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专题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6 19: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新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一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
制度 史实 史论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
尧、舜、禹,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
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需要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体现原始民主原则,有助于保持政治稳定。
制度创新
制度 史实 史论
君主 专制 中央 集权 制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九卿”。
2.在地方上,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秦朝建立
汉朝巩固
1.汉武帝在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建立刺史制度。
2.思想上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1.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论 述 题
制度创新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观点: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论述:①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在当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②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制的推行,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结论: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制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二
改革变法
改革变法
名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期
史实
史论
启示 战国时期的秦国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使秦国各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改革变法
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论述:①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实行鼓励耕积,奖励军功等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通过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等一系列汉化改革,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结论:综上所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
论 述 题
改革变法
观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论述: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通过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一系列汉化改革,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结论:综上所述,这些杰出人物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弘扬杰出人物的改革创新精神,铸就民族复兴新辉煌。
论 述 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三
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
时期 概况
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
秦朝
汉朝
三国两 晋南北 朝时期
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西汉:(1)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东汉:派班超父子出使西域;123年,改西城都护府为西城长史府。
1.蜀国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2.东汉、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观点:交融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主题。
论述:①东汉、魏、晋时期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氏、羌、鲜卑等逐渐南迁,出现民族大交融局面。②魏晋时期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中国各地的民族交融.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 述 题
民族交融
观点: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论述:①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也促使这些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②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通西域后,西汉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结论:综上所述,民族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论 述 题
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四
经济发展
时期 概况
史前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秦朝
汉朝
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等。
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会种植粟、黍等农作物。河姆渡人使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1.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2.文帝、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提倡勤俭治国。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3.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汉朝达到鼎盛。
4.光武帝:减轻人民的负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
经济发展
时期 概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经济发展
原因
表现
启示
1.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4.北方移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辛勤努力。(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农业: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实行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提高;育秧移栽、麦稻兼作、双季稻;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灌钢法)、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引进科技人才。
经济发展
生产工具的变革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商周
时期
春秋战国
汉朝
三国时期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耒耜)
青铜器
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耧车
魏国的翻车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观点: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了社会发展。
论述:①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进行农业生产,栽培水稻,原始农业逐步发展。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奴隶制文明的诞生与发展。②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并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分封制不断瓦解,称霸兼并战争不断,各国改革此起彼伏,社会形态由奴隶制社会逐步迈入封建社会。
结论:生产工具的改进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能带来社会的变革。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论 述 题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战国
秦朝
西汉
都江堰
灵渠
六辅渠、白渠
古代的水利工程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观点:中国古代优秀的水利工程造福千秋。
论述:①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仍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②灵渠的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不仅有利于秦始皇统一岭南,也具有运输和灌溉的功能,造福当地百姓,至今仍然发挥运输和灌溉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古代优秀的水利工程不仅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有利于国家发展和造福后世。我们要加强保护水利工程遗存,全力推进水利惠民工程建设。
论 述 题
经济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专题五
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
项目 时期 成就
天文历法 夏商周时期
南北朝时期
青铜铸造 夏商周时期
造纸术 两汉 时期
天文:1.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2.《诗经》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3.《春秋》中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历法:1.夏朝时可能有历法,商朝时逐渐完备。2.战国时期,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祖冲之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西汉人们已经掌握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项目 时期 成就
医学 夏商周时期
东汉 时期
数学 东汉 时期
南北朝时期
农学 秦汉 时期
南北朝时期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战国名医扁鹊使用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1.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2.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其数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收集在《缀术》中。
《氾胜之书》总结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
《齐民要术》,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观点: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推动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①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降低了纸的造价,提高了纸的质量,使纸成为日益普及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此后造纸术传播到各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②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不仅对我国数学有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世界科学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对世界历史的进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科学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论 述 题
科学技术
观点: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论述:①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擅长机械制造,设计了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②北朝时期贾思勰创作了《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结论:综上所述,杰出人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弘扬杰出人物的奋斗精神,铸就民族复兴新辉煌。
论 述 题
文化艺术
项目 时期 成就
文字 书法 文字
书法
文学 夏商周 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史学 西汉时期
宗教 两汉时期
商朝:甲骨文。 金文 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曹魏:锺繇和胡昭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北魏: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重视书法艺术,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1.《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战国时期,屈原等人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
司马迁著有《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2.佛教: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文化艺术
项目 时期 成就
绘画 东晋
石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思想 春秋战 国时期
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6分)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墨子:墨子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武、孙膑
文化艺术
观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泽被后人。)
论述:①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不断演化而来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②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艺术
观点: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和思想领域的繁荣。
论述: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陈其说: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儒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②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体现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③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法家思想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诸子百家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和思想领域的繁荣。我们要培养开放性思维,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