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
学期学·习评
价
红,在中国象祺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土蹈写着“楚河”“汉界”字样,这来源于历史上的“楚
汉之争”。
“楚汉之争”指的是(
历:史
”、
A.夏继和商汤之间的战争
B.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
C.商纣王和周武王之间的俄争
D.秦二世陈胜之间的战争
,满分:100分
12.由子多年战乱的影响,汉朝建立后,面施诸多的困难。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班新的王
朝,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题号
成绩
A.加强法律建设
B.完善赋税管理
C.林养生息政策
得分
D.强化徭役兵役
13.看到右图,我帘能想到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五.实行“凰令
B.铸币权收归中央
,单项送择题。(本大题共2孔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西个选顶中,只有
.把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模
D.北击恸奴
五绕钱
一项是最符舍题目要求的)
14、丝蜀代表着中国早期的紫荣,蹦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
装
王.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
与“距今釣170万年”“我国说内目前已知最早
丽精致的文。为丝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酯古人类之一”“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信息相符的古人类是(
.张骞
B王璟
C.主父偃
D.董仲舒
A.元谋人
B.蓝阳人
C.邸县人
D.北京人
15.两汉时期,科技玛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麻沸散”“五禽戏”“实施外科手术”等关腱信
2、一位同学介军右图时说,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木构建筑的复原图,其
意可以道的东汉名医嘉(
通风、防潮等特性涯应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以下能为其提供依堀的
A,扇鹊
.佗
C.张仲疑
).孙邈
是(
16.“其文直,其非按,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我国古代第一部
是河姆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纪传体通史的评价,这部菩作是(
C山页洞人遗址
D.华玻遗址
A.论语》
B.《道德经》
C.《史记》
:D.《春秋》
3.考古发班是后人解读远古历史的密码。在大议口文化晚期的墓掉中,有的有百余件随葬玉
17.言波之战是东汉米期著名战役之,也是巾国历吏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
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出现了贫富分花
B.国家产生
A.衰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B.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C.手业度达
D.饲养篆蓄
C.为曹操县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D.为西晋统一全國奠定基础
订:
4.谤希一副对联:上联是“口口文夏建毫都”,下联是“盘庚迁般定国盘”。“□口”处应该填写的
1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二而耐人导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人物是
是(
A:轴
B.商肠
C.商纣
D,伯益
“八王之乱”
B“屑人暴动”:
C“楚汉之争”·
·D.“春秋争霸”
5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其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19.琅哪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实力斑鼓相当,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王与马,共天下",骏
娜王氏选入极盛时期。这里的“王与马”分别是指(
A.王猛、司马睿
B.王导、司马炎
C.王猛、司马越:·D.王导、祠马睿
20.我国在1955年发行了祖之纪念邮要。·下列成就属于纪念邮票中掘神之的是(
①精确了圆率②筛撰了《九章算术》
③创制了《大明历》④设计制造了千里船
生.D②③
B.①②④
C.①3
A.打制石器
D.②③④
B.骨耜
心.青铜铲
D.铁农具
6.李冰主持悠建的水利工程既免滁了眠江泛滥的水灾,又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戒都平原成为
二、材料解折题。(第21题11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0分,共32分)
2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水草从人,不知饥谨”的“天附”。这一丁程是(
材料一:
A长城
B.吴渠
C.黄河
D.都江腰
7.孔子招敢学生不受贤残、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戏之家。由此可知孔子
阁关予
的思想主张是(
.“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政”
G.“有教羌类”
‘D.“无为而治
8.历法的制定有利于安排浓业生产。战国时期我国在历法上的重要成果是(
A.制定了夏历
B.把一年分为二子四节气
大大盒魔鬣瓷数
C,最早的口食记录
D.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女意意爱盘魔磨叠
9.素朝政府的一位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草归纳蕊理外,还得监察百
平民簟致金官黄露新原
宫,对违法乱纪的官员还要进行调查。这位政府高宫是(
女求居房穿露盘为身野日h房
庄丞相
B.太时
C.都守
D.御史大夫
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奏军同六晦共交战65次。
。
10.小彬同学在搜索网站输入“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等关键词,出现的
全胜
未装会胜或三有胜负
败北
搜索结果最有可能是(
泰战资
A兰家分晋
B.牧野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58次
3次
4次
七年级历吏10010209(第1可)
七年级历史.10010209(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