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8 15: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7届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图所示路线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灭六国统一全国 B.安史之乱的发生
C.玄奘赴天竺取经 D.开通了丝绸之路
2.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孝文帝将“拓跋氏”改为“元氏”的理由,主要是对于黄帝
A.生活地域认同 B.历史传统认同
C.文化上的认同 D.血缘关系认同
3.唐代科举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宋代则因经历五代长期黑暗,人不悦学,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这种变化
A.扩大了科举的影响力 B.导致宋代出现重文轻武
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4.以下内容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的发展
A.源于国家的政策调整 B.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彰显儒学地位的上升 D.使文人的影响力扩大
5.唐代为了迎接各国来访使者,特意建立了鸿胪寺,还在长安建有驿站专门用于接待来自各国的使者,长安聚集了大量的各国使节和商人。据此可知,唐代
A.对外交往以政治交往为主 B.长安长途贸易发展十分迅速
C.长安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D.交通运输技术得到较大提高
6.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B.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7.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命大臣制定辽法。其中,《决狱法》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适用于汉族的《律令》则沿用唐朝律法断案。由此可得知,辽法
A.完全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B.颁布代表法律体系完备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D.制定照搬中原王朝律法
8.有人在描述某项制度时说道:“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
一,而蜀之险失。”由此可知,该项制度
A.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B.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阻碍了区域的民族融合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古沉船“华光礁1号”是一艘从中国港口装货,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将商品运送至东南亚国家的远洋商船。这是宋代海外贸易商品的一个缩影,其中尤以外销陶瓷器最为突出。据此可知,宋代
A.对外海上贸易活动频繁 B.瓷器是对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
C.对外贸易范围有所扩大 D.外贸税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
10.北宋客户在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大致呈下降趋势,大体是在41.74%~30.4%之间。熙宁年间(1068~1077年),该比重降至最低点30.4%。这一数据变化可用来说明北宋
A.人口流失现象严重 B.客户小块土地制度发展
C.生存生活状况堪忧 D.客户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11.据清史料记载:“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入,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劾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效率高 B.秉旨办事 C.具有决策权 D.保密性强
1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C.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13.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小说时说:“藉小说以醒世诱俗,明善恶有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则凡中国旧日小说,亦莫不托与此。”该学者的这一言论旨在强调中国古代小说的
A.教化功能 B.世俗化的特征
C.文学价值 D.封建迷信特点
14.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实际上反映出当时社会
A.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B.农业生产发展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学校教育发达
15.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
16.鸦片战争后,魏源将西方的强大归于兵工,主张师夷兵工以筹海;徐继畲则更深入探究西方兵工赖以产生的制度基础,提出师法泰西文明以自强。由此可知
A.二者代表新兴阶级利益 B.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嬗变
C.华夷观念得到根本改变 D.中体西用思想理念付诸实践
17.武昌起义得到了各省响应,留学生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辛亥革命的一切成败之处,无不与留学生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这反映了
A.留学生在辛亥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 B.辛亥革命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C.新文化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D.留学教育推动了辛亥革命发展
18.如表为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发展情况表(部分)。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年份 纺锭(枚) 布机(台)
1913年 484 192 1986
1914年 544 780 2 310
1919年 658 748 3 839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资产阶级掀起发展实业热潮 D.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工业
19.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得到了急速发展,到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的时候,就成立了12个省党部和4个特别市党部。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和海外组织基本上是由共产党人着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些做法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0.毛泽东说:“长征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说明红军长征
A.彻底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有利于蓄积中国革命力量 D.标志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21.下图是漫画家张仃创作的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东北军战俘受到虐待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D.东北民众掀起抗战热潮
22.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尊重差异求合作 B.和平共处不称霸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谋发展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涉及钢铁、石油、农林等300多个重大项目,建成了卫星发射基地、铁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数十个新兴工业城市。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落实了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B.完善了国民经济结构
C.推动了国防、经济现代化进程 D.打破了西方经济封锁
