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掌握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认知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和地形区。
■综合思维 运用地图和资料识别、描述、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并比较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特征及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 学习应对春旱的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他们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学习。
难点
重点
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
1:请看北方地区花式馒头、油泼面、饸饹面等图片,观看图片并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北方地区的特色面食。
图片导入
请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并回答:这里“北国风光”的北国大概指什么地方?
诗歌导入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视频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泼水成冰》的视频,直观感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寒冷。并回答:视频中的“白色”是哪个地区?
请看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图、北方地区范围图,请学生根据地图和课本的相关内容思考北方地区在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我国北方地区范围图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20%。
1. 请看课本P9 图6.3,在图中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等主要山脉,并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分析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地形主要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2. 北方地区范围广阔,跨经度和纬度范围广,不同城市之间的气候也有些许差异,请完成课本P10 活动题。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上都具有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的特征。
(2)石家庄与齐齐哈尔相比,冬季气温更高,主要是纬度因素导致的。(3)石家庄与延安相比,年降水量更多,主要是海陆因素导致的。
3. 请看北方地区的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北方地区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如流量、结冰期、含沙量和汛期等)。
北方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结冰期比较长,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部分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河流的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4. 请看东北平原的黑土图片和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黄土图片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1.请看课本P11图6.6,自主结合课本P11内容,分析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其他经济作物是什么。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请看北方地区地形分布图及气候分布图,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分布图
气候分布图
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占比大,耕地集中连片;黑土、黄土广布,土壤肥沃。
3.请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气象灾害分布图,结合课本P12活动题,将学生分成三组,相互讨论,分别探索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发展农业的不利自然条件及应对方式。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气象灾害分布图
教师总结
(1)东北平原处在中高纬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导致热量不足,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铺设地膜、修建大棚、培育耐寒品种等方式进行改善。(2)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每年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但雨季未到,降水少,且适逢农田返青,需水量加大,容易出现春旱,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等方式进行改善。(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脆弱、土壤贫瘠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这节课主要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形区在不同自然环境下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又不尽相同,所以要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实践性作业: 请学生课后完成一份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模板,指导全册区域地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