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6 分)
1. A
2. C
3. B
4. B
5. C
6.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大漠孤烟直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
永年 (4)壮心不已 (5)松柏有本性 (6)日暮乡关何处是
二、综合性学习(12 分)
(一)
7. 示例:文化遗产是瑰宝,传承保护靠大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8. 示例:观点: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理由:它承载历史记忆,凝聚民族精神。结论:
我们应积极参与保护,让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二)
9. C A
10. ①埃德加·斯诺 ②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
(三)
11. 略(临写简体字正确即可)
12. C
三、阅读理解(32 分)
(一)
13. D
14. 示例:每一棵树上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金黄、殷红、暗褐等颜色交织在一起;重重
叠叠的山峦,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全都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能描绘出秋色、落晖的
景象即可)
(二)
15. (1)大概是 (2)只是 (3)曾经 (4)靠近
16. (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于是(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17.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不同点:甲文还运用了描写(如
描写月色下的庭院),使文章富有美感;乙文主要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表达思想。
18. 都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胸怀,虽被贬谪,但能在困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和解脱之道。
(三)
19.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
20. 作比较。将苏州园林与我国古代的宫殿、近代的一般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
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的特点。
21. 不能去掉。“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下会这样安排,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
就变成一定安排桥梁,与实际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四)
22. ①重视读人生“大书”,认为读书、做事、交朋友等都是学问;②积极对待生活,理
解儿童,鼓励学习稀奇古怪的知识;③重视运动,培养人品;④注重生活细节,教育孩子
要踏实、正派、善良。
23. (1)示例: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和教育方式的独特,他注重培养
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明白知识能带来快乐,塑造了黄永玉乐观、好学的性格。
(2)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永玉的多重身份比作“栅栏”,形象地写出了他身
份的多元和丰富,突出了他在多个领域的广泛涉猎和非凡成就。
24. 示例一:原标题合适。因为文章主要讲述了黄永玉先生在良好家风影响下,在人生的
不同境遇中保持真性情,用心阅读人生“大书”,不断成长和成功的历程,“用心阅读人
生‘大书’”能概括文章主旨。
示例二:《“斜杠青年”黄永玉》合适。文章详细介绍了黄永玉先生众多的职业和身份,
突出他在多个领域的成就,“斜杠青年”一词能体现他的多元身份特点,吸引读者。
25. 示例:我选择黄永玉先生在苦难中保持善良这一点。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和
挫折,有时可能会抱怨命运不公。但黄永玉先生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后,仍能反思自己曾
经的行为,保持善良的天性。比如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失去信心,更不
能伤害他人,要像黄永玉先生一样,坚守内心的善良,积极面对困难,努力让自己变得更
好。
四、写作(40 分)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