情沉重,衬托了压抑的氛围:
②第二处描写了很亮月光下的挺拔的杨树和工地上的灯光,用这些富有活力的景物表现建设
时期大姐故乡面貌焕然一新,表现我欣慰喜悦的心情。
③第三处景物描写,照应上文,又引起下文我和大姐在树下谈理想的回忆,富有自然美和诗
意美,在战争的残酷中加入对未来期望这一亮色,表达了对像大姐一样的革命战士为新中
国成立而钙牲、奉献精神的赞美,结构严谨。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ADF(每处1分,共3分)
【解析】翻译:风纪长官如果这样了,那么没有才能的御史就会效仿他,御史奉命巡查
四方,那么不贤能的官员都会效仿他。“不肖御史”和不肖有司”结构相同,按句式特点断开。
11.C
【解析】C“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说法错误,吏
部只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武官选用由兵部掌管。故选:C。
12.A
【解析】A“宣宗认为,肉刑虽然可以让人敬畏法律,但是过于凄惨,所以汉文帝、唐太
宗等明君都主张废除肉刑,推行仁政”说法错误。原文为“侍臣曰:‘古人用肉刑,则人人自爱
而重犯法。至汉文帝除之,自是人轻冒法。’上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
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
法也”,可知“肉刑可以让人敬畏法律”是侍臣的观点,“所以”的因果关系在文中也不明朗,
原文只是称赞汉文帝、唐太宗等明君主张废除肉刑的做法,认为是良法。故选:A。
13.【参考答案】
(1)古人施加肉体惩罚,那么人人爱惜自己而把犯法看得很重。到了汉文帝废除肉刑,从
此人们轻易违犯法律。(重点字词:自爱,重,冒法,一个点1分,句意1分)
(2)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
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重点字词:犹且,众人,耻学于师,
一个点1分,句意1分)
14.【参考答案】
①对百姓要以教导为主,不赞成苛酷的法律。
②对待臣子,善于纳谏,罢免贪官,任用贤能。
③对自己要求严格,勤劳节俭,内心清静,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答出两点4分,答出3点5分)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