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又与《山海经》有着怎样的牵连呢?我们—起来看课文。
新课导入
阿长与《山海经》
1.分析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深入了解长妈妈人物形象
3.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品析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鉴赏“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阿长(?—1899),后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整体感知——题解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山海经》”,书名。作者不详,共有十八篇,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文章通过写阿长和《山海经》的关系来体现阿长的性格特点。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性散文十篇。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文学常识
篇目 出处 文体
散 文
《藤野先生》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
《呐 喊》
小 说
《孔乙己》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杂 文
《且介亭杂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自主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憎 恶
倘 使
惶 急
烦 琐
絮 说
xù
huáng
suǒ
zēnɡ wù
tǎnɡ
震 悚
粗 拙
孤 孀
shuāng
sǒng
zhuō
jī
疮 疤
诘 问
渴 慕
咒 骂
惧 惮
dàn
陆 玑
mù
zhòu
chuāng
jié
霹 雳
疏 懒
shū
pī lì
ɡē
掳
骇
颈 子
lǔ
zhì
jǐng
灸
jiǔ
掷
hài
郝 懿 行
yì
搁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絮絮叨叨地说。
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严肃认真。
文中指农历正月初一。
恐惧着急。
絮说:
规矩:
郑重:
元旦:
惶急:
辟头:
磨难:
烦琐:
面如土色:
疮疤:
开头。
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杂琐碎。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易捉摸。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追问;责问。
害怕;畏惧。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淡薄:
诘问:
惧惮:
渴慕:
和蔼:
莫名其妙:
咒骂:
聚族而居:
非常思慕。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用恶毒的话骂。
同一家族聚在一处居住。
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粗糙低劣。
疏懒:
念念不忘:
震悚:
怨恨:
粗拙:
整体感知
1.阿长与《山海经》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简要概括一下。
阿长得知“我”对《山海经》“太过于念念不忘”,她告假回家回来时,为“我”带来了“有画儿的‘三哼经’”,“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说一说
2.概括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记叙要素。
结果:“我”深受感动,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听到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后来一直渴慕着。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法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3.文中围绕“阿长”还写了哪些事情?
阿长的日常言行举止:
“切切察察”
“大”字的睡相
不耐烦的礼节规矩
讲“长毛”故事
“谋死”隐鼠
4.你能初步感知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5.根据写作背景,你能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吗?
1926年秋,45岁的鲁迅先生久病初愈,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非常孤独和寂寞。“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怀旧散文,让鲁迅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童年的、社会底层的力量和慰藉,也让我们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6.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抒写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理一理
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我”的保姆阿长名字的来历。
第二部分(3~18):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与“我”的几件趣事,表现了长妈妈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的性格。
第三部分(19~29):写长妈妈给“我”买了《山海经》,表现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第四部分(30、31):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忆一忆
鲁迅其他作品中的“阿长”:
①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五猖会》
③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狗·猫·鼠》
④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二十四孝图》
1.下列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倘使(tǎnɡ) 臂膊 书籍(jí) 切切喳喳
B.咒(zòu)骂 惶急 书斋(zhāi) 念念不忘
C.絮说(xù) 渴暮 孤孀(shuānɡ) 情有可原
D.胸脯(pú) 哀悼 粗拙(zhuō) 深不可测
【解析】A项,“喳喳”应为“察察”;B项,“咒”应读 zhòu;C项,“暮”应为“慕”。
D
整体感知——随堂练习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B.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非常思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C.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没有名字的好处),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
D.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于测量,形容深奥,难于理解)。
【解析】“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
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C
3.想像阿长如何千辛万苦地买《山海经》的经过,用文字描述出那时那景。
【注意一个细节:阿长连书名也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