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统编版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统编版专题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8 14:4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讲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 真题示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4.1,T15、T39 2023.7,T15 2023.2,T55 2022.1,T2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2024.1,T16、T17 2023.7,T39 2023.2,T15、T40
抗日战争 2024.1,T18、T40、T55 2023.7,T16、T17、T40 2023.2,T16、T17 2022.7,T12、T21 2022.1,T11
人民解放战争 2023.7,T18、T41、T56 2023.2,T18、T41 2022.1,T12
考点一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    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2)口号:“    ,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
(3)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 方式
第一 阶段 1919年5月4日 至6月3日 北京   学生集会、 游行、罢课
第二 阶段 1919年6月5日 以后 上海 工人 工人     、 商人罢市
(4)结果: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性质
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运动。
(6)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革命的转折点。
③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    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北京、    。
(3)概况
①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②1920年5月,    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    的建立。
(4)外部条件:    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
(1)时间:    年7月23日。
(2)地点: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至浙江    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3)内容
①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    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4)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    力量。
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    ,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④中国革命的面貌    。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原因:在大力开展    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        。
(2)过程
①决定: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②形成: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    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      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    、联共、扶助    三大政策,        正式形成。
2.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    成立,通过再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    。到1927年3月,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
(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②标志:    年4月12日,    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③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考点二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
①概况: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    ”。
②影响:标志着中国国民党    的确立。
(2)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3)济南惨案: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
(4)    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5)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    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
(1)民族工业
原因 ①     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    运动蓬勃开展
表现 纺织、面粉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    资本:凭借    ,利用四大银行巧取豪夺。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    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    的重要性,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
(2)概况
①时间:1927年8月1日。
②领导人: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③结果: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遭遇失败后,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
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②纠正了陈独秀的        错误。
③确定实行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毛泽东提出了“            ”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    ,进攻    途中受挫。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揭开了序幕。
4.开辟井冈山道路
(1)过程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    ,创建了第一个       。
②井冈山会师: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    会师。
③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    的原则,确立了    、    的建党建军原则。
(2)影响
①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
②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包围城市,      的道路。
5.工农武装割据
(1)建立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2)建立人民革命政权
①概况:    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选举产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        临时中央政府。    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②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        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    ”。
②意义:广大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    ,支持革命。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1)根本原因:    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    ”倾错误。
(2)直接原因:        失利。
2.过程
(1)开始:    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    。“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     年1月,贵州    
内容 ①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    问题 ②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    为政治局常委 ③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    ②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3)胜利会师
①红一方面军:四渡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红军三大主力:1936年10月,在甘肃    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1)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
(3)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    。
(4)打开了中国革命的    。
考点三 抗日战争
一、局部抗战
1.局部侵华
(1)背景
①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表现
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    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个东北。
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    挑起侵略战争。
③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    。
④华北事变:    年日本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策动所谓“        ”。
2.国民政府的政策
(1)推行“        ”方针,以主要力量“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2)对日本侵略实行    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3.局部抗战
(1)上海抗战:1932年1月28日,驻守上海的    军奋起抵抗。
(2)东北军民的斗争
①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        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②1936年,东北    在共产党员    、赵尚志等领导下牵制了大量日军。
(3)长城抗战: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    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4)一二·九运动:    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    ,    ”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    运动掀起高潮。
(5)西安事变
背景 中共        政策的感召
过程 ①    年12月12日晨,    、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     ②中共中央确定了    解决    的方针 ③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    的枢纽 ②促进了中共中央    方针的实现 ③十年    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    形成
二、全国抗战的开始
1.    事变(    ):    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通电全国: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
(2)庐山谈话: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3)    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的形成。
(4)递交宣言: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
