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2 22:5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托木尔峰为我国境内天山山脉最高峰,垂直带谱复杂,在区域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下,冰雪消融量明显增加。下图为“托木尔峰位置及其垂直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北坡雪线高度较低的原因是地处
①阴坡 ②阳坡 ③迎风坡 ④背风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天山北坡受到西风带来的大西洋的水汽的影响,经地形抬升,降水较多;且北坡为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因此北坡雪线低于南坡,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选A。
课前检测
2.区域温度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加将造成当地
A.雪线高度下降  B.林线高度上升
C.地下水位下降  D.山麓洪灾减少

区域温度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加,导致雪线高度上升,A错误;
冰川消融量增加,气温升高,使得土壤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改善,林线升高,B正确;
冰川消融量增加,会导致下渗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C错误;
冰川消融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可能导致山麓洪灾增加,D错误。所以选B。
课前检测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明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含义。(综合思维)
结合资料,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区域认知)
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形成与水平地域分异的关系,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综合思维)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雪线的特点及成因。(综合思维)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情境导入
分析天山牧民转场的原因。
材料
在新疆,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逐水草而居。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
1、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
2、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地域分异
0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0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03
地方性分异规律
04
CONTENTS
目录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西北内陆
东南沿海
一、地域分异
1、影响地域差异的外部条件
太 阳 辐 射
青藏高原区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一、地域分异
1、影响地域差异的外部条件
距 海 远 近
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
一、地域分异
思考两幅图的关系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气候
类型
植被
土壤
决定
形成
2、地域差异的成因
呈带状分布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具有一定宽度
特点
影响
自然带
热量带 + 植被类型 + 带
自然带
命名
一、地域分异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自然带的命名:温度带+典型植被+带
冰原带
苔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3、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差异
区域尺度—自然带的分布
大: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异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差异
全球尺度—五带的划分
地方尺度—阴坡 阳坡
一、地域分异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
在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
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在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分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1.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思考:
1、分别说出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由南向北沿途依次经过哪些陆地自然带?
2、推测造成这种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1.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热量为基础
热量随纬度升高渐少
热量
典型表现:在
纬度和
纬度表现更明显


东西
纬度
不同
形成因素:
差异
形成基础:
更替
延伸
分异表现:
南北
1.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思考:
1、分别说出亚欧大陆由沿海向内陆沿途依次经过哪些陆地自然带?
2、造成这种地域分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水分为基础
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水分
典型表现:在
纬度大陆
表现更明显

东西
海陆
不同
影响因素:
差异
形成基础:
更替
延伸
分异表现:
南北
2.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
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答案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带分异表现得很明显。
思考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赏析下列古诗词,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
A
B
D
C
三亚蜈支洲岛
杭州乌镇
北京香山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E
呼和浩特乌兰木伦草原
如图为“北半球‘理想大陆’的自然地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自然地带是
A.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落叶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图中甲所在地区的气候包括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地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对。
2.影响图示自然地带从赤道到极地分布规律
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肥力

从赤道到极地,纬度不同,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自然地带不同,因此影响图示自然地带从赤道到极地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
2021年9月24日,孟女士乘坐飞机,从加拿大温哥华(49°N,123°W)起飞,经北极航线,降落在深圳机场。下图为“飞机飞行线路图”。据此完成3~4题。
3.温哥华对应的自然地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哥华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地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4.北极航线沿线的景观变化,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北极航线主要沿经线飞行,纬度不断变化,热量条件不断变化,北极航线沿线的景观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1)ABC依次是什么自然带?
(2)这种地域分异属于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在什么地带最明显?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水分;
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 )
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C
A
快速记忆3分钟,默写下列的自然带
课堂小结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第2课时)
地域分异
01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0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03
地方性分异规律
04
CONTENTS
目录
森林
草原
森林
苔原
冰原
形成原因:
分异基础:
表现形式:
在天山地区,冰川、草原、森林、荒漠可以并存;
这就是垂直地域差异的具体表现。
海拔的变化
水热组合
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问1:读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名称,判断垂直分异规律与前面所学的两种分异规律中的哪一种更相似?
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相似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2:
基带与山体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问2: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3:纬度相当的三座名山的自然带谱数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规律3:山体越高,带谱越多。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4:
相同纬度,山体相对高度越大,带谱越多。
问4:为什么珠峰南坡的带谱比北坡复杂?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5:不同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自然带分布的数量有什么规律?
规律5: 山体高度相同,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6:不同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有什么规律?
规律6: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越高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问7:阿尔卑斯山同类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地带分布
规律7:
通常,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比阴坡高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
东段的最高峰,右图示意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自然地带的名称为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从图中可看出,甲自然地带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山麓的基带,山体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天山博格达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水平自然地带为温带荒漠带,所以天山博格达峰北坡的基带(甲)为温带荒漠带,C正确。
2.图中同一自然地带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高,
主要原因是南坡
A.相对高度大   B.热量条件好
C.水分较多    D.土壤肥沃

