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官井头遗址的公共墓地中央的数座大墓中发现,每座大墓中除了几件基本的陶器配置和个别石钺外,其余的随葬品均为玉器,数量在23至53件之间。这些大墓规模宏大,在墓群中十分醒目。材料可用于说明,良渚文化时期()
A.部落战争愈演愈烈 B.早期国家雏形显现
C.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D.氏族公社开始产生
2.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进入政府,其中有法、阴阳、纵横、农、兵等家代表,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这一制度()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B.表明法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
C.体现了政府的文化包容态度 D.适应了秦朝巩固统治的需要
3.屋大维登上权力顶峰后,随即对罗马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奥古斯都广场、公民投票堂、路基乌司大会堂、马尔采鲁斯剧场、阿格里帕大浴场、马尔斯神庙、阿波罗神庙、朱比特神庙、奎里努斯神庙等。屋大维此举旨在()
A.完善城市政治功能 B.宣扬君权神授理念
C.树立城市建设典范 D.提升个人政治威望
4.以下是某时段英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统计图。该变化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
时间 粮食平均价格指 数 羊毛平均价格指数 羊毛和毛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
1450-1459 100 100 100
1460-1469 101 132 98
1470-1479 95 121 -
1480-1489 116 138 130
1490-1499 99 117 128
1500-1509 114 113 158
1510-1519 117 145 168
A.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 B.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
C.农业产品结构更趋均衡化 D.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
5.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 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 D.制定完备严苛法律
6.钱穆提到:“汉代选举,最先必进学校读书,才获补吏。补吏以后,才获察举。因古代社会,读书机会就不易得,往往形成书生贵族”。据此可知汉代察举
A.造就了考试做官的社会风气B.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C.促使了社会阶层的趋于固化D.打破了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7.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读书人若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不下五十万,如果把童生也算在内的话,则以百万计;他们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外,多数人成为在各地基层生活的知识分子。这说明科举制()
A.阻碍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未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C.有利于文化在民间的传播 D.束缚了广大士人的思想
8.有人描述中国古代一位书法大家的作品道:“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这里描述的书法形式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9.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10.下表为英国1755~185年18种行业男性从业者名义收入增幅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群体 增长幅度
农业工人、棉纺织工人、印刷工人、造船业工人 61.3-69.6%
白领阶层(律师、医生、教师、技术人员、学者等) 234%-695.5%
其他行业 92.8-190.6%
A.经济发展加快社会分化 B.工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白领阶层成为剥削阶级 D.廉价劳动推动经济
11.下面为1905年的一幅关于美国的时政漫画《罗斯福推论》(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在美洲,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当出现长期的不当行为或者不能掌控的局面,造成文明社会关系的松动弱化,最终都会要求某个文明国家进行干预。”)。
该漫画反映出当时美国()
A.独霸美洲的企图B.积极干预拉美的独立运动
C.称霸世界的野心D.已彻底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12.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B.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
C.殖民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D.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
13.下图可用来研究,唐代()
A.佛教传播耗费大量钱财
B.佛教的本土化趋势
C.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D.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14.下表所示为辽、西夏、金部分统治者的改革措施。这些举措()
统治 者 改革措施
辽圣 宗 编修实录,把《贞观政要》作为治国的经典,提倡汉化了的佛教
西夏 仁宗 实行科举制,办学校,尊孔子为文宣帝,传授儒学
金章 宗 规定各地对汉民族先祖帝王伏羲等要三年一祭,并在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教授经书,科举以经书为标准
A.强化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性B.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遭到摒弃
C.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满足了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
15.某学者总结了宋代诗文的特点及其例证,如表所示
特点 例证 出处
“以理为主”的批评标准 “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