24.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在15年以上,并允许土地承包权有偿转让;至1984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实现政社分开;199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土地产权发生显著变化 D.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25.2024年3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军队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据此可知,中国
A.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B.科研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C.军队完成了信息化改革 D.综合国力呈现上升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李世民《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元稹《西凉伎》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李商隐《赠孙绮新及第》 长乐遥听上苑钟,彩衣称庆桂香浓。 陆机始拟夸文赋,不觉云间有士龙。
根据以上信息,围绕“唐诗与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从1912年开始,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逐年上升,资本额不断扩大。从1912-1919年,共设厂472个,资本额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59个,资本1185万元。这期间的民族工业,如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增资,约有资本1.3亿元,8年超过过去的50年,这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经济成分,而且,开始起着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摘编自张天毅《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954年7月,“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7月,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一大批现代工业骨干部门建立起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翼、董蓓《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扬帆起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成就的意义。(9分)
  答案及简析
  1.选择题答案及简析
  答案:1 - 5:D C A B C;6 - 10:B C D A D;11 - 15:D B A C A;16 - 20:B D B D C;21 - 25:C A C A D
  简析
  1. D:地图路线从长安经西域至大秦,沟通中国与欧洲,是丝绸之路,D 项正确;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与该路线无关,A 项错误;安史之乱是唐朝内部叛乱,B 项错误;玄奘取经是从长安到印度,C 项错误。
  2. C:孝文帝认为拓跋氏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改姓元氏,体现对黄帝文化上的认同,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生活地域、历史传统、血缘关系,A、B、D 项错误。
  3. A:宋代科举及第即得美仕,与唐代礼部及第未必任用不同,扩大了科举影响力,A 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是宋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多种措施导致,B 项错误;中央集权加强主要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变革,C 项错误;理学产生发展有其自身思想文化背景,D 项错误。
  4. B:魏晋草书盛行,南北朝南北书风不同,唐朝规整楷书受文人喜爱,书法艺术发展带有鲜明时代特征,B 项正确;国家政策调整只是部分因素,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儒学地位变化,C 项错误;文人影响力扩大不是主要原因,D 项错误。
  5. C:唐代建立鸿胪寺和驿站接待各国使者和商人,长安聚集大量使节和商人,说明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对外交往以政治为主,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长途贸易发展迅速,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交通运输技术提高,D 项错误。
  6. B:北宋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实行募兵制,兵员增多,兵士待遇优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B 项正确;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政策,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提升边境防御能力,C 项错误;募兵制与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无关,D 项错误。
  7. C:辽法对游牧民族和汉族分别适用不同律法,体现因俗而治统治思想,C 项正确;不是完全保留游牧民族传统,A 项错误;颁布辽法不能代表法律体系完备,B 项错误;没有照搬中原王朝律法,D 项错误。
  8. D:该项制度使多地失去地理险阻优势,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项正确;该制度削弱地方势力,A 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设立,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阻碍区域民族融合,C 项错误。
  9. A:宋代古沉船运输商品至东南亚,反映对外海上贸易频繁,A 项正确;瓷器是主要外销商品之一,但不能说最主要,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外贸易范围扩大,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外贸税是国库主要财源,D 项错误。
  10. D:北宋客户在总户数中比重下降,反映客户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 项正确;比重下降不能说明人口流失严重,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客户小块土地制度发展,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客户生存状况,C 项错误。
  11. D:军机处不准随意进入,军机大臣不准私自会见,体现决策保密性强,D 项正确;办事效率高、秉旨办事虽为军机处特点,但与题干信息无关,A、B 项错误;军机处无决策权,C 项错误。
  12. B:《尼布楚条约》确定东北边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中央对西藏管辖,说明中央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B 项正确;唐代已对东北有效管辖,A 项错误;东北地区和西藏地区是边疆,不是邻国,C 项错误;元朝已将西藏纳入中央直接管辖,D 项错误。
  13. A:小说醒世诱俗、明善恶有报,具有社会教化功能,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世俗化特征,B 项错误;强调的是教化功能,非文学价值和封建迷信特点,C、D 项错误。
  14. C:明朝后期商人、工匠等成为小说主人公,反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外交流,A 项错误;与农业生产发展无关,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学校教育,D 项错误。
  15. A:明清政府限制私人海上贸易,靠远离海洋守疆土,体现海洋意识不足,A 项正确;民间贸易未完全禁绝,B 项错误;海禁政策未能有效抵制列强侵犯,C 项错误;政府有守疆意识,措施不当,D 项错误。
  16. B:魏源、徐继畲主张向西方学习,反映民族危机引发士人思想变化,B 项正确;他们代表地主阶级利益,A 项错误;华夷观念未根本改变,C 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在洋务运动时期付诸实践,D 项错误。
  17. D:武昌起义中留学生起关键作用,留学教育推动辛亥革命发展,D 项正确;留学生起重要作用,非决定性作用,A 项错误;题干未体现辛亥革命妥协性和软弱性,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在辛亥革命后,C 项错误。
  18. B:1914 - 1919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外部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B 项正确;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发展实业热潮、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工业是内部原因,A、C、D 项错误。
