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上节课,通过朗读与略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文观。
新课导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鉴赏本文表面不动声色,实则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分析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了解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深入探究——句段赏析
1.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
2.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这一句朴实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也表达了对旧年即将过去的悲哀之情。引出下文的回忆。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3.“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是不幸的消息,乐中写哀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4.开头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突出“我”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奠定感情基调,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作 用
5.细读第2自然段,按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将本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作者记叙与叶圣陶先生初识时的交往印象,表现了叶老品德高尚。
“叙”: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议”:《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第二个层次:用孔子和叶圣陶先生作比较,来衬托叶老是“躬行君子”。
“叙”: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议”: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6.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请说说第3段的第1句“凡是……无不……”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
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凡是……无不……”
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8.第3段中“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9.第4段中“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10.第5段中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1.第六自然段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12.读第7自然段,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写话
13.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文风方面的主张时,是如何论述的?
14.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15读第八自然段,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在文风方面的主张:简洁。作者通过举“了”和“太”两个常用的字为例,表现了叶先生在文风方面的简洁的主张具体到字,突出了“简洁”这一宗旨。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6.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再读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说说这两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首尾呼应,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1.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德的?
深入探究——内容总结
(1)修改文章。
待人厚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时,不能起床,“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对“我”造访不遇,叶圣陶先生非常悔恨;看到“我”留言中的落款,他感到很悲伤。
(2)送客。
(3)复信。
2.文中是怎么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
(1)重视简洁 :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2)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律己严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记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景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深入探究——主题探究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深入探究——写法探究
本文的语言朴实,多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其雅致。如文中:“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记叙。从而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又有较显明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并且,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得这种感情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生活小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借助于“描标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的议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一位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拓展延伸
叶圣陶名言名句
①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②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③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④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⑤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⑥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参考答案】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 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参考答案】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参考答案】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总
怀念敬佩赞美
品德过人
文墨方面
日常交往
写文章
文风
写作的各个方面
提出希望
待人厚
写话
简洁
求完美
铭记主张
总
律己严
分
布置作业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课下交流: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