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课导入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做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老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历吧。
老山界纪念陵园
老 山 界
1.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理清文本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
赏析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词句
3.理解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陆定一(1906—1996年),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25年,陆定一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起他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途中他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79年后,他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1934年12月,红军强渡湘江后进入越城岭山区,国民党判断出红军北去湘西的意图,于是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构筑封锁线,打算阻拦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红军暂时改变了去湘西的计划,决定西进,为此需要翻越老山界:一是因为它是红军去湘西的必经之路;二是因为当时形势紧急,没有更多的时间绕行;三是因为翻越老山界是国民党始料未及的。本文叙述的就是此次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自主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pénɡ pài
惊 惶
打 颤
蜷 缩
矗 立
骨 碌
gū lu
澎 湃
缀
quán
zhuì
chù
huáng
zhàn
苛 捐 杂 税
酣 然 入 梦
kē
hān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惊慌:
呜咽:
酣然入梦:
矗立:
苛捐杂税:
景致:
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高耸地立着。
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风景。
1.快速阅读,感知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整体感知
3.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
交代起因
记叙经过
说明结果
{8799B23B-EC83-4686-B30A-512413B5E67A}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活 动
第
一
天
天黑
夜里
半夜里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山沟、瑶民家
沿着山沟向上走;与瑶民攀谈
山脚
准备爬山
山路上
夜行军
半山腰
半夜露宿
雷公岩
吃饭;翻越雷公岩,继续爬山
山 顶
顺利下山,征服老山界
顺序
: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
下午
下午
4.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我们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指导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
5.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
第一层:(2~10)
第二层:(11~33)
第三部分:(34)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山脚访瑶家。
红军翻越老山界。
①在“之”字拐的路上;
②山腰露宿;
③攀登雷公岩;
④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⑤山顶所思。
写作者的感受。
6.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接时间顺序写,前设悬念,后面解释,有扣人心弦的效果。例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这老山界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特别的陡峭。
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假设不写天黑的时间,那么火把的描写也就显得奇怪了。
7.“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走”到底“难”在哪里?从文中找到依据,谈谈你的看法。
难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了。
向下看,简直就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雷公岩,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只得裹一条毯子。半夜里,寒气逼人,刺入肌骨。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在每条溪流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盆子、茶缸煮粥吃。
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
山高路险
悬崖峭壁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难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勇敢前进
嘲笑敌机毫不畏惧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横着心躺下去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耳朵里有不……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力气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前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8.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有呢?
首段“30里”,写出了山之高、翻越之难,为下文的叙述和描写埋下伏笔。
尾段提到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阻,其困难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老山界。
我们从中能够解读出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乐观精神
9.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的,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A.瑶民(yáo)? 歇脚(xī)???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攀谈(pān)?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ué)
D.点缀(zhuì) 澎湃(bài)??疲倦(juàn) 倾斜(qīng)
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D
整体感知——随堂练习
(1)《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
(2)“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 )
(3)《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
?
√
√
3.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毛主席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不错的,红军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不怕艰难险阻,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爬越老山界的困难。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来安排层次,使文章顺当,脉络清晰,叙事和描写相结合。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