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强化(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强化(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8 16: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选择题
1.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言中写道:“宋诗还有个缺陷,那就是爱讲道理,爱发议论……同时宋代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令人生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诗的这一特点(   )
A.不利于重文风气的形成
B.代表了文学的世俗化倾向
C.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D.源自国家分裂的社会现实
2.宋代的国子监负责“掌印经史群书”,除供朝廷颁赐外,同时也向民间出售。至景德二年,国子监的书版增至十万。为保护私家刻本的版权,官府颁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这表明(   )
A.政府推动印刷业的发展
B.私人刻印书籍遭官府禁止
C.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
D.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
3.位于山西省芮城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的精品是位于三清殿的《朝元图》,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这反映了元代绘画(   )
A.一定程度上受宗教影响 B.具有鲜明的文人画风格
C.都以人物画为主要题材 D.完全超越当时社会生活
4.宋明儒士,几乎没有一个不涉猎佛禅,不受佛禅之影响的。凭借早年出入佛禅的深厚积淀,他们一方面坚决划清儒、佛界限,一方面对佛教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
A.佛教理论存在重大缺陷
B.儒士对佛教认识更全面
C.儒学存在思辨化的缺陷
D.佛教严重威胁儒学地位
5.据载,北宋时期,宋真宗(968—1022年)经常亲临佛寺,进谒参拜,以示崇敬;同时,他也大兴土木修建道观,甚至专门设立道教节日,令天下士民庆祝。这反映出当时(   )
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 B.佛道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C.教化手段呈现多元化 D.儒学社会基础严重削弱
6.南宋理学家朱熹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礼服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由此可见,朱子深衣(   )
A.凸显了南宋的时代风尚变化
B.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C.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
D.反映了当时小农经济的意识
7.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
A.印刷技术发展 B.城市经济繁荣
C.科举制度完善 D.市民文艺兴起
8.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9.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某学说时认为:“它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
A.孔孟儒学   B.黄老之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程朱理学
10.《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1.(2023·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12.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印刷每印一书,就要专门雕刻此书的书版,费工费时,且保存书版要占用大量空间,颇多不便。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昇发明了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了毕昇用胶泥制坯、印刷的详细流程。南宋光宗时,周必大曾用活字印刷他撰写的《玉堂杂记》。另外,西夏也曾用活字印行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这有可能是今天所见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摘编自袁行霈、邓小南主编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1991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方塔的西夏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原因及意义。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史,还需要搜集哪些材料?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选择题
1.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言中写道:“宋诗还有个缺陷,那就是爱讲道理,爱发议论……同时宋代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令人生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诗的这一特点(   )
A.不利于重文风气的形成
B.代表了文学的世俗化倾向
C.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D.源自国家分裂的社会现实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诗中的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较多,这与当时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故选C项;宋诗的这一特征并不影响诗歌的发展及重文风气,故排除A项;宋诗的这一特征体现不出文学的世俗化,故排除B项;宋诗的这一特征与国家分裂的现实无关,故排除D项。
2.宋代的国子监负责“掌印经史群书”,除供朝廷颁赐外,同时也向民间出售。至景德二年,国子监的书版增至十万。为保护私家刻本的版权,官府颁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这表明(   )
A.政府推动印刷业的发展
B.私人刻印书籍遭官府禁止
C.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
D.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明确由国子监负责印刷经史等书籍,颁布法令保护版权,国家掌握的书版数量巨大等,表明政府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政府禁止私人刻印书籍,B项错误;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与“国子监负责‘掌印经史群书’”等不符,D项错误。
3.位于山西省芮城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的精品是位于三清殿的《朝元图》,画面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这反映了元代绘画(   )
A.一定程度上受宗教影响 B.具有鲜明的文人画风格
C.都以人物画为主要题材 D.完全超越当时社会生活
[解析]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中以东王公、西王母夫妇为中心,各天官簇拥左右,壁画涉及的人物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说明元代壁画一定程度上受到宗教影响,A项正确;文人画强调写意抒情,在壁画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元代绘画也有山水画,而非均以人物画为主要题材,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
