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短文两篇——爱莲说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20: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新课导入
短文两篇——爱莲说
1.疏通文言大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分析对比、衬托的作用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周敦颐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得到人们的赞赏。该文是他在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做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亭亭玉立。微风过处,荷叶轻摇,莲花颔首,馨香扑鼻。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辩类”。作者在文中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叙事、抒情,表明见解或说明寄寓的道理。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听朗诵,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ī)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唐代


结构助词,的
译文: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沾染(污秽)
水波

生藤蔓
长枝节
艳丽
远播
更加
耸立的样子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品德高尚的人
认为
语气助词连用,表示肯定
应当
隐居避世
叹词,相当于“唉”
少,难得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整体感知——文本解读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喜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章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环 境
体 态
香 气
风 度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不妖媚,不炫耀,朴实。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正直豁达;不趋炎附势。
香气清爽悠远,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
高洁、质朴
仪态庄重
令人敬重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菊花,花之隐逸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
莲花,花之君子者
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3.莲和菊花、牡丹有什么不同?这三种花相比,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4.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通过描绘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为陪衬,使被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形象更鲜明的一种表达技巧。
作者在文中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
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好的与众不同;
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
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陪衬,突出了莲的品格。
莲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哗众取宠
正直不苟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播
端庄廉洁
令人敬重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
5.作者称“莲”是花中的君子,莲的特点与君子的哪些特点相似?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通过作者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态度,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托物
言志(象征)
君子之德:
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
7.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整体感知——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
竖立
栽种
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
②香远益清
(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省略句
濯清涟而不妖
(“……者也”表示判断)
(“濯”的前面省略了主语“莲”,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说说这两篇短文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深入探究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课堂小结——主题思想
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许多人喜爱牡丹,追名逐利,周敦颐则只喜爱莲,独守心中的那片净土。追名逐利似乎是人之天性,安贫乐道则不易做到,因为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是多么艰难!让我们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用莲的高洁品质来洗涤我们的心灵吧。
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一、根据提示写句子: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
因为它 。
我爱菊花,因为它此花开尽更无花,恰如那不畏风寒,百折不挠的战士 。
我爱竹子,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还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
我爱菊花,因为它悠然见南山,恰如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的隐士。
我爱兰花,因为它默默绽放,恰如淳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高士。
我爱梅花,因为他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爱莲说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清高风度
君子——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任选其一)
1.仿写《爱莲说》
2.以“爱__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所托之志。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