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2025学年(上)高二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3题,共3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须用黑色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在陕西宝鸡的西周作坊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不少陶模与陶范。其中陶模的泥质细腻,还要掺入少量细砂,以防止高温干燥时破裂。陶范的用泥中掺入谷糠类的掺和料,用来解决浇铸时排气问题,同时又增加了陶范的耐热急变性能。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家庭手工业繁荣发展 B. 铁制农具大量生产
C.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D. 青铜冶炼技术提高
2.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村落继承了村民们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的传统,此外,一些农民开始开垦荒地,另辟居处,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散村。这一时期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 )
A. 得益于商品交换的扩大 B. 拓展了村落的功能
C. 反映个体农耕经济发展 D. 有利于集镇的形成
3.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想为祖母守孝三年,遭鲜卑贵族极力反对。为此,孝文帝找来三个汉族大臣佯装反对守孝,然后他当着鲜卑贵族的面将其——驳倒,终得奉行孝礼。孝文帝上述举措意在( )
A. 提升汉臣地位 B. 推进政权封建化改革
C. 缓和南北矛盾 D. 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
4. 如图为唐朝不同时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图,图中的数据变动可以用于研究( )
A. 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 B. 唐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C. 两税法推行的必要性 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5. 如表为我国北方出土的部分文物,这些考古发现( )
地点 文物
内蒙古额济纳旗 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吸纳了以忠和孝为核心的法制思想。
内蒙古准格尔旗 出土了西夏铁锄、铁铧、铁犁镜等农具。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辽《永清公主墓志》汉文墓志铭写道:“原其姓耶律氏,孝章皇帝之嗣女,圣宗孝宣皇帝之侄孙。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
A. 反映当时对外交往频繁 B. 表明北方各族关系的缓和
C. 突显了中华文化的共性 D. 证实元朝统治者推行汉法
6. 乾隆、嘉庆年间,社会上出现了将商贾对学徒的“家语”编纂成书的现象。如,流传于乾隆时期的《生意世事初阶》,其内容主要是讲做生意如何经营的道理与做学徒时洒扫应对、经营技艺的具体事项,该书在乾隆、嘉庆、道光等时期多次重印。这说明这一时期( )
A. 商品经济的活跃 B. 社会认同“工商皆本”
C. 商帮的实力雄厚 D. 市民阶层社会地位提高
7. 晚清时期,中国海关根据货物的启运地来区别洋、土货,因此,所有自香港起运的货物都被海关视为洋货。1886年浙江巡抚卫荣光称:“近来闽广货物绕越香港,照例作为洋货进口,完半税而免常税者不一而足。”此类现象反映出( )
A. 洋货在内地广受欢迎 B. 清政府取消国内关税
C. 中国关税自主被破坏 D. 民族工业竞争力增强
8. 清朝废科举后,下令官员保举人才,被保举者仍需经过外交、法律、政治、学务等多方面考验。从考核评价结果来看,既有对传统才能操守的评价,又有对新的专门学问的点评。意图以此作为议会选举、文官考试实施前的选才替代形式。此次保举人才的行动( )
A. 导致学堂选官流于形式 B. 具有过渡性与变通性特点
C. 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D. 使官员考核制度日趋严密
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加之美国实行“购银法案”,人为提高银价,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致使资本外逃,通货紧缩,国内经济危机达于顶点。作为应对,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改定新约” B. 发行法币
C. 提高出口关税 D. 发行金圆券
10.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9月,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毛泽东指出,华北人民政府应该将华北、华东和西北三区的经济、财政、交通等领导和管理工作统一起来,“并且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将东北和中原两区的上述工作也统一起来。”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B. 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C.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 从局部执政走向全面执政
11. 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反映了中国( )
A. 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 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 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
D. 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12. 199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上年增长61.8%,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提出了16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高储蓄利率。至1996年,中国通货膨胀率降到了4.4%,而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9.7%。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
A. 通过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
B. 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扩大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D.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13. 波斯帝国建国后,波斯国王很少干预地方事务,地方总督在军事、内政上大致自主,在日常管理上基本自治。与此同时,帝国兴建了系统的御道网络,完善了邮驿体系,并借此掌握了信息、军事和赋税等关键资源。可见波斯帝国的道路和邮驿体系( )
A. 发挥联结帝国的作用 B. 助力帝国垄断丝绸贸易
C. 主要服务于军事扩张 D. 拓展了波斯帝国的疆域
14. 在11、12世纪,西欧罗马法研究的主要形式是对罗马法的注释,希望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能恢复罗马法的本来面目。而在14世纪,一些法学家将人们极为关切的司法管辖权、经济纠纷等问题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对罗马法作出了新的阐释。对罗马法研究的变化反映出西欧( )
A. 教会影响力下降 B. 向近代转型的趋势
C. 立法和司法独立 D.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15. 16—17世纪,法国王室相继建立了以法兰西公学院与法兰西学术院为代表的众多“学院”。法兰西公学院致力于开设独立的、免费的、对所有人开放的课程来讲授世俗知识。法兰西学术院则致力于专门发展法语的学院并设立奖项鼓励法语创新。据此可知,法兰西学院( )
A. 推动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B. 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的原则
C. 弘扬了民主平等的思想
D. 推进法国逐渐向民族国家转型
16.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拥有股份的人未必能获得公司成员身份。1661年英王颁发给东印度公司新特许状,正式确认按股票数额获得投票表决权的做法。1693年,东印度公司特许状首次明确规定:凡认
购股份者均应无偿成为该公司成员,进而拥有参加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等权利。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制度的变迁( )
A. 有利于资产阶级控制市场
B. 得益于英国议会权力扩张
C. 加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D. 反映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17. 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英国农场从种籽公司及市场上购得谷种、饲草和肥料。而产出的谷物,则像工业品一样投到市场上去竞争。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虽然不断减少,但是粮食和肉类基本上自给有余,并获得了“模范农场”的称号。这说明( )