在我国,山脉南坡为阳坡,热量较北坡充足,所以南坡自然地带上限的分布海拔更高,B正确。
博格达峰北坡是阴坡,土壤水分蒸发少,也是西风迎风坡,北坡水分条件较好,C错误。
相对高度、土壤对同一自然地带分布高度差异影响不大,A、D错误。故选B。
右图示意某山脉植被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脉可能为
A.安第斯山脉   B.落基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由图可知,该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地处低纬;东坡比西坡雪线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基带不是热带雨林带,落基山脉西侧面向太平洋,西坡降水多于东坡,故排除B、C、D。
安第斯山脉赤道附近基带为热带雨林带,东坡位于信风的迎风一侧,降水多,雪线低,选A。
4.与西坡相比,该山脉东坡
A.同一自然地带分布范围更大
B.水热条件更充足
C.同一自然地带分布海拔更高
D.垂直带谱更丰富

由图可知,该山脉东坡并非所有自然地带分布范围都较大,A错误;
东坡受来自大西洋暖湿水汽的影响较大,水热条件更充足,B正确;
高山草地带西坡分布海拔高于东坡,C错误;
东西两坡垂直带谱数量一致,垂直带谱丰富程度一致,D错误。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越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南坡比北坡多了常绿阔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木林。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南坡海拔较高,因为南坡为迎风坡、阳坡,水热条件好;北坡相反,分布较低。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因为两者水热条件存在差异,植被类型和分布肯定有差异。
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活动:
类型
形成 基础
图示
分布 规律
表现明 显地区
热 量
水 分
高纬和低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的高山地区
水 热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经度地带性
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规律
低洼的河谷,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
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生长落叶阔叶林。
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或灌丛)带
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温带湿润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高而陡的山坡,降水更多转化成坡面径流,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长耐旱的针叶树,灌木等。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
典型地区 南半球
中高纬度地区
理论自然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实际自然带 无
形成原因 南半球
该纬度无陆地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地形
典型地区 科迪勒拉山系
西侧
理论自然带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实际自然带 南北走向条带状
形成原因 科迪勒拉山系
的阻挡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地形
典型地区 南美洲
巴塔哥尼亚高原
理论自然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实际自然带 温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阻挡
处于西风的背山坡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地形
典型地区 东非高原
理论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实际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形成原因 地势高,气温低
对流弱,降水少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洋流
典型地区 南美大陆西海岸3°S∽30°S狭长
理论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实际自然带 热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洋流、地形
典型地区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理论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
实际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形成原因 暖流流经,增湿;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水分
典型地区 昆仑山山麓
尼罗河谷地
理论自然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实际自然带 绿洲
形成原因 冰雪融水、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河水灌溉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为等
影响因素: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读“湖南崀山丹霞景区孤立山峰植被分布图”,完成1~2题。
1.崀山孤立山峰植被分布体现了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丹霞地貌孤立山峰植被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

孤立山峰范围较小,热量、水分、光照差异较小;在孤峰的顶部地形平坦,土壤深厚,生长乔木;边缘土壤瘠薄,生长灌木,崖壁地势陡峭,风化壳容易受到外力侵蚀、搬运,不易形成土壤,只能生长极少的崖壁植被,所以形成植被差异的原因是地形部位不同。C正确,A、B、D错误。
下图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某座山峰的“阴阳脸”景观,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坡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两坡降水差异不大。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阴阳脸”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阳脸”降水多,热量条件差
B.“阴脸”光照少,水分条件好
C.“阳脸”坡度陡,土层薄,宜长草
D.“阴脸”气温低,适宜树木生长

4.“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所以选B。
课 堂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