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全能王 创建
扫描全能王 创建
扫描全能王 创建
扫描全能王 创建
扫描全能王 创建
扫描全能王 创建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24 分)
1. (1)A (2)A
2. (1)颀 (2)衬
3.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芳草长堤,隐隐笙歌
处处随 (4)山气日夕佳 (5)绿杨阴里白沙堤
4. 将“勇敢可以变成怯懦”改为“怯懦可以变成勇敢”(或其他合理修改,使句子表达正
确即可)。
5. 父母创造奇迹。
6. 示例:宽容是一阵春风,能够让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或:宽容是一束阳光,能够让
寒冷的角落充满温暖。)
7. C 《昆虫记》详细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科学知识,如蝉的蜕变过程、蟋
蟀的筑巢方式等,具有很强的科普性,能让读者了解昆虫世界,增长科学知识。
二、阅读(46 分)
(一)
8. C
9. ①发源地与主产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②得名原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因地
得名;③历史:迄今已有 1500 多年;④创始人:相传为蔡伦弟子孔丹;⑤原料:青檀皮、
沙田稻草和猕猴桃藤汁;⑥工艺特点:工艺精妙复杂,需经 108 道工序,历时 2 - 3 年。
10. ①借助科技赋能,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如新媒体平台拓宽非遗保护、传承、发
展和消费空间,新兴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②推动非遗纳入教育体系,改变单一传承模式,
发挥社会力量尤其是教育界的作用;③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坚持“两个结合”,活化利
用文化遗产,让非遗融入生活。
(二)
11.
情节 “我”的举动 哥哥的举动
爸爸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 要求爸爸讲白鹤的故事 边听边表演
爸爸唱诗“床前明月光,疑 提出疑问 解释“鬓边霜”
是地上霜”
爸爸教“风吹古木晴天雨, 听不大懂 领会并摇头晃脑地唱
月照平沙夏夜霜”
12. 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笑容满面”生动地写出了爸爸回家时高兴的神情,“牵
起”“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等动作表现了爸爸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对与孩子相处时光
的珍视,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氛围。
13. ①哥哥比“我”领会诗歌的内容更快、更多,如在爸爸解释诗句后,哥哥能连连点头
表示领会,而“我”听得像只呆头鹅;②哥哥能熟练地背诵爸爸教的对子,还能积极回答
关于诗歌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③“我”认为哥哥长大后一定能成为大诗人,
侧面体现了哥哥在诗歌方面的天赋。
14. ①富有童心,疼爱孩子。爸爸会穿着长袍马褂坐轿子回家,给“我们”唱诗、讲故事,
陪“我们”玩耍。②知识渊博,善于教育。爸爸能耐心地给“我们”解释诗句的含义,引
导“我们”理解诗歌的意境,传授诗歌知识。
15. 示例一:选择“语言细腻,最是动人”。文章语言细腻入微,如“我偏着头想了一下,
问爸爸”“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
唱的一模一样”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和对诗歌的懵懂认知,充满了
童真童趣。同时,文中对爸爸的描写也很细腻,如“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等,
表现出爸爸的和蔼可亲,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让人感动。
示例二:选择“动人的细节描写让文章平添了几分神韵”。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如爸爸
唱诗时“我”的反应,“我偏着头想了一下”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对诗句的
疑惑和思考。还有爸爸解释诗句后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细致地刻画
了哥哥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这些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使文章充满了生活
气息,也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即父子间的亲情以及对诗歌的热爱,为文章增添了独
特的魅力。
示例三:选择“亲情的涌动总会成为最长情的牵挂”。文章中处处洋溢着亲情,爸爸与“我
们”一起唱诗、讲故事,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哥哥与“我”
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互动,也体现了兄妹间的情谊。而哥哥的早逝,“我”对爸爸和哥哥
的想念,如“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更是将这种亲情的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亲情
贯穿全文,成为文章的情感主线,触动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亲情的珍贵和温暖。
(三)
16. (1)同“披”,穿着 (2)先前 (3)都 (4)和谐、快捷
17. B
18. (1)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诏令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2)全场的人都赞叹他的雄健豪爽。
19. 【甲】文:将汉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的“不得
入”“按辔徐行”“以军礼见”进行对比,衬托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的“真将军”形象。【乙】文:将众人在谈论才艺时王大将军“都无所关,意色殊恶”与
打鼓时“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进行对比,衬托出王大
将军豪爽、自信的性格特点。
(四)
20. “深”字写出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描绘出京城沦陷后的荒芜破败,杂草丛生。以
乐景衬哀情,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沦陷、人民离散的悲痛之情。
21. 诗人运用了移情于景(或融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
于花鸟之上,以花、鸟拟人,花因感时而落泪,鸟因恨别而惊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作文(50 分)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