A. 工业文明影响农业经营方式
B. 英国农业的重要性降低
C. 海外市场扩大推动农业发展
D. 英国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18. 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表中数据反映了(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为1872年数据
A.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世界货币体系受到了冲击
C 列强竞相输出资本 D. 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格局
19.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考虑战后的社会发展问题,委员会发表了《贝弗里奇报告》,希望让所有英国人“从摇篮到坟墓”,永不受贫穷疾病之苦!一年中,几十万份《报告》被售出,人们怀着无比期待,相信战争之后,新时代的曙光一定会到来。由此可见,这份报告( )
A. 奠定了济贫制度的基础
B. 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C. 描绘了福利国家的蓝图
D. 指引英国赢得战争胜利
20.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立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向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上述现象反映出美国( )
A. 普通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
B.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得到缓解
C. 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商业化
D. 传统工商业城市逐渐走向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题,共计4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建立后,朝廷逐渐取消了直接派遣乡官对乡村社会实行集中管理的做法,朝廷对乡村社会的管控力量减弱。与此同时,凭借科举考试实现身份跨越的知识精英逐渐取代了世袭门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留在乡村社会,逐渐转化为乡绅,成为基层领袖,他们都将道德礼教与富国安民、扶危济世紧密相连。蓝田吕氏兄弟就是其典型代表。熙宁九年(1076),吕氏兄弟在其家乡试行《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反对单靠刑罚来威慑乡民,而是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规范乡民的行为。并通过对婚姻丧葬仪式进行规范,将传统儒家礼仪转变为乡民日常生活礼俗,塑造亲爱和谐的邻里关系。由此实现了中央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与乡村自下而上自治体制的接驳。
——摘编自章云峰《宋代乡村道德建设解析——以<吕氏乡约>为例》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以后,取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开始固定了乡约在明代的名称。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巡抚南赣,一面十家为牌,开列姓名,按牌审察以防内奸,而御外寇。一面把圣训六谕和吕氏乡约打成一片来制定《南赣乡约》,利用政府威力,将全村的人民都包括在内,联属父老,率引子弟,敦礼让之风,患难相恤,成淳厚之俗。面对犯错者,《南赣乡约》规定应当先由乡约首领私下告诫使其自我反省,再由约中百姓引导劝勉,如果仍不能改,则乡约将告知官府,甚至采取引官兵剿灭之的极端方式惩治犯错者。到了嘉靖年间,正式的乡约规条产生,并被政府与保甲规条等排在一起列入国法,乡约进而有了普遍的发展。
——摘编自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乡约推行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乡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的工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人从进厂到出厂,几乎一分钟也不能休息,工厂中的机器、传动带等都不设防护、事故发生率极高。1802年,工厂主老罗伯特·皮尔让议会通过一个“学徒健康及道德法”,把童工的工作时间限制为12小时,责成工厂为学徒开设读书写字班。但这个法律只适用于水力纺纱厂中的童工,而且没有适当的监察制度,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效用。在这以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继续斗争,在北部工业区形成了强大的群众运动。1833年,群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年,议会把“工厂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纺织部门,并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独立工厂视察员。1844年,议会立法规定:一切机器都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1880年英国还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至19世纪末,英国的一系列工厂法从范围上实现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种的覆盖,英国政府也逐渐改变了自身原有的定位,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工厂立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厂立法的作用。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苏民航公司是由中苏两国政府共同投资经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
——摘编自李华《1950—1954年中苏民航公司的成立、业绩及其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概括中苏民航公司在运营期间作出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民航公司取得显著业绩的原因。
2024-2025学年(上)高二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答案】D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C
5.
【答案】C
6.
【答案】A
7.
【答案】C
8.
【答案】B
9.
【答案】B
10.
【答案】D
11.
【答案】D
12.
【答案】A
13.
【答案】A
14.
【答案】B
15.
【答案】D
16.
【答案】A
17.
【答案】A
18.
【答案】D
19.
【答案】C
20.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题,共计40分。
21.
【答案】(1)背景:宋代基层治理的缺失;宋代科举制发展,士大夫阶层形成;知识分子往基层下移(士绅阶层崛起);理学(儒学)的发展,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增强。
(2)新变化:乡约由政府制定并推行(乡约内容体现政府的意志);乡约与基层组织结合;乡约具有强制力;乡约与法律合流。
(3)作用: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完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的教化(有利于弘扬儒家道德伦理、改善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增强基层社会凝聚力。
22.
【答案】(1)内容:规范工作时间;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安全)政府监督工厂法的执行;向童工推行初等教育。
背景: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写到工人阶级处境恶劣);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2)作用:改善工人待遇;缓和劳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推进英国工业化进程;提高大众文化素养;有利于政府职能的扩大。
23.
【答案】(1)贡献:便利了中国与苏联、东欧等国家的友好往来;沟通了首都北京与东北、西北地区的航空联系;推动新中国航空网络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外物资信息交流;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初步建立了一套经营管理制度,配备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设备,培养了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设/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积累了经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国内经济建设)。
(2)原因:中苏两国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新中国对外联系交往日益增多;公司注重经营管理。
PAGE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