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第3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第3课时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20: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1.分析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深入了解长妈妈人物形象
3.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品析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鉴赏“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深入探究——内容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理解全篇思想内容。
作者写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恶”她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2.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语句。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敬意
空前的
讨厌
不大佩服



怀念
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首先,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品味。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用“阿长”,名副其实。所以,文章的题目其实标志着文章的一半抑笔。
其次,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妇女与一本古典著作怎么联系起来了呢?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
最后,题目用的是作者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3.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 <山海经> 》?如果改成《长妈妈与 <山海经> 》不是更有敬意吗?
4.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
5.《朝花夕拾》中,作者究竟想拾起什么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夕拾·小引》
这是作者人生中最温馨的回忆。也正是这个小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让人在这个寒冷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温暖与慰藉。
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中,寻找人性的美好,呼吁社会的公正。
文章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关爱孩子的普通保姆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深入探究——主题探究
深入探究——写法探究
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感激怀念。
但在课文的前半部分,却写“我”如何“讨厌”阿长:谋害隐鼠;“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觉摆“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守那些令人厌烦的规矩。这些“抑”,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
欲扬先抑。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试举例分析。
1
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敬佩之情。原因是她主动为“我”买来了“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对于这本书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放在心上,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于是“我”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如此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情节曲折动人,在鲜明的对比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作者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文章围绕中心“阿长”“《山海经》”来选材,选取了与阿长有关的几件事,并且重点写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一事。通过这些事件刻画了阿长不幸而又热烈渴望一生平安,虽无文化、粗俗、饶舌多事却又纯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
2
本文写长妈妈的语言生动传神,充满了诙谐意味。
如:“‘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表现了她的愚昧。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又体现了她的文化程度,暗示了她买此书费尽周折。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中“极其郑重”四个字表明了长妈妈迷信的一面,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她虽身世不幸,但却渴望一生一世的平安,同时也想让“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
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3
本文写长妈妈语言的地方并不多,大都是叙述性的描写。但这不多的话却传神地写出了长妈妈身上的优缺点,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发出无限的感慨。
人物描写的多样性。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
文章中有过渡性语句,如文中“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等。
也有过渡性段落“这种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过渡与照应的运用。
过渡和照应是记叙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是连接段落、层次之间的纽带。一般来说,内容上的转折、叙述中的总分、行文中的起讫都要安排过渡。
5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如文中在开头写道“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照应: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前面讲了,后面也有着落。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朴素但又不乏幽默的笔触,叙写了阿长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通过事件的详略变化和写作视角的转换,塑造了阿长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让作者充满敬意与怜爱,感激与怀念,同情与愧疚,也有温暖与力量。让我们读者也在重新审视如何看待身边小人物,以及如何做一个平凡的人。
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zhuō的书——《山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拿到书的那一刻,童年的鲁迅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全身都震sǒng起来——那是怎样的一种惊喜啊!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阿长对童年的鲁迅那无微不致的关怀。爱,是润滑剂,是人生的氨基酸。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益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真挚( ) 荡漾( ) 熠熠生辉(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zhuō ( ) pī lì ( ) 震sǒng ( )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4)仿照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ì
yàng


霹雳

致 至
益 溢
因为爱,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
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帮助别人。
B.作者要详写买山海经的事件,因为这件事与课文内容直接相关,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这件事表达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怎么能不使作者怀念呢
C.文章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讨厌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深切的敬佩感激和怀念之情。
D.作者对阿长的描写,抓住了她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极具个性的方面,使得阿长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C项应为“欲扬先抑”。
C
3.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D.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解析】C.目的是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略写
无名无姓,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日常粗俗,睡成“大”字 →不拘小节
初一塞橘,规矩烦琐 →关爱孩子
“长毛”故事,伟大神力 →淳朴善良
详写 →为“我”买《山海经》 →真诚热情
先抑
后扬
感激
怀念
敬佩
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本文写阿长,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运用此法写一个人物,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一张枯瘦的脸上架着一副厚厚的“啤酒瓶底”,黑黑的面庞,长满了“青春美丽”痘,构成了毫无气质的他。他看上去二十多岁,教我们语文。一走上讲台,放下书,他便对我们说:“我姓吴,名帅,担任咱们七年级⑴班的班主任——”哈,长得如此“困难”,还帅呢,我这样想着,我们的笑声像开了闸一样。“吴帅,无帅也,名副其实嘛!”瞧,他倒挺会为自己打圆场。“我希望能和大家成为朋友,今后能天天这样快乐。”嘿,油嘴滑舌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