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单元诵读欣赏二(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单元诵读欣赏二(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15:17:33

内容文字预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诵读,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相结合,以读引悟,以悟助读。借助歌曲、图画等加深对诗作的理解与感悟。
预习要求
1.根据注释理解诗作以及诗中的典故。
2.查找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
教学结构
诵读诗—画读诗—品读诗—读唱诗
教学环节
一、诵读诗
1.看课件,听读本诗。听出轻重、节奏、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3.学生齐声朗读诗歌。
二、画读诗
1.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多烦忧。(低)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高)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高)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低)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低)
2.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看看像什么?
像山峰,像波浪
3.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愁苦、烦闷。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展示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白的个人遭遇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起了强烈的精神苦闷。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两次。当诗人看到辽阔明净的秋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感到心情舒畅:“走吧,我们一起去高楼酣饮,喝个痛快淋漓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由极端苦闷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
高潮过后是什么呢?
我们凝神期待,屏息倾听,听到的却是“抽 ( http: / / www.21cnjy.com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的精神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之中,现实中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那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诗人从幻想的高空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面对长流不息的宛溪水,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之中。只有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4)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散发弄扁舟”(教师在图上添画一叶扁舟)
(5)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散发弄扁舟”的归隐生活吗?
(学生自由回答)如:
生:从他的生平中可知,此后他曾参加过永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粼的幕府,在他61岁的时候听说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还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所以他以后很难一直归隐。
生:他接受的是儒家“济苍生”“安社稷”“安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的思想,可知他的归隐只能是暂时的。也许某一天他会把孤舟系上航帆,像《行路难》中所写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以在图上添画帆的图形。(请同学添画白帆)
小结:
这才是李白。感情如风,变化无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矛盾、痛苦,感情起伏跌宕,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体现了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烦忧。
4.看看这幅画中还能添画什么内容?(图见后文)
秋雁、明月、高楼(请学生说出添画的内容)
5.前文中“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句提到,表明是白天,后文又说“欲上青天览明月”应是入夜之景,饯别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明确:白天。因为下文说的是“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是诗人的想象,是一种虚实相映的写法。
三、品读诗
1.重新审视这首古诗,你认为有没有写得不好的地方?
2.学生质疑:
(1)作为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开头不太整齐,不如把它改写得整齐一点。
(2)这首诗的语言太重复。如“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日、水、愁等字重复出现。
3.引导学生诵读、感悟。
(1)请学生改写诗的开头,把它改写成整齐的七言。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比较,修改前后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文章开头散文句法的应用,更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长长短短随意自如的散文句式使作者的感情如骏马腾缰,烦乱、忧愤之情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2)这几句都用了一种什么修辞?
明确:反复。在流行歌曲中是否也有类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用法,请举一例,试唱出来。体会它有什么表达效果?诵读体味“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几句中反复手法的运用效果。
明确:有一种复沓的节奏美。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淋漓尽致。
4.教师小结。
四、唱读诗
1.播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歌曲。
2.学生跟唱、学唱。
五、课堂小结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越调]天净沙﹒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3.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3.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坳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整个感知
1.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2.基础字词
枯藤:枯干的藤条。
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驿道。
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
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3.元曲知识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就是戏剧。一部杂剧,一般由四折戏加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楔子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角色有旦、末、丑、净等。除演唱外还有科白,“科”表示动作或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或说白。先白后唱,是元杂剧的定格。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课文中所选的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4.品一品 (从内容、情感方面)
(1)小令中能显示全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情。)
5.赏一赏(从表现手法方面)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2)这首小令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①意象并列。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②寓情于景。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6.写一写
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文字。
(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独自缓缓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在漂泊异乡的旅途上,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三、研读课文
1.比一比
天净沙(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天净沙(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视觉图景的表层。
《天净沙·秋思》写的是羁旅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思乡绝唱”),思乡愁绪往往更能打动人。因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更大。
当然,另外三首《天净沙》也各有其好处,描写风景色彩明丽,心境平和宁静,也有一些佳句,如“隔水疏林几家”等等。其中,张可久的又尤好。
2.积一积
你还知道哪些表现离愁的诗句?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四、课文小结
这首小令通过描写一系列景物,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布置的网上作业。
2.背诵《天净沙·秋思》。《渔家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品味赏析体悟诗词的意境和作品的内涵。
学法指导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2.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3.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
二、新课讲授
(一)读一读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 感情 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①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 感情)
②个人表现读
③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二)试一试
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图 (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
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 ”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 异声 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 萧瑟 肃杀
6.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 寂寞 孤独 思乡
7.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 思乡 思亲)
(燕然未勒 使命 责任 爱国 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 凄凉 别愁)
(人不寐 焦虑 苦闷 悲愤 担忧)
(白发夫泪 悲怆 苍凉 壮志难酬 痛心)
教师小结: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8.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三)拓一拓
根据你对词的理解 领悟,用你能想到的句子将《渔家傲》
1.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景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字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结上结下,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
①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刚。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②一队人马在边塞的戈壁滩上缓缓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满身铠甲的将军猛地勒住枣红色的坐骑,马仰头长啸,嘶鸣声在狭长的山谷中激荡回响。众人抬头,疲惫的眼神中顿时闪过熠熠的光彩。将军古铜色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震颤的肌肉似乎要抖落满面黄沙。“就地休息!”将军一扬手中的长鞭,雄浑的声音震荡着两面山上的碎石。黄黄的斜阳,染黄了将军灰白的胡须,也给整个队伍洒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突降在这荒漠边缘的一队天兵天将。站在秋天包裹着的西北边塞,天地仿佛在此相接。边塞的苍穹似分外开阔空旷,寂寥深邃,没有浮云的嫌碍,只有荒凉而不透明的成熟。南飞的大
3.学生习作交流
三、作业,课外积累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