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解读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解读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07 08: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倍的认识》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目录
1
单元教材分析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3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
教材例题解析
5
教学实施建议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过了乘、除法之后,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主要包括这些内容: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课程实施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迁移、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掌握方法,建立模型。
倍的认识 例1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3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2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特点
01
02
03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
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
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单元教材分析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把“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提出,并明确其内涵“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本套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重让学生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本单元在编排过程中十分注重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多种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并为学生提供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一方面,在倍的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注重将所比较的事物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数量关系的同时,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培养借助图形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
抽象
数学
建模
数据
分析
直观
想象
逻辑
推理
数学
运算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2
4
1
3
通过分类、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逐步建立“倍”的概念。
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掌握倍的概念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之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材例题解析
提供“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比较红萝卜(6根)和胡萝卜(2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把红萝卜每2根圈起来,清楚地体现了两种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下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信”的含义。
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让学生分清三种萝卜及名称后,通过组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看一看”观察红萝卜与胡萝卜根数的关系,初步感知“倍”。
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拓展教材资源,丰富比较活动
教材例题解析
例2,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的问题,为学生运用倍的知识、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创造机会。
“分析与解答”环节,提供“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回顾与反思”环节,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在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针对画图策略,学生要学会如何用图来描述题意,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例如,在解决例2的问题时,学生在使用画图策路时,会用简笔画或○△等图案去替代实物,将图案与具体实物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画出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
教材例题解析
例3,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分析与解答”环节,教学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的儿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回顾与反思”环节,通过呈现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情况,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注重画图方法指导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
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实施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教学时要注意在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
一方面,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另一方面,注意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对于“比较量÷标准量=倍数”这一数学模型,可以设计以下两种变化: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成正比例关系);二是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倍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实施建议
2.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直观地把握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思考,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因此,画图的方法需要教师精心指导。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只保留研究对象量的属性来画图,可能画直观的实物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不是学生可以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图来描述题意,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