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06 19: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能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变化情况。
学习目标
【重点】学习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会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
新课导入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做的是变速运动。我们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区间测速长度3.9km,限速60km/h
高铁出站和进站时速度变化
平均速度该如何测量呢?
情景再现:
南南正在进行100m 赛跑的赛前训练,一旁观看的同学议论开了:有同学说南南在中间一段路程(约在30~70 m内)的速度几乎没变;有同学则认为在这段路程中,南南的速度明显变化了。
问题提炼:
南南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新知探究
情景迁移:
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的例子:
猜想与假设:
物体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物体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不会变化。
提出问题:
物体沿斜面滑下,其下滑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新知探究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 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3. 如何得出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2. 如何研究物体的速度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新知探究
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挡板、刻度尺、秒表、木块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安全 警示
在每次实验中都要有安全意识,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伤到自己和他人,避免损坏实验器材,保护实验环境等。
新知探究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新知探究
实验步骤
1. 将长木板的一端垫高做成斜面,使小车在斜面上释放后能向下运动。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2. 标记小车从斜面上释放时前端的位置,将挡板放置在斜面底端。
提问1:斜面坡度能不能过大或者过小?
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太快,用时太短,会增大测量时间的误差;
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甚至可能不动。
新知探究
实验步骤
3. 用刻度尺测量标记处到挡板的距离s,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表中。
4. 将小车从标记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标记处向下运动到撞击挡板所用的时间t,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表中,重复多次并计算小车通过路程s的平均速度。
提问2:实验时为什么每次都要让小车从静止释放?
由静止释放,则每次小车的初速度都是0,都相同。
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新知探究
实验步骤
5. 将挡板置于标记处到斜面底端的中部,仍让小车从标记处由静止开始释放,采用相同的方法测量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进行记录。
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新知探究
测量次数 路程 s/m 时间 t/s 平均速度 v/(m·s-1)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
测量数据记录表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通过你记录的数据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新知探究
提问3:实验时还没有释放小车就开始计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导致时间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速度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提问4:实验时小车还没到斜面底端就停止计时会导致什么结果?
导致时间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速度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新知探究
交流讨论
1. 分析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讨论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2. 实验时,改变长木板的倾斜程度(未改变木块的位置)对小车的平均速度有哪些影响?
3. 实验时,应该进行多次实验,保证实验结果具有普遍规律性。
4.你怎样通过测量来证实南南在100 m赛跑中间某一段路程中,其速度是否明显变化?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迷你实验室
用光电计时器测量速度
如图所示,当做直线运动的小车刚遮挡第一个光源射出的光线时,光电计时器开始计时;遮挡第二个光源射出的光线时,光电计时器停止计时。从光电计时器中读出小车通过两个光源的时间,再测量两个光源的距离(即小车在该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了。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原理: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
流与合作
测量方法
用机械停表或手表测量时间
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1.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其中s1= 60cm, s2=s1,秒表每格为1s。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
B.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12m/s
C.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实验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
课堂训练
2.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m用时7s,后50m用时8s,则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7
3.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课堂训练
4.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会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s
v =
t

40.0
0.3
偏大
课堂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