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9《古诗三首》
-《雪梅》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学习“吟诵”的诵读方式,通过吟诵感悟古诗韵味,想象画面,理解《雪梅》诗中之意、诗中之事;
2. 运用“联想”策略,拓展《雪梅》其二,理解两首诗诗中之理,联系自我生活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吟诵”的诵读方式,通过吟诵感悟古诗韵味,想象画面,理解《雪梅》诗中之意、诗中之事;
2.运用“联想”策略,拓展《雪梅》其二,理解两首诗诗中之理,联系自我生活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清晨,春雪随风飞舞,一树梅花在雪中悄然绽放。雪洁白无暇,梅暗香浮动。白雪包裹梅花,梅花映衬白雪。如此有雪、有梅的情境,你想起了哪首诗?
生:《雪梅》
过渡语:对,今天让我们走近《雪梅》,进入别样的诗词世界。
【设计意图】:创设诗意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雪梅的境界中去。
二、读进去,诗之韵
1. 了解平仄规律。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
学生朗读。
师:古人是怎样读诗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师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发言师评
师:这些符号叫平仄。横线表示平声,一般是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竖线表示仄声,一般是三声四声。还有一种入声字,不遵循我们的声调规则,现在不多。古诗诵读的规则就是平长仄短。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平仄规律来试着读一读。(生读)
生读
预设评价语一:你注意到了平仄规律,抓得很准。(也可以做相应指导:某某字可以读得再长一些,仄声字不用特意加重语气。)
预设评价语二:你注意到了诵读“白”字要短促有力,有韵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
生齐诵。
评价:同学们的诵读注意到仿佛让我看到飘飘扬扬的大雪。
2.尝试学习吟诵。
师:有学者研究古人读书除了这样注重平仄规律诵读,还有一种是吟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生:有曲调,就像唱歌一样。
师:声音婉转悠扬,曲调优美。
师:老师特别喜欢这种曲调,也学习了这首诗的吟诵,我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老师的吟诵也注意到了平仄的规律,让我们一起学一学吧。
师:请同学们齐声吟诵。
预设评价语一:同学们的吟诵清亮悦耳,韵律优美。
PPT出示:吟诵具有极大的作用,当你拖长了声音来吟诵的时候,就会让你更富有联想能力。”
请同学们再来吟诵一遍。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人的读书方法,学习吟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
三、讲出来:诗之意
1、抓住“梅雪争春”发挥想象
过渡语:同学们吟完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雪,怎样的梅?
生发言。
生写板书。
师: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雪和梅争相展现自己最美的姿态,她们仿佛在争论谁才是报春的使者。
师:他们怎么争春的呢?这位雪同学,你会对梅说什么?
生表达:雪对梅说:___________
师:这位梅同学,你会对雪说什么?
梅对雪说: ___________
同学发言。
2、抓住“阁笔”发挥想象
师:这两位梅花和两位雪花争相展现自己,争论谁才是报春的使者,同学们有定论吗?谁更胜一筹呢?
生:不能,各有各的好吧。
师:那诗人能轻易地评判吗?
生:不能。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诗中写“骚人阁笔费评章”
师:“费评章”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费评章”指的是不容易评价。
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很会读书,利用注释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师:是啊,确实不容易,不容易到诗人“阁笔”,“阁笔”是——
生:停下笔。
师:诗人为什么停下笔,可能是因为——
生:他闻到了梅花香。
生:他看到了雪花飘落。
师:所以他停下笔来去干什么?
生:他可能走到窗边走看风景。
生:他可能转头看向雪中的梅花。
3、整体想象,讲述诗人赏花的经历。
师:现在请你当一当诗人,把这段赏梅的经历讲给大家听听吧。
清晨,我坐在窗边读书写诗,这时,_________,我停下笔,__________。只见________,此情此景,我不禁吟出“梅_________,雪__________”。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表达
师评价:美妙的情境,美妙的画面,令人神往。
4、联系古诗,以诗解诗
师过渡语:诗人吟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以此作为定论,逊、输是什么意思?
生:比不上
师:谁来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生:梅花比雪少一点白,但雪却比梅花少一点香气。
师:三分白、一段香具体是多少呢?
师出示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你发现这些数量词表达的都是——
生:一点点、很少(生也可能会说多,这里要引导。)
过渡语:原来都是一点点的意思。
四、想开去:诗之生发
1、联系生活,思辨解诗
师:诗人最后认为“雪只比梅多一点点,梅比雪多一点点”, 你觉得他更喜欢谁?或者两者都喜欢?
生:我觉得他两者都喜欢,因为梅和雪都各自有各自的优点。
生:我觉得他喜欢梅花,因为诗人说梅只是比不上雪的白,而说梅是赢了雪的。
师:你见解独特,非常棒。
师:梅有梅的优点,雪有雪的好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办法说你就一定比别人优秀,也不能说你就一定比别人差。
师:原来,诗人是在借梅和雪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生齐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身的优缺点。
师:但是如果你觉得诗人仅仅只是借雪梅表达这样的道理,那就太小瞧他了。他还有另外一首《雪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2.拓展《雪梅》其二,理解诗中理
师:出示《雪梅》其二,让我们也用平仄规律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1:没有雪,梅就不精神了。
师:为什么梅在雪中反而显得更有精神?
生:因为雪本来就寒冷,在寒冷之中还能开放,更显得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
生:没有雪,梅就不可爱了。
生:没有梅,雪太单调了。
师:原来,梅与雪是缺一不可的,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这十分的春色。(板书:十分春)此时,你又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生:讲述其中的道理。
3.拓展生活中的情境。
师:是呀,梅和雪各有自己的特色,梅有梅香,雪有雪白。梅花之香气因雪而愈发悠长,才能展现梅之品格,雪因梅的点缀才显活泼。二者合一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引发诗人的诗情画意,咏诗展现美好景色。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生活中,我们只有团结协作,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诗中的情境?
示例1:班上某某同学会弹钢琴,但唱歌不好听;某某同学擅长唱歌,于是六一儿童节上,他们俩一弹一唱,表演了一场好节目。这真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示例2:
爸爸和妈妈共同养育我,但是爸爸虽不注重细节,却重在对我的毅力的培养,妈妈重在对我生活的照顾,正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发言
五:写下来:诗之运用
师:诗人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们也和诗人有共同的经历,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吧,照例子这样写,展现自己生活中的启发与收获。
生写,展示与发言。
评价:令人印象深刻。思想深邃。很有哲理。文笔优美。情真意切。
六:拓展提升,丰富“梅”文化
师:同学们知道吗?梅和雪都作为诗人最喜欢的事物留存于古诗之中,尤其是梅花,在严寒中,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它已不仅是一种花卉,已成为了一种文化意象,以它高洁、坚强的品格,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精神。
师:在不同人眼中,梅花的形象是不同的:
卢钺借梅雪争春展现自然之美、理趣之美;生齐读古诗《雪梅》
王安石借梅花香气表达品格之美、志向之美;生齐读古诗《梅》
毛泽东借梅花的行动表达情感之美、奉献之美。生齐读词《咏梅》
请同学们在课下古诗词学习中,积累梅花身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积累中获得美的感悟、美的收获。
板书设计
雪梅
雪白梅香 互有短长
雪梅映衬 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