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老 山 界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理清文本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词句
3.理解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深入探究——合作探究
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一开始,她看到红军时,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才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红军战士面前诉苦时,她哭了。当红军把“够吃三天的粮食”送给她时,她“欢喜”地接受了。
这个过程,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2.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①夜晚翻山的部分。(“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段。)
②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③下山部分。(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说说下面的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这里通过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出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4.第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第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第18段的描写行不行?
不行。
这段描写是对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向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时壮丽宏伟的景象,表现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5.“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巨人矗立,把山谷比作一口井。这样写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
“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一样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对长征必胜的信念。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6.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非常多。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夜山风之大,同时暗示了寒风刺骨。
这些声音的特点:远、近、大、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像山泉在呜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泉的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像波涛在澎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7.课文前面讲述老山界如何之险,为何在下山的时候作者还有心情欣赏周围的景色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作者以生动的景物描写,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豪迈的胸怀、畅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赞颂了他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和革命乐观的情绪,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很怕
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体会划线词的作用)
生怕:
显眼:
3.赏析: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从上下两个角度写火把不同的样子,细致生动的描写突出了红军翻越老山界之难。
4.下面的句子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大家还能笑出来,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5.说一说:作者交代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横着心”既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体现了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缀”字在这里指装饰,生动传神而又有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6.赏析下面句子中所圈的词。
(2)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情形。
(3)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能否将“鼓”换成“凭”,为什么?
不能换。因为“鼓”字含有战胜自身某种弱点(文中指“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坚毅、顽强和无畏的精神。如果把“鼓”换成“凭”,就缺乏这种表现力。
(3)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作“矮子”,表面上写的是站在山顶上向下看时山显得很小的样子,实际上表现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和战胜困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7.“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一句怎么理解
8.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体会句子的含义)
深入探究——主题思想
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深入探究——写法探究
叙事富有特色,描写方法运用出彩。
1
文章在写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六个记叙要素交代得非常明确,堪称典范。它不仅内容完整,条理分明,而且在叙事方面明白晓畅,引人入胜。
1
首先,在结构安排上,作者重于写事,把“事”作为记叙的线索,按时间、地点的变化来安排结构,清晰明了。
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有抑有扬,有张有弛,全文波澜迭起,妙趣横生,令人越读越有兴味。
最后,文章通篇都是朴素的口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爽悦耳,而且富有诗意。
课堂小结
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陆定一前辈,重温了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感受到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
所谓品读文学,体悟人生,我们应当学习红军战士的可贵品质,只有拥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志与魄力,才能翻越一座座高峰,收获“一览众山小”的喜悦!
课堂小结——教师寄语
漫漫长征画卷就像是一篇神话,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仅是学习,都需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一路搏击!
拓展延伸——课堂练习
1.阅读课文“满天都是星光……抢了一碗就吃”,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而能镇静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3)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C
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B.文章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式,极力刻画了雷公岩的陡峭。
C.文中描写红军吃饭用“抢了一碗就吃”,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此时非常的饥饿。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C
3.学了本文之后,对照你自己,谈谈红军战士身上有哪一种人格精神魅力最能吸引你、打动你?
本题是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可从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即红军精神入手。
板书设计
决定翻山——老山界——开篇点题。
翻山经过
下山之后——困难“小得很”——呼应开头,深化中心
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行路难
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睡觉难
粮食短缺 忍饥爬山 吃饭难
设备笨重 敌人追击 处境难
老山界
乐观精神
顽强意志
布置作业
借鉴文中第22自然段的写法,请你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下面的句子续写几句,描写出 “安静”或“热闹” 的氛围,要求100字左右。
教室里安静(热闹) 极了……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