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木兰诗 第3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木兰诗 第3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20: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木 兰 诗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分析不同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3.能评析木兰这位巾帼英雄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
2.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忧虑
深入探究——内容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反复思考
下定决心
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4.战场上木兰表现如何?请从文中找出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事频繁,做事机警,智勇双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斗艰苦,思念家人。保家卫国,壮志未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争残酷,英雄凯旋。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6.读了最后一段,你能领悟到什么?
7.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忙”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试从文中找出此类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深入探究——修辞探究
写出了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这两句诗,描写了作战环境的艰苦,表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运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铺陈地写出亲人在木兰归来时各自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这几句诗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亲人们带来了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恢复女装后欣喜、兴奋的感情。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木兰经过了长期激战,才得以凯旋。
方法指导
互文:上下句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体地说,它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7.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三个句子有何特点?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②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③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我的发现:上句最后一个字或两个字是下句的开头。
方法指导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个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注意:使用时,无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作用:总的来说: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深入探究——主题探究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的优秀品质。
深入探究——写法探究
1.诗歌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如何突出木兰形象的?这样安排有何妙用?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内容安排:
决定从军(详写)
——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对能突出中心的内容详写;次之则略写)
踏上征程(详写)
荣归故里(详写)
沙场征战(略写)
还朝辞官(详写)
表达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品格,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鲜明。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的节奏更紧凑。
2.这首诗有着怎样的浓郁的民歌特色?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堂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辞高官,返回家园。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
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中学生在当下要孝敬父母,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永葆一颗感恩之心、爱国之心。
1.“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的头饰来称的);
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 ;
意思是: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男子差。
2.你能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
穆桂英
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
秋 瑾
近代革命家、作家。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生于福建,曾随父旅居台湾、湖南。庚子事变之后思想剧变,决计献身革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留学,次年七月,加入同盟会。她经常登坛演讲,鼓吹革命,又学习射击和制造炸药,准备日后进行武装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活动家。 后参与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1913年,孙中山曾到杭州秋瑾墓致祭,题赠"巾帼英雄"匾额。
秋瑾
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市鞍马( ) 长而益精( )

更加
2.请找出这段文章的主旨句,并写出《木兰诗》中与之相似的句子。
主旨句: 。
《木兰诗》中的句子:

3.《木兰诗》中与本文“溯黄河,度黑山”相照应的句子: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暮宿黄河边 ,暮至黑山头
木兰诗
出征参战→历尽艰辛,转战沙场
代父从军
交代身份,揭示忧虑
说明原因,决心应征
积极准备,踏上征途
辞官归乡
谢辞高官,功成身退
喜归故里,重著旧裳
以兔为喻,解释原因
勤劳善良
坚毅勇敢
机敏活泼
不慕名利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改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过程
2.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