  19. D:国共合作下国民党地方和基层组织发展,有助于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发展,D 项正确;国共合作已在 1924 年实现,A 项错误;此时抗战未开始,B 项错误;与土地革命无关,C 项错误。
  20. C:红军长征在多地宣传,有利于蓄积革命力量,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纠正党内 “左” 倾错误,A 项错误;工作重心转移在长征后,B 项错误;遵义会议标志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 项错误。
  21. C:漫画中 “九一八” 和戴镣铐东北军形象,体现蒋介石 “不抵抗” 政策束缚东北军抗日,C 项正确;东北军拿枪未被俘,A 项错误;日本全面侵华是 1937 年卢沟桥事变,B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蒋介石政策,未体现东北民众抗日,D 项错误。
  22. A:材料中对不同态度的人采取不同措施,体现尊重差异求合作,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和平共处、区域互利等,B、D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加强团结不结盟,C 项错误。
  23. C:三线建设涉及众多重大项目,包括卫星发射基地等国防相关项目以及钢铁、石油等经济领域项目,建成多个新兴工业城市,有力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国防、经济现代化进程,C 项正确;八字方针主要是对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与三线建设内容和重点不同,A 项错误;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和区域,不能完善整个国民经济结构,B 项错误;三线建设主要是国内自身发展建设,对打破西方经济封锁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目的和直接影响,D 项错误。
  24. A:1984 年以来土地承包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包括延长承包期、允许承包权有偿转让以及政社分开等,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表现,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A 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农村内部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无关,B 项错误;土地产权仍然属于集体,这些政策变化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对使用权等方面的调整,产权并未发生显著变化,C 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策调整,不能直接说明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D 项错误。
  25. D: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前沿领域创新成果涌现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涵盖经济、科技、国防等多方面,体现综合国力呈现上升趋势,D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中国自身发展情况,未提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A 项错误;材料只列举部分前沿领域成果,不能得出科研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结论,B 项错误;军队正在进行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不能说明完成了信息化改革,C 项错误。
  2.非选择题答案及简析
  答案
  26 题示例:论题:唐诗作为一种史料,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社会现实。阐述:唐朝实行开明灵活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深度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达到新高度,材料中元稹的诗即是民族融合的例证。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推动中华文化广泛传播,中华文化圈不断扩大,李世民的 “万国朝未央” 即是最好见证。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金榜题名成为天下学子的追求,李商隐的诗反映了庆祝科举及第的场景。综上所述,唐诗是唐代文化繁荣的表现,其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研究唐诗能够史诗互证,有利于探究唐代历史的多个面向。(“示例” 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7 题(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建设生产力并举);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意义:经济上,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政治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国防上,为增强国防力量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
  简析
  26 题首先拟定论题,如 “唐诗作为一种史料,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社会现实”。然后分别从民族政策(以元稹诗为例)、对外政策(以李世民诗为例)、科举制度(以李商隐诗为例)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唐诗如何反映唐代社会在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现实情况,最后总结唐诗与唐代历史的关系,强调唐诗对探究唐代历史的重要价值。
  27(1)1912 - 1919 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从政治层面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封建专制制度对民族工业的束缚有所减轻。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他们纷纷投资建厂,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运动,使国货市场扩大,民族工业产品需求增加,从而促进了其发展。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得以在夹缝中迅速成长。
  (2)“一五” 计划时期工业化建设特点及意义分析:
  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基础薄弱的现状,优先发展重工业能够快速建立起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提高国家的工业实力和国防能力,为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和原材料支持。
  改造与建设并举特点: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推动工业化进程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有序进行。
  从国情出发特点:中国地域广阔,各地资源和发展条件不同,合理规划工业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又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避免工业过度集中在少数地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发展。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方针特点: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依靠自身力量是根本,但积极争取外援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体现了在国际合作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意义方面:经济上,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基础,提高工业生产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创造物质条件;政治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国防上,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强的话语权和安全保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