(5)军队改编: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    。
(6)实现合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        的合法地位。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侵华方式 侵略罪行
制造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政治侵略 1.实行“    ”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经济掠夺 1.实行“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 2.实行“    ”,强行“征购”和“配给”,造成普遍的饥馑和死亡 3.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三光”政策 1.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    ”政策 2.1941至1942年,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      ”,对      进行疯狂“扫荡”
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    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细菌战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组建细菌部队,1938年,细菌部队迁至哈尔滨平房镇,成为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2.1938至1945年,731部队曾以    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慰安妇” 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    ”制度
四、正面战场的抗战
1.重大战役
阶段 会战 时间 结果及影响
防御阶段     会战 1937年8月13日 至11月中旬 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 至11月初 八路军取得    大捷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    、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 1938年 1至5月     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    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中旬至10月 下旬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    阶段
相持阶段 第三次     会战 1941年12月 开始 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毛泽东发表《    》(武汉会战前)
(1)内容
①总结全国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
②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    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2)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战略迁移
(1)表现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    大后方迁移。
②华北、华东各著名    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    和精神基础。
五、敌后战场的抗战
1.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
(1)八路军、新四军开展       
①概括: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    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②战法:    、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③影响:战略上配合了    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    以上的兵力。
(2)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开展抗日斗争
①积极开展    ,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
②利用日伪矛盾发动    进行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3)八路军发动   
①目的:粉碎日本的“    ”,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时间:    年8月至次年1月。
③主要目标:破袭日军华北    。
④意义: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2.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策略
(1)背景:国民党消极抗战,    日益增长。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    ”。
(2)策略:共产党坚持    、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的    。
3.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军事: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        。
(2)经济:实行    政策;陕甘宁边区开展    运动。
(3)政治:精兵简政,以“    ”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六、东方主战场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推动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    爆发。
(2)形成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主要表现
(1)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2)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        、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3)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
七、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    大
(1)目的:系统地总结    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    作准备。
(2)概况:    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      》的政治报告。
(3)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日本无条件投降
①因素:德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解放区战场展开    。
②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    诏书。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    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    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
(2)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    ,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    ,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        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考点四 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    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两种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    ,力争建成一个      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    和内战的方针。
2.表现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    ,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重庆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    年6月,国民党围攻    解放区。
2.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战略方针:自力更生、以    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4.战略防御
(1)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进一步挫败国民党的    。
(2)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解放区 军队 战况
陕北 解放区 彭德怀率领的       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山东 解放区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 取得    战役的胜利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
(1)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    ,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    的巧取豪夺,导致民不聊生。
2.政治危机
(1)“    ”:1946年11至12月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拒绝出席。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      的真面目。
(2)第二条战线:以反对    为中心的爱国民主运动在    迅速兴起。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1)内容:    年夏,制定《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2)意义: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    的序幕。
3.战略决战
(1)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军队 歼敌数 解放 地区
  战役 1948年9至11月 东北野战军 47万 余人   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55万 余人       以北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52万 余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意义:基本摧毁了    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    年春,河北平山    。
(2)内容
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    。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④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的作风。”
5.北平谈判
(1)背景
①经过    ,国民党在    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②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    代理其总统职务。
(2)概况: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    。
(3)结果:国民党最终    在双方代表达成的《        》上签字,谈判破裂。
6.    战役
(1)时间:4月21日至23日。
(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    ;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2)历史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    相结合的胜利。
②是      的胜利。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一、单选题
1.(2024·广东深圳开学考试)《新申报》是民国时期上海颇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民国八年五月五日,该报印发了一份“号外”,内有“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这一“号外”的发行(  )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
C.加剧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D.促进了国共合作深入发展
