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核心素养期末卷】(十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核心素养期末卷】(十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21: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期末卷(十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积累运用。(39分)
1、看拼音,写字词。(6分)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宋元时期,浙江一带沿
海港口为“海丝之路”作出了重要gòng xiàn 。这些古老的港口,千百年
来静静 qīng tīng 着xiōng yǒng 的浪涛声、xuān nào
的船笛声。也见证着商人络绎不绝、货物参差错落的繁荣 jǐng xiàng
。而今,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发掘揭开了千年商港的 shén mì
面纱,让“海丝之路”重焕磅礴生机。
2、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6分)
A.( )( )生花 B.( )( )大吕 C.天( )( )音
D.不( )( )交 E.( )( )点睛 F.轻歌( )( )
G.风雨不透 H.( )( )龙蛇 I.字( )( )圆
(1)描写音乐高妙的词语有: 、 。
(2)师傅正忙得 ,他一只手麻利地翻炒着肉片,一只手用刀剁着案板上的青椒。
(3)导赏环节有 的作用,能让观众理解作品的背景故事、蕴含的情感。
3、选择题。(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滥用(làn) 毡帽(zhān) 掀起(xiān) 颓然(tuí)
B.山涧(jiàn) 绝弦(xián) 喧闹(xuān) 揪出(jiū)
C.笨拙(zhuó) 稍微(shāo) 澄碧(chéng) 苔藓(xiǎn)
D.瞻仰(zhān) 蟠桃(pán) 恬静(tián) 隆重(ló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处士笑而然之(然后走了)。
B.尾搐(抽缩)入两股(屁股)间。
C.今乃(却)掉(摆动,摇)尾而斗,谬矣。
D.好(品质好的)书画,所宝(所珍藏的)以百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 的掌声。
②狼牙山上响起了壮士们豪迈、 的口号声。
③战士们斗志昂扬,和敌人展开了 的搏斗。
④风 地吹着,白杨树发出哗哗的响声。
A.激烈 壮烈 猛烈 热烈
B.猛烈 壮烈 热烈 激烈
C.热烈 壮烈 激烈 猛烈
D.热烈 壮烈 猛烈 激烈
(4)下列路牌中的拼音,书写格式符合拼写规则的一项是( )。(2分)
A.天子路 TIANZILU B.解放街 JIEFANG JIE
C.安荣巷 Anrong xiang D.中山北路 ZhongSHanBei Lu
(5)下列句子中,对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表示语意未尽)
B.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递增的数目)
C.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D.“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6)下列句子中,不是“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的一项是( )。(2分)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B.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C.静寂的草原热阑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D.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7)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真实地记录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性格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是外祖父。
B.高尔基,苏联文学的创始人,苏联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C.《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
D.《小英雄雨来》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同鬼子斗智斗勇,不断成长的小英雄形象。
4、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
。(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2分)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2分)
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
(3)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种,写一写你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2分)
考试考砸了 作业未完成 上学迟到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7分)
(1)【知音难觅】“ ”形容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知音文化起源于锺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方鼓琴而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2)【天地大美】春日的绚烂是一种美:“ ,水村山郭酒旗风。”夏夜的恬静又是一种美:“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秋日的闲适更是一种美:“开轩面场圃, 。”
(3)【中华儿女】“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民族血脉:抗金名将李纲以“祖宗疆土, , ”表明誓死捍卫家国的决心;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横眉冷对 , 孺子牛”正是他的人生写照;而毛泽东主席则以“红军不怕远征难, ”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口语交际。(4分)
针对“低碳”的落实问题,有同学提出如下观点:“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预越来越多。只要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真正的‘低碳’就难以实现。”对此,你怎么看 请阐明理由。
三、阅读理解。(32分)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悦享阅读馆”推荐书目(节选)
书名 作者 简介
《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各种艰险,一路斩妖除魔,斗智斗勇,化险为夷,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童年》 高尔基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开篇之作,不仅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还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林汉达中国林汉达历史故事集》 林汉达 一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
【材料二】
读历史故事,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让自己明白很多道理,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读历史故事,有助于加强我们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认识;读历史故事,可以避免我们重蹈覆辙,习古而鉴今。
(1)在材料一推荐的三本书中,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 ,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 。(3分)
(2)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不同,以下阅读贴士最适合《童年》的一项是( )。(2分)
A. 关注章回体小说目录,粗略了解故事情节。
B.反复诵读精彩的情节,感受书中人物形象。
C. 提取关键信息,关注说明方法,感受说明对象的特点。
D.整体感知,逐段概括要点;分析结构,把握全书观点。
