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力目标】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2.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确定、相对静止的判断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 m的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竟然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机械运动
[阅读课本]P17“机械运动”
[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是否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提示](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探究点2 参照物
[阅读课本]P18“参照物”
[思考]当你站在路边等公共汽车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你感觉路边的树木在向后退,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分析]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故认为树木是静止的;当人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
[思考](1)什么是参照物?(2)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什么?
[归纳提升](1)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思考]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运动项目,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
[分析]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以自身为参照物,故其看到地面越来越远。
[思考]如何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归纳提升]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在运动。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随时间有位置的变化,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随时间无位置变化,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
[分析]孩子们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运动很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和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提升](1)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
(2)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要点:位置变化。
(2)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
(2)选择标准:①不能将被研究物体的本身选作参照物;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③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教学反思
通过事例引出新课,并且联系实际,分析事例,引申出机械运动、参照物、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成重点落实、难点突破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