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语文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北京东城初二(上)期末语文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20: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16 分)
1. A
2. B
3. 艺术季展现成果(或:艺术季展示成果)
4. C
5. A
6. (1)岂不罹凝寒 (2)云生结海楼 (3)半卷红旗临易水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
沉鳞竞跃 (6)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7)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
7. D
8. 示例一:从对仗角度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时”对“恨别”,“花”
对“鸟”,“溅泪”对“惊心”,对仗工整,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因
感时伤怀、思念亲人而落泪惊心的情感。
示例二:从炼字角度看,“溅”“惊”二字用得精妙。“溅”字写出了诗人因感时伤怀,
即使看到盛开的花朵也忍不住落泪,仿佛花朵也在为国家的命运而哭泣;“惊”字则生动
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听到鸟儿的叫声也会心惊,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
的沉痛心情。
示例三:从写作手法角度看,诗人运用了移情于景(或融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
投射到花鸟之上,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内心的痛苦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二)
9. (1)兵器 (2)厌恶(讨厌、憎恶)
10. C
11. 示例一:(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示例二:老百姓归附仁政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12. (1)①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的作用对比 ②水往低处流、兽往旷野走(或:
自然而然)
(2)桀纣失去民心导致失天下(或:桀纣失去民心,被汤武取代)
三、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
13.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或: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有劳动人民的
勤劳智慧、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和就地取材的便利条件)。
14. C
15. ①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等(或:我国的技术、传统、材料等优势) ②促进大湾区
融合发展(或:联通大湾区、带动经济发展等)
(二)
16. 介绍了上古头衣中冠、冕、弁的样式、用途及相关配饰等(或:介绍了上古头衣中冠、
冕、弁的相关知识)。
17. C
18. 示例一:从说明语言角度看,“最初”“后来”“据说”等词语的使用,使说明语言
准确严谨,如“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准确说明了冕最初的佩戴情况;
“据说天子十二旒(一说皇帝的冕前后各有十二旒)”,表明关于天子冕旒数量的说法有
依据但不确定,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示例二:从说明方法角度看,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如引用“冠冕堂皇”这个成语,
解释了冕的尊贵地位,使说明更准确、严谨,同时增加了文化内涵。
示例三:从说明顺序角度看,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进行说明,先总说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
冠,再分别介绍冕的形制、用途等,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三)
19. ①山野对歌 ②金满斗会传歌 ③云南的歌会(或:歌会风情等)
20. “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将众人唱歌的声音比作松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歌声的雄浑、
宏大;“舒卷”“张弛不定”描绘出歌声像松涛在微风中起伏变化的状态,表现了歌声的
悠扬、婉转,富有节奏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金满斗会唱歌场面的热烈和美妙。
21. ①从内容上看,文章描写了云南歌会的多种形式,如对歌、漫歌、传歌等,展现了当
地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民俗文化;②从人物描写上看,刻画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如年轻妇女、赶马女孩子、吹鼓手等,他们各具特色,充满活力,体现了民俗
文化对人的影响;③从语言表达上看,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地方特色,如对人物服饰、环
境等的描写,生动地呈现了云南的地域风情,使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
四、名著阅读(5分)
22.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目的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
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记录了众
多红军战士的战斗生活、长征经历等内容,如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战士们坚定
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他采用纪实文学的形式,以客观、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革命力量,让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真相,为中国革命赢得了国际支持。
示例二:《昆虫记》的写作目的是普及昆虫知识,展现昆虫世界的奇妙。法布尔以对昆虫
的热爱和细致观察为基础,详细记录了昆虫的形态、习性、繁衍等内容,如蝉的地下生活、
螳螂的捕食技巧等。他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将蝉比作矿工,把螳螂比作残忍的杀手,
使昆虫的形象鲜活起来,让读者在趣味中了解昆虫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五、作文(42 分)
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