“诗法意识”的自觉纯熟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宋”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 “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清)赵翼《瓯北诗话》
表中状况主要缘于宋代()
A.社会思想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阶层流动的加速
16.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备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双重身份”国家。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的主权意识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构建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
第I卷(非选择题,5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发行的秦半两钱(出土文物)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出土文物)
材料二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至元二十四年(1287),全国已有江淮、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广、甘肃、安西、辽阳9个行省的建置。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行省之后,行中书省的建置渐趋固定。行省下统路、府、州、县的管理体制走向定型。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由三道宣慰司管领。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前代的联系与发展。
(3)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主题。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北美的发展是在已经发达的历史时代起步的......这些国家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拥有老的国家的最进步的个人,因而也就拥有与这些个人相适应的、在老的国家里还没有能够实行的最发达的交往形式。”1787年,美国制定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它宣布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君主”,最高权力经由选举产生而不是基于世袭制。这相较于同时期的欧洲无疑更具有时代先进性。但也需要注意,美国宪法宣称的“人生而平等”,并非指经济上、生理上、智力上和个人成就上的平等,而是在“道德层面”的平等。
-摘编自魏南枝《寡头政治化的美式民主》
材料二
宪法 内容简介
《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美国在政治制度上能够比同时期欧洲更具时代先进性的原因,并指出美国民主政治的不足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两部宪法的异同,并简述二者差异形成的根源。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朝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导致的文化昌盛情况,认为唐朝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因为唐朝的社会和文化能条贯、折中此前数百年的遗产,二是因为唐朝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朝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摘编自王小甫《边塞内外》
材料二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因此,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摘编自《天一阁文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唐朝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及简析
1.选择题答案及简析
答案:1 - 5:C D D A B;6 - 10:C C D B A;11 - 15:A D D C A;16:D
简析
1. C:良渚文化时期公共墓地中大墓随葬品多为玉器且规模宏大,与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表明社会成员间财富和地位差距显著,阶级分化明显,C 项正确;个别石钺不能推断部落战争情况,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早期国家雏形的相关特征,B 项错误;氏族公社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D 项错误。
2. D:秦始皇吸收各学派士人进入政府,创建博士议政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适应了秦朝巩固统治的需要,D 项正确;该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 项错误;秦朝以法家思想为主导,B 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并非文化包容,C 项错误。
3. D:屋大维大规模建设罗马城及众多神庙,可加强其世俗权力和神权,提升个人威望,强化统治,D 项正确;此举虽有完善城市政治功能的作用,但并非主要目的,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宣扬君权神授理念,B 项错误;树立城市建设典范不是主要目的,C 项错误。
4. A:1450 - 1519 年英国多数时间里圈地养羊收益高于种植粮食,反映出农业经营日益商品化,A 项正确;工业革命后城乡经济差距才不断拉大,B 项错误;材料体现农产品结构不平衡发展,C 项错误;圈地运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是在工业革命开展后,D 项错误。
5. B:秦朝能大规模动员组织劳动力修筑长城,关键在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强大的中央政府,B 项正确;思想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领域的表现,并非主要原因,A 项错误;修筑驰道不是中央强大的原因,C 项错误;制定完备严苛法律与中央强大无直接因果关系,D 项错误。
6. C:汉代察举制需先读书再补吏后察举,形成 “书生贵族”,局限于特定范围,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 项正确;察举制以举荐为依据,科举制才以考试为选官依据,A 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儒学,B 项错误;打破世家大族政权垄断的是科举制,D 项错误。
7. C:明清时期科举制为基层培养大量知识分子,有利于文化在民间传播,C 项正确;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A 项错误;科举制是封建时期重要选才制度,其选官标准是才能,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科举制束缚士人思想,D 项错误。
