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案
教材简析
松鼠,对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电视里、画报上、文章中都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面。所以,还是充满了好奇。一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就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由得使我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喜爱,我们在欣赏它、亲近它、喜爱它的同时,又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准确精练的说明及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储备食物过冬、及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的乖巧,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
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松鼠的有关知识。
2.教师制作关于松鼠形态、生活习性及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请用简单的话说说你的理由。(注意评价:很会抓住动物的特征。)
今天,我们也要来认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我先不告诉大家它是谁,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大家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猜出是松鼠,而不是其它动物呢?因为这个谜面抓住了松鼠的特征。(板书:抓住特点)这篇课文是由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所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的预习,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课文作者的情况。
学生介绍作者布丰的相关资料。
我们大致知道了作者的情况,这篇课文要我们了解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结合课前连接语的提示,来弄明白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全体同学弄明白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的2个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细读课文,自主感悟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生回答(好!)
(一)课文的内容方面
1.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并请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学生汇报。
找学生,分别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最后让一生归纳总结,完整地回答出课文主要是从松鼠的外貌、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给我们介绍的。
(1)第一段的处理方法:先让学生读出自己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归纳概况出这一部分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哪个方面?用一两句好话或者一两个词语都可以。教师适时板书。外形(或外貌)。
(2)其他段落,教师引导让学生概括出主要的内容,也就是写了松鼠的哪个方面的特点。(第二、三段主要写松鼠的活动;第四段主要写松鼠的搭窝;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松鼠是胎生及它爱干净的生活习性。其中四五自然的都可以归为松鼠的生活习性。)
3.教师小结。
课文主要是从松鼠的外貌、活动、生活习性等方面给我们介绍的。
同时板书: 外貌 活动 生活习性
(二)表达方法方面
我们已经成功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第二个问题,请你用浏览或跳读的学习方法,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1.学生自学课文。
2.以同桌2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先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接着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你们2人达成共识。为集体交流做好准备。教师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
3.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以指导。并注意有感情的朗读有关语段。(练读——指读——评价——齐读)
(1)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文字,作者用了一些词语,如“清秀”“翘”等,“清秀”本来是用来形容少男少女的,而作者却用来形容小松鼠的面容,可见作者是把小松鼠看作一个可爱的孩子来写了。这种写作方法叫拟人。用了拟人的方法对松鼠的特点作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运用拟人的方法,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再找出一些来自己体会体会。
(2)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松鼠不仅知道把树皮当作船,还知道把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表现出了松鼠的智慧。像这种把树皮比作船,把尾巴比作帆和舵的写作方法叫比喻。用了比喻,就起到了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不仅表达出了松鼠的智慧,更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抓住了松鼠活动时的动作,写出了松鼠的警觉,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
(5)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
(6)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7)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细读文字,从“又干净又暖和”,“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又安全”等词语感受窝的舒适,从而进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8)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4.合作学习,探究写法
请同学们2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尝试着完成表格。
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松鼠
侧重介绍松鼠的外貌、活动
和生活习性
比喻、拟人
教师小结:不同的作者,描写不同的动物,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都能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表达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再来阅读一篇短文,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或浏览与跳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短文,看一看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豚的?又是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海豚的喜爱之情的。
请大家浏览短文。
《海豚》
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海豚一般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能准确地识别目标。起初人们以为是因为它有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可是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仍然“看得见”。目前人们已经用仪器测到了海豚能发出各种频率的声音,就是这种声音才使得它有能敏锐地识别目标的能力。 海豚游泳能手,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每小时可以游三四十公里,能把船只远远地抛在后头。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 海豚很聪明,是一种进化到高等阶段的哺乳动物。有人曾训练海豚和猴子开电源开关,普通猴子几百次才能教会,而海豚只要训练20次就会选择切断电源开关,可见海豚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随着人们对海豚研究的深入,我们会揭开更多的关于海豚的秘密,那时我们与海豚交往会更加容易,更加亲密,更加友好!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及时把有关内容用红色的字体打出来。
四、阅读链接
同学们,我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比较快地阅读了短文《海豚》。我建议大家课下试着运用这种方法,阅读类似的短文,今天这节课就上到里,谢谢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