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6 20:5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酝酿
(1)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    ,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①为争夺在欧洲乃至世界的    ,    逐渐激化,成为主要矛盾。
②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③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2)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    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3.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       的帝国主义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战线
欧洲战场 对峙形势
战 线 西线     军队与德军对阵(决定性战场)
东线     联军与俄军厮杀
南线 奥军与俄军及    军队争斗
战争方式 阵地战
2.进程
阶段 主要事件
1914年 (1)德军进攻法国 (2)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其“    ”破产 (3)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向中国提出“    ”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1915— 1916年 (1)意大利加入    一方作战 (2)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 (3)    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1917— 1918年 (1)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2)俄国在    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战争
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建立: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    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    》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     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    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    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    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    ”“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2.国际联盟
地位 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性质 第一个由    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原则 “    ”
宗旨 促进    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评价 (1)“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2)实质是    国际事务的工具 (3)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排斥苏美等大国,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2)削弱了    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4)美国的参战和俄国    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5)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    的运动日益高涨。
知识分点突破
知识点一
1.帝国主义 2.(1)不平衡 ①领导地位 英德矛盾 (2)同盟国 协约国 (3)萨拉热窝 4.世界霸权
知识点二
1.英法 德奥 塞尔维亚 2.速决战 二十一条 协约国
日德兰 十月革命
知识点三
1.(1)巴黎和会 九国公约 (2)①海外殖民地 ②波兰 ③日本 ④山东 ⑤门户开放 2.主权国家 全体一致 国际合作 英法操纵 3.(2)帝国主义 (4)十月革命 (5)和平
第七单元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单选题
1.(2024·广东深圳开学考试)下表是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情况(单位:千万英镑)。该表直接反映(  )
国别 时间 德国 奥匈 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各国经济迅猛发展 B.欧洲列强扩军备战
C.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2023·广东2月合格性考试)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其中同盟国包括(  )
A.德国、英国、奥斯曼帝国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D.德国、俄国、法国
3.(2023·四川合格性考试)德国在1905年制定了一个战争计划,其核心是:集中强大兵力于西线,从侧翼包围法军,速战速决打败法国。在1914年宣告德国“速决战”破产的重大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4.某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目的是想在战后掠夺胜利品,但客观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该国是(  )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意大利
5.(2024·广东中山期末)1914—1918年,英国汽车女驾驶员从1 700人增加到28 900人;1914年,伦敦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 000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
B.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强度
C.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D.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6.(2024·广东江门期末)列宁指出:“《凡尔赛条约》不过是高唱凯歌的帝国主义者表面胜利,实质上它意味着整个帝国主义世界的崩溃。”对此观点理解合理的是(  )
A.欧洲列强矛盾趋向缓和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战后国际秩序潜藏危机
D.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瓦解
7.某历史著作中的下列章节涉及的“国际新秩序”(  )
第一章 德国对欧洲统治的追求(1914—1918)
第二章 巴黎和平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 西方世界20年:幻觉时期
第四章 30年代的西方世界:幻想破灭
A.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B.确立了美国世界霸主地位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
D.确立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8.(2023·广西合格性考试)1920—1939年,国际联盟共受理66件国际争端,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对20世纪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却束手无策。这表明国际联盟(  )
A.加强世界大国合作
B.严重加剧国际争端
C.推动民族解放运动
D.未能阻止世界大战
二、双选题
9.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彻底消除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都是为了在欧洲制裁德国
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0—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大幅增长,体现了欧洲列强在扩军备战,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反映各国经济迅猛发展,排除A项;两极对峙局面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故选C项。
3.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告德国“速决战”破产的重大战役是马恩河战役,故选D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均发生在191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B、C三项。
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参战的目的是想在战后掠夺胜利品,但客观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战争的进程,故选B项;日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就是要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霸中国,进而攫取德国的太平洋属地,A项错误;中国只是派出劳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意大利本属于同盟国,因为利益关系参加协约国作战,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5.C 根据材料可知,从1914年到1918年,英国女性汽车驾驶员和女工人数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造成大量男性劳动力伤亡,这就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因此大量女性成为新的劳动力,故选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就业机会增多是因为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与工人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科技的发展主要指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受战争影响女性就业者的增多,排除D项。
6.C 列宁认为《凡尔赛条约》看似是帝国主义者的胜利,实际上意味着整个帝国主义世界的崩溃。这是因为《凡尔赛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产物,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得战后国际秩序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故选C项;《凡尔赛条约》并没有使欧洲列强的矛盾趋向缓和,反而为新的冲突埋下了隐患,排除A项;《凡尔赛条约》签订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未崩溃,排除B项;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受到冲击,但尚未瓦解,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起新的国际秩序,为防止德国再次挑起战争,《凡尔赛条约》中对德国制裁极为严苛,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故选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欧洲依然是世界中心,排除C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8.D 从题干可知,国际联盟对20世纪30年代大国的侵略行为束手无策,20世纪30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时期,故选D项。A、C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与题意相反,排除。
9.AD 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操纵,华盛顿会议由美国主导,故A项正确;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亚太等地区的关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巴黎和会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罚过于严厉,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华盛顿会议重大议题是中国问题,目的是调整和确立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故C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