8. D:材料中书法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风格狂放不羁,符合草书特点,D 项正确;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等,A 项错误;隶书字形宽扁、讲究 “蚕头燕尾”,B 项错误;楷书字体工整、结构规范严密,C 项错误。
9. B:元朝行省划分打破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B 项正确;题干未涉及行省对地方的具体管辖,A 项错误;此举主要为加强统治,而非推动政治文化格局演变,C 项错误;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民族交融是客观影响,D 项错误。
10. A:1755 - 1855 年英国蓝领阶层实际工资增长远低于白领阶层,社会贫富差距拉大,A 项正确;工人生活有一定改善,但 “大幅提高” 不准确,B 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剥削阶级是工业资产阶级,不是白领阶层,C 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生产工具改进,而非廉价劳动力,D 项错误。
11. A:漫画中罗斯福以 “门罗宣言” 为口号,双手按在拉美土地上,反映其试图掌控拉美,A 项正确;拉美独立运动在 1790 - 1826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拉美,不能体现称霸世界野心,C 项错误;“已彻底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说法过于绝对,D 项错误。
12. D:19 世纪初期和 20 世纪以来的两次殖民收缩期,分别与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力量有关,D 项正确;19 世纪初期未爆发严重经济危机,A 项错误;19 世纪初期国际格局未重新构建,B 项错误;19 世纪英法等国进行工业革命,殖民帝国未走向衰落,C 项错误。
13. D:图中金刚经卷子是雕版印刷品,可用于研究唐代雕版印刷业发展,D 项正确;仅凭此图无法得出佛教传播耗费钱财、本土化趋势及受统治者推崇等结论,A、B、C 项错误。
14. C:辽、西夏、金部分统治者采取的汉化措施,如提倡汉化佛教、实行科举制、设国子学等,有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C 项正确;这些措施不能强化政权合法性,A 项错误;学习汉族文化不意味着摒弃少数民族文化,B 项错误;辽、西夏、金未实现大一统,D 项错误。
15. A:宋代诗文 “以理为主”“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 等特点体现了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符合清代学者对理学思想的批判要求,主要缘于宋代社会思想影响,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与诗文特点的关系,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度完善情况,C 项错误;科举制促进阶层流动,但与题意无关,D 项错误。
16. D:全球众多国家参与多边和区域贸易规则框架,表明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D 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不会弱化主权意识,A 项错误;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B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经济发展趋势,未体现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C 项错误。
2.非选择题答案及简析
答案
17 题
(1)材料一为出土文物,是实物史料和一手史料,对研究秦汉货币制度及巩固统一措施价值高。材料二是图像史料和二手史料,有助于了解唐代疆域、地方行政制度和民族关系。材料三是文献史料和二手史料,利于研究元代地方行政制度。
(2)联系:唐代与元代均设有府、州、县等地方机构,元代继承前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元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并被后世沿用;设宣政院直辖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使西藏和台湾正式纳入版图。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8 题
(1)原因:美国无外部封建势力干预;跨过封建社会阶段,变革阻力小;建国者努力。不足之处:承认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平等公民权利。
(2)同:都建立近代君主立宪制政体。异:《权利法案》王权受严格限制,权力中心在议会;《德意志帝国宪法》王权势力强大,权力中心在皇帝。根源: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认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多元;应立足国情建立适合本国的政治制度。
19 题
(1)继承: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兼收并蓄:佛教发展,修造石窟,玄奘取经。
(2)唐朝是亚洲文化和各国学习中心;交往领域全面;交流双向;中国输出制度、文化、技术,外国传入宗教、艺术、器物。
20 题两宋时期人才辈出原因: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科举制完善提供保障;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学术氛围浓厚;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促使人才展现才能;人文主义兴起冲破思想束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发展。
简析
17 题
(1)根据史料的类型和来源分析其价值,出土文物是一手史料,图像和文献史料为二手史料,分别在各自研究领域有重要价值。
(2)从地方机构设置对比联系,从行省制、对边疆地区管理等方面阐述发展。最后综合材料得出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主题。
18 题
(1)从美国历史发展特点和建国背景分析政治制度先进性原因,从宪法局限性和当时社会实际指出民主政治不足。
(2)对比两部宪法异同,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分析根源,最后从多元性和立足国情等方面谈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19 题
(1)继承方面列举唐朝继承前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兼收并蓄方面从佛教发展、对外交流等举例。
(2)从唐朝在亚洲地位、交往领域、交流方向和内容等方面概括中外交往特点。
20 题从经济、科举制、统治者态度、社会矛盾、思想文化等多方面解释两宋人才辈出的原因,体现各因素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