4.宋明儒士,几乎没有一个不涉猎佛禅,不受佛禅之影响的。凭借早年出入佛禅的深厚积淀,他们一方面坚决划清儒、佛界限,一方面对佛教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
A.佛教理论存在重大缺陷
B.儒士对佛教认识更全面
C.儒学存在思辨化的缺陷
D.佛教严重威胁儒学地位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在了解佛教的前提下,坚决与佛教划清界限,还用佛教批判佛教,说明儒士对佛教认识更全面,B项正确;佛教理论存在重大缺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存在思辨化是儒学发展的表现,与儒士了解佛教、批判佛教无关,C项错误;佛教严重威胁儒学地位只是儒学发展的背景,不是材料核心,D项错误。
5.据载,北宋时期,宋真宗(968—1022年)经常亲临佛寺,进谒参拜,以示崇敬;同时,他也大兴土木修建道观,甚至专门设立道教节日,令天下士民庆祝。这反映出当时(   )
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 B.佛道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C.教化手段呈现多元化 D.儒学社会基础严重削弱
[解析] 材料反映出宋代通过佛道的教化功能加强社会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教”,排除A项;儒学是正统,排除B项;社会基础严重削弱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
6.南宋理学家朱熹设计一种礼服,称为“朱子深衣”。礼服上衣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由十二片布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状以应方,代表做人要规矩;后背处一条中缝从颈根到脚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由此可见,朱子深衣(   )
A.凸显了南宋的时代风尚变化
B.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C.融入了儒家礼仪教化的理念
D.反映了当时小农经济的意识
[解析] 朱子深衣不同部分代表着不同的道德要求,说明朱熹将儒家的礼仪教化理念融入了服饰,C项正确;朱子深衣只能体现出朱熹的主张,而非时代风尚,排除A项;“天人合一”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朱子深衣与小农意识无关,排除D项。
7.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
A.印刷技术发展 B.城市经济繁荣
C.科举制度完善 D.市民文艺兴起
[解析] 宋代雕版印刷术推广,印刷技术发展直接推动了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A项正确;城市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完善有利于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但是对题干所述的变化并不起直接作用,B、C两项排除;市民文艺兴起是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表现,而非因素,D项排除。
8.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解析] 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说明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的信息,排除B项;八思巴关于汉语拼音化的尝试,不能说明汉字出现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的趋势,排除C项。
9.西方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某学说时认为:“它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
A.孔孟儒学   B.黄老之学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程朱理学
[解析] 据材料“它是一种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其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派别,故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孔孟儒学”“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都没有吸收“佛教”因素,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10.《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可以得出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D项符合题意;指南针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不合题意;B、C两项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选D项。
11.(2023·山东省等级考模拟卷·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
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解析] 朱熹简化儒式婚礼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推广儒家礼仪、生活化均属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题目考查的是行为背后的目的,A、B两项不正确;据材料“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可知,朱熹没有重塑儒家伦理规范,C项错误。
12.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这表明了当时(   )
A.劳动力过剩    B.轻视科技发明
C.雇佣制广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
[解析] 材料“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说明当时不缺乏劳动力,印刷技术的革新没有得到推广,材料“元代发明了转轮排字,资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后来转轮也慢慢消失了”表明当时的技术革新没有得到应用是因为不需要节省劳动力,故A项正确;轻视科技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雇佣制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重要标志,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文化需求低迷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印刷每印一书,就要专门雕刻此书的书版,费工费时,且保存书版要占用大量空间,颇多不便。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昇发明了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了毕昇用胶泥制坯、印刷的详细流程。南宋光宗时,周必大曾用活字印刷他撰写的《玉堂杂记》。另外,西夏也曾用活字印行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这有可能是今天所见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摘编自袁行霈、邓小南主编
《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1991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方塔的西夏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原因及意义。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史,还需要搜集哪些材料?
[答案] (1)原因:雕版印刷存在诸多不足;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毕昇的刻苦钻研和反复试验。
意义: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2)史料类型:材料一为经过学者整理的文献史料,材料二为实物史料。
材料:官方档案;北宋时期的活字印刷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