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阿拉伯帝国
1.形成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3)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鼎盛
(1)政治稳定
①最高统治者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繁荣
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在东亚、西欧、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贡献
①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 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 、 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发展
时间 概况
13世纪 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4世纪 中期 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1453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 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 ,定为首都
16世纪 后期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2.统治
(1)政治: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 ,他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阶级关系: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3)经济发展: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
3.地位
(1)15—16世纪,首都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帝国控制了连接 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1)孔雀帝国
①崛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于印度北部。
②统治:一度统一南亚大部分地区,衰落后,印度再度分裂。
(2)笈多帝国
①兴起: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3)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3 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地方划分为 ,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 担任。
2.东亚
(1)日本
大化 改新 ①原因: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②概况:646年, 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③结果: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 国家
幕府 统治 ①背景: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 ②建立: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 时期 ③特征: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 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将军与武士结成 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④危机: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
(2)朝鲜
①新罗统一: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高丽王朝
建立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
统治 政治 仿效中国 制度,在中央设 ,将地方划分为十道
经济 推行土地国有
选官 引入 选拔官员
文化 中国的 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③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④抗击侵略: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经过7年艰苦战斗,取得胜利。
一、单选题
1.(2024·广东广州学考模拟)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已毋庸置疑。当时一位中国旅行家杜环对此地的繁华和富裕颇感震惊:“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该“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的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波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罗马帝国
2.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广泛吸收印度、波斯、埃及等地的故事。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排斥外来文化 B.融合东西方文化
C.保护传统文化 D.否定本土文化
3.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该书( )
A.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B.把古代戏剧艺术推向成熟
C.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D.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4.(2024·山东临沂阶段练习)依据下面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卡片描述的是( )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信仰伊斯兰教,最高统治者是苏丹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俄罗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5.(2024·广东中山期末)印度4世纪初的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 )
A.阶级矛盾凸显 B.政令高度统一
C.等级制度严格 D.中央集权较弱
6.(2024·广东广州阶段练习)日本飞鸟池遗迹出土了大量富本钱及其残缺钱树、钱范、铜块等遗物,一同出土的还有持统元年(687年)的木简。富本钱为圆形方孔铜钱,正面钱铸“富本”二字,左右各分列两个七星图案。据此可知( )
A.冶铁技术开始传入日本
B.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C.日本社会商品经济繁荣
D.日本铸币技术日益成熟
7.(2024·广东珠海期中)御家人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将军和御家人结成的主从关系制。将军赐予御家人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称为“御恩”。御家人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称为“奉公”。御家人制度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庄园经济的衰退
C.幕府政治的特点 D.中华文化的影响
8.(2024·广东肇庆期末)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
A.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
B.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
D.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双选题
9.奥斯曼帝国手工业者由国家管理,产品的种类、数量与分配由国家控制,同样,商业也受国家的监督,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由法令规定,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 )
A.实行国家垄断工商业的政策
B.工商业发展比较落后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知识分点突破
知识点一
2.(1)①哈里发 (2)①阿拉伯商人 ②巴格达 (3)②东西方 造纸术 印度
知识点二
1.拜占庭 伊斯坦布尔 2.(1)苏丹 (2)工商业者 3.(1)伊斯坦布尔 (2)亚欧
知识点三
1.(2)②印度教 (3)②行省 穆斯林 2.(1)孝德 中央集权 幕府政治 将军 主从 (2)②唐朝 三省六部 科举考试 儒家经典
当堂达标检测
1.A 据材料“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世界贸易的中心所在已毋庸置疑”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在商业贸易上沟通东西,是世界贸易的中心,A项正确;波斯帝国存在于公元前6至前4世纪,排除B项;7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落,排除C项;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广泛吸收印度、波斯、埃及等地的故事”可知,《一千零一夜》是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作品创作,体现融合东西方文化,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而不是排斥,排除A项;保护传统文化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一千零一夜》没有否定本土文化,排除D项。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该书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故选 D项。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故选B项。阿拉伯帝国在13世纪灭亡,排除A项;俄罗斯帝国信仰东正教,排除C项;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排除D项。
5.D 据材料“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可知,笈多王朝地方具有较大的权力,这说明笈多王朝中央集权较弱,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地方各项事务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这恰好说明地方各省权力大,政令不够统一,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力大,中央相对式微,而不是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排除C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出土的中古时期铜钱是圆形方孔钱,和当时唐朝钱币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开始”,排除A项;仅仅从出土的钱币看不出商品经济繁荣,排除C项;据材料看不出日本铸币技术如何,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将军和御家人结成的主从关系制。将军赐予御家人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御家人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可知,在日本幕府政治时期,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而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C项正确;御家人制度是幕府集团权力的加强,而非中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庄园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幕府政治与中华文化影响关系不大,排除D项。
8.C 材料内容反映出中华文化对高句丽、日本的辐射作用,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高句丽、日本学习中华文化,不是华人移民向外传播中华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对高句丽、日本的影响,而不是相互交融,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排除。
9.AD 从材料可以看出国家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