(3)运用你向同学借来了一本《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但是妈妈认为这本书与学习无关,没有用处,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试着有层次、有条理地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继续阅读。(3分)
2、课内阅读理解。(12分)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填在括号中)。(3分)
(2)下列描写属于联想的是( )。(多选,2分)
A.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B.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C.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D.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选段中第2、3句的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 ,第4句的描写表现了乐声 ,第5、6句的描写表现了乐声 。(填序号,3分)
A.气势逐渐增强 B.柔和舒缓 C.高昂激越 D.悲伤沉闷
(4)画“ ”句子的表述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5)与选段的意境相符的诗句是( )。(1分)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湖光秋月两相和 D. 烟笼寒水月笼沙
3、现代文阅读。(12分)
踢 毽 子
①踢毽子游戏流传已久,老少皆宜。
②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便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鸡毛须是公鸡毛。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快腌风鸡了,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人看不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
③我们这里毽子的踢法花样很多,主要有“盘、绷、拐、磕”四种。“盘踢”是向内摆动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毽子,使其在空中旋转。“绷踢”是指大腿向前抬起,脚背将毽子向前踢出,使其在空中直线飞行。“拐踢”是指小腿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脚外侧将毽子向侧后方踢出,使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磕踢”是指提起大腿用膝盖将毽子向上磕起,使其在空中旋转。
④踢毽子是冬天的游戏。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杨柳死,踢毽子。”大概全国皆然。踢毽子是孩子的事,偶尔见到近二十边上的人还踢,少。北京则有老人踢毽子。有一年,下大雪,大清早,我去追天坛。在天坛门洞里见到几位老人踢毽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了。他们轮流传递着踢。一个传给一个。老人都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大雪天,这几悠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老师组织开展班级“阅读能手”大赛,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三个阅读任务:
任务一:给别人介绍踢毽子的不同方法
任务二:感受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画面
任务三:完成鸡毛毽子制作指南
(1)为了完成任务一,林林重点关注了第 段,并结合文中关键语句,画了四种踢毽子的方法,请连一连。(5分)
2、完成任务二时,林林在文中勾画了两处重点语句,请你来品读。(3分)
①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 描写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让我感受到孩子们 的特点。(2分)
②读画“ ”的句子时,我眼前仿佛出现 的画面,所以说“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1分)
(3)请结合林林收集的相关资料,完成任务三。(4分)
四、习作天地。(任选一题作答)(25分)
题目:遇见美好
提示:美好,无处不在。与家人相聚的温馨,与朋友相处的愉悦,与书籍相伴的充实,与美景相拥的慨叹……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你难以忘怀或对你有深刻影响的一次“遇见”去写,融入真情实感,将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贡献 倾听 汹涌 喧闹 景象 神秘
2、A.妙笔 B.黄钟 C.籁之 D.可开E.画龙 F.曼舞 H.笔走 I.正腔
(1)B C (2)D (3)E
3、CCCBADA
4、(1)深海中的小鱼,怀揣着对广阔海洋的向往,乐观自由地游弋。
(2)李月一脸喜悦:“王老师,我们班李明同学获得了竞赛第一名!”
(3)考试考砸了——这次考试考砸了,跟妈妈说实话吧,怕她指责我。不说吧,可是妈妈总是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还是说吧。可是,要怎么开口呢
5、(1)高山流水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2)千里莺啼绿映红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把酒话桑麻
(3)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 千夫指 俯首甘为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同时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尽可能做到节能环保,我们同样能实现低碳生活。
三、1、(1)《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让我了解了从周朝东迁一直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的历史
(2)B
(3)妈妈,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深入思考人生,明白很多道理,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有助于加强我对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认识:还可以习古而鉴今,避免重蹈覆辙,可谓益处多多。所以,请允许我继续阅读吧。
2、(1)水天相接 一缕一缕 波涛汹涌
(2)ABD
(3)BA C
(4)不矛盾。盲姑娘虽然看不到,但是她懂音乐,爱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再一次听得入了神,想象到了自己看不到的画面,衬托出贝多芬创作和演奏的成功。
(5)B
3、(1)③
(2)动作 好玩、活泼
大雪天几位老人在天坛门洞里踢毽子
(3)用布把两个叠起来的小钱缝实做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粘一截吸管。
四、范文: 美好遇见
悠然秋意中的邂逅之光!
在我十四岁那年的一个慵懒午后,我偶遇了书与自然交织的美好,至今仍历历在目,温暖如初。
那天,我随家人游走至郊外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一处幽静的亭子旁,有一间小小的书屋,透着淡淡的木质香。我被吸引而入,沉浸在那书页间的世界与外头的秋意交织成一首诗。窗外,金黄的银杏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轻轻飘落,铺就一地金毯。我随手翻开一本旧诗集,正是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篇,那些文字仿佛被秋风吟诵过,多了几分韵味与悠长。
我静坐于窗旁,耳畔是远处孩童的欢笑声和树叶的沙沙声,心中却是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充实。每一句诗都像是与古人对话,他们跨越千年的理解与共鸣,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与自然的和谐。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片土地、这座山、这本书有了一场深刻的遇见。
夕阳西下,我合上书本,心中满是感动。这次遇见,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之美,更让我体会到了书籍赋予的灵魂之光。从此,我学会了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片刻的宁静,让心灵得以栖息,这便是我难以忘怀的美好遇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