2.(2024·广东深圳开学考试)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湖南、湖北等地召开妇女代表大会,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国共两党兴办女子学校和训练班、讲习所,培养妇女干部。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B.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3.(2024·广东深圳开学考试)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4.(2024·广东深圳阶段练习)“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5.(2024·广东深圳开学考试)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6.(2024·广东惠州期中)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主动让步。这些让步包括承认三民主义,承认蒋介石的全国领袖地位,承认国民党的第一大党地位,放弃联合政府和召开解放区代表大会的主张,放弃召开党派会议的提议,不再坚持将共产党军队改编为48个师的要求等。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竭力促成和平建国的诚意
B.国民党成功地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势力
C.共产党为建立国共联合政府自降身份
D.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很快就得以实现
7.(2023·广东2月合格性考试)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要求全党同志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由此可知,这次会议决定(  )
A.转移党的工作重心
B.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C.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8.(2024·广东梅州期末)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底,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A.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执行了重庆谈判的协议
D.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二、双选题
9.(2024·广东广州学考模拟)1940年12月,毛泽东指示,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在民意机关中也可以容许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毛泽东的上述指示(  )
A.体现了“三三制”原则
B.旨在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C.贯彻了中共七大的精神
D.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第7讲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一、1.(1)巴黎和会 (2)外争主权 (3)学生 罢工 (5)①反帝反封建 ②社会革命 ③思想启蒙 (6)①马克思主义
工人运动 ②新民主主义 ③民族独立 2.(2)上海 (3)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陈独秀
二、1.(3)早期组织 (4)共产国际 2.(1)1921 (2)嘉兴 (3)②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 (4)②领导 ③前进方向 ④焕然一新
三、1.(1)工人运动 革命统一战线 (2)②孙中山 新三民主义 联俄 农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 2.(1)广州 (2)北伐
北洋军阀 (3)②1927 蒋介石
考点二
一、1.(1)①宁汉合流 ②专制统治 (4)皇姑屯 (5)形式上
2.(1)民族资产阶级 反帝爱国 (2)官僚 国家权力
二、1.(1)国民革命 武装力量 (2)②周恩来 (3)武装反抗
2.(2)②右倾机会主义 ③土地革命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3.秋收起义 长沙 4.(1)①井冈山 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1928 工农革命军 ③绝对领导 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2)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农村 武装夺取政权 5.(2)①1931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毛泽东
②人民革命政权 (3)①田地 ②生产
三、1.(1)共产国际 左 (2)第五次反“围剿” 2.(1)1934 长征 (2)1935 遵义 组织 毛泽东 领导地位 中国革命 (3)①赤水 吴起镇 ②会宁 3.(3)长征精神 (4)新局面
考点三
一、1.(2)①局部 ②上海 ③伪满洲国 ④1935 华北自治运动 2.(1)攘外必先安内 围剿 (2)不抵抗 3.(1)十九路 (2)①东北人民革命军 ②抗日联军 杨靖宇 (3)长城 (4)1935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新觉醒 抗日救亡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 张学良 逼蒋抗日 和平 西安事变 联共抗日 时局转换 联蒋抗日
内战 初步
二、1.卢沟桥 七七事变 全国 2.(3)洛川 全面抗战路线
(5)第八路军 第四军 (6)国共合作抗战 中国共产党
三、南京大屠杀 以华制华 以战养战 粮食统制 三光 治安强化运动 抗日根据地 重庆 活人试验 慰安妇
四、1.淞沪 平型关 规模最大 台儿庄 正面战场 相持
长沙 2.论持久战 持久作战 3.(1)①西南 ②高校师生 (2)物质
五、1.(1)敌后游击战争 ①敌后抗日 ②地道战 ③正面战场 一半 (2)沦陷区 ①抗日宣传 ②群众 (3)百团大战 ①囚笼政策 ②1940 ③交通线 ④敌后战场 2.(1)反共倾向 皖南事变 (2)抗战 反共高潮 3.(1)抗日民主根据地 (2)减租减息 大生产 (3)三三制
六、1.(1)太平洋战争 (2)联合国家宣言 2.(2)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3)东方主战场
七、1.七 (1)中国革命 新中国 (2)1945 论联合政府 (3)毛泽东思想 2.(1)①苏联 全面反攻 ②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 ③台湾 (2)①完全胜利 ②大国地位 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四
一、1.(1)和平建国 (2)①联合政府 新民主主义 ②独裁
2.(1)双十协定 内战 (2)政治协商会议
二、1.1946 中原 3.自卫 4.(1)全面进攻 (2)陕北 山东 西北野战军 孟良崮
三、1.(1)通货膨胀 (2)官僚资本 2.(1)国民大会 独裁和内战 (2)美蒋 国统区
四、1.(1)1947 中国土地法大纲 2.大别山 战略进攻 3.(1)辽沈 东北 长江中下游 (2)国民党 4.(1)1949 西柏坡
(2)②城市 ④艰苦奋斗 5.(1)①三大战役 长江以北
②李宗仁 (2)和平谈判 (3)拒绝 国内和平协定 6.渡江 (2)南京 7.(1)①根本矛盾 ②根本利益 (2)①具体实践 ②毛泽东思想 ③发展方向
过关演练
1.B 据材料“‘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书,联合各校一致行动’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八年是1919年,此时正处于五四运动期间,“联合各校一致行动”体现了当时参与五四运动的学生众多,需要联合行动,反映了爱国运动声势浩大,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政府创建于1927年,民国八年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C项;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于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D 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随军出征”“国共两党兴办女子学校和训练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展,1926年开始进行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开展,材料中的妇女运动和组织就是城市工人运动发展的表现,因此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发展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故选D项;1928年的“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全国,这些发生在北伐战争之后,与材料反映的妇女运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妇女运动蓬勃发展与革命运动的推动有关,并非主要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
3.C 据材料“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知,红军长征经过众多地方,宣传了红军革命理论,进行了土地革命,这表明其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强调红军长征的宣传作用和推动革命的作用,并未体现其具体过程,排除A项;1927年毛泽东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且材料信息与创建革命根据地关系不大,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并未改变,排除D项。
4.D 根据材料“万里征途”“确立毛公统率兵”可知,这是在长征途中,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故选D项;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当时没有“左”倾错误,排除A项;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不是“左”倾错误,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与纠正“左”倾错误无关,排除C项。
5.D 根据材料“1940年”“华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故选D项;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时间是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武汉会战是1938年正面战场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6.A 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主动让步”可知,1945年重庆谈判时,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都作出了让步,包括军队改编等重大问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竭力促成和平建国的诚意,故选A项;材料仅体现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作出的让步,并未明确说明这些行为的结果,“成功地削弱”无从得出且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共中央决定参与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且材料“承认国民党的第一大党地位,放弃联合政府”表明中国共产党并非要建立国共联合政府,排除C项;“双十协定”被国民党否决,并未得以实现,全面内战于1946年爆发,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并未实现,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故选A项。
8.D 据材料“到1948年底,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可知,老解放区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种行为赢得了解放区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持,从而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D项;进行土地改革,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土地改革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1945年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土地改革是在1947年,两者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9.AB 材料体现的史实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行的“三三制”原则,通过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旨在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A、B两项正确;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三三制”的推行是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