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核心考点专项测试
(实用性文本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City walk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两则材料,下列对“City walk”翻译最准确、最贴切的一项是 ( )
A.出门遛弯 B.城市漫步 C.郊外转转
2.给材料二中的“线路①”拟一个主题,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故居之旅 B.园林之旅 C.乡村之旅
3.阅读下面的资料,为材料二中的“线路②”选择一个合适的好地方(填入材料②横线处),并写出你的理由(至少两点)。
【天宁禅寺】 【紫荆公园】
(二)甲骨文
【材料一】
①2023年,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方式经常出人意料,频频给我们惊喜。一群“90后”年轻人用创作甲骨文动画视频的方式,一下拉近了我们和甲骨文的距离。甲骨文多是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的文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统治者信仰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长达3000余年的沉寂。
③19世纪中叶,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时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发现甲骨时只是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才被有意识地作为甲骨文收藏。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④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甲骨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材料二】
1.甲骨文多指
2.下列有关材料内容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刻字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
B.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C.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D.甲骨文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3.汉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演变的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楷书 ②小篆 ③甲骨文 ④隶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4.“从发掘的已识别出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等造字方法,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将这段文字资料放人材料一中,应放在第 自然段后面最合适。
5.电视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关于甲骨文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句:“因为刻骨,所以铭心。”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 为什么
(三)奔月之路
【材料一】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毛泽东
【材料二】
人类要实现“飞天梦”,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月亮,就成了第一个目标。早在20世纪,美国、苏联的无人探测器和航天员就曾登陆过月球。我们国家在2003年3月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这标志着我们的奔月之路正式开始!
2007年10月24日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10年10月1日 我国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这是世界首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
【材料三】
我是又高又胖的“嫦娥五号”。我的体重有8200千克,身高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我的身体是由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四部分组成的。此次我去月球可是带着重要任务的,那就是“挖土”。可别小瞧我,我完成了1次对接,6次分离,2种方式采样,5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才带回了约2千克的月球土壤。这些月球土壤中富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燃料氨-3,但它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至此,咱们中国也成了继美国、苏联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球土壤的国家。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嫦娥五号”成功采集月壤并带回地球,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球土壤的国家。 ( )
(2)“嫦娥五号”共由四部分组成,自上而下依次是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和返回器,总重量不超过8000千克。 ( )
(3)中国在2003年正式发射“嫦娥一号”绕月人造卫星,开启登月之旅。 ( )
2.下列有关中国实践“奔月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正式启动月球探测计划到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B.中国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是在2007年发射成功的。
C.中国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嫦娥三号”,它于2013年发射成功。
D.“嫦娥四号”于2018年发射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3.“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有网友对此提出了质疑。
网友:地球上的土不够多吗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跑到月球上挖土呢
请你结合材料,回答网友对此的疑问。这位网友,登上月球挖土,是因为
4.材料一中,李白和毛泽东都有着飞上天空,拥抱明月的愿望。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感受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蚂 蚁
①蚂蚁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常见,它们被称为勤劳的“搬运工”。
②蚂蚁的外形很有特点。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强壮的额。胸部长有三对足,腹部呈卯形。
③蚂蚁虽小,力气却很大。科学家实验证明,蚂蚁搬的东西可以超过它自身重量的50倍。若按此计算,蚂蚁是昆虫界名副其实的“举重冠军”,连号称“昆虫大力士”的螳螂也要甘拜下风。蚂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气,全部的奥妙都在于其腿部的肌肉。蚂蚁的腿运动时,肌肉产生一种种奇的酸性物质,刺激肌肉迅速收缩,产生巨大的动力。
④蚂蚁又是如何寻找和搬运食物的呢 这与蚂蚁的触角有很大关系。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功能,只要它用触角碰一碰,就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吃,是什么味道。如果碰到不能吃的东西,它们就会自觉绕开。蚂蚁的触角也是它们彼此沟通的工具,先找到食物的“侦察兵”会用触角与伙伴互相碰撞,再用触角触几下地面,这样通过气味信息来传递食物的大小和所在的位置。它们遇到小块儿的食物,由单个蚂蚁拖回粱穴;找到大块儿的食物,由大家合力搬回。在团队中每一只蚂蚁都会尽职尽责,共同配合完成工作,极具协作精神。(有删改)
1.短文第②~④自然段分别从 、 、如何寻找和搬运食物这三个方面来介绍蚂蚁。
2.观察右图并结合短文第②自然段的内容,
在括号里填写蚂蚁各个部位的名称。
3.短文第③自然段中提到蚂蚊是昆虫界的
“举(胸)重冠军”,它之所以有如此大的
力气,是因为( )
4.结合短文,先选择一个提问的角度,在括号里打“√”,再根据所选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角度一:针对短文内容提问( )
角度二:针对短文写法提问( )
角度三: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
5.读了这篇短文,小明做了蚂蚁搬运食物的观察实验。请结合短文第④自然段,推测一下蚂蚁搬运食物的方式,填写观察表
观察对象 实验次数 实验物品 搬运方式
蚂蚁 第一次 铁螺丝钉
第二次 面包渣儿
第三次 大块儿饼干
(二)最美中轴线
①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它的最南端是永定门,向北延伸至钟鼓楼,全长大约7.8千米。
②中轴线联结着北京的历史。
③位于中轴线南段的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公园南有圆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丹陛桥,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公园中古柏苍郁,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
④景山公园坐落于中轴线中段,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花园。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北京城的最高点,站在山顶可俯瞰故宫全景。景山公园的牡丹也声名远播。每年春天,园内各色牡丹争相绽放,这里便成了花的海洋。
⑤钟鼓楼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元、明、清三朝是古都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按照“展钟暮鼓”的规律指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
⑥中轴线也见证着北京的发展。
⑦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的中轴线也在“生长”。沿传统中轴线向北延伸,“鸟巢”“水立方”等恢宏的场馆见证了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的荣耀。中轴线往南伸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如凤凰展翅振翼高飞。这一切赋予了古老的中轴线以新的生机。
⑧中轴线跨越时空,将北京的昨天与今天汇聚成壮美的画卷。未来的北京将续写新的篇章。
1.第①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说明北京中轴线 ( )
A.历史悠久 B.建筑雄伟 C.景点众多
2.第③~⑤自然段先后介绍了 ( )
A.天坛公园一祈年殿一钟鼓楼 B.天坛公园一景山公园一钟鼓楼
C.天坛公园一祈年殿一景山公园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1)天坛公园位于中轴线最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的地方。 ( )
(2)钟鼓楼在元、明、清三朝是古都的报时中心,指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 )
(3)“鸟巢”“水立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赋予了中轴线新的生机。 ( )
4.第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说明景山公园的牡丹花 .
5.短文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介绍中轴线对北京的意义。
6.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请你写一写推荐语。
参考答案
一、(一)1.B 2.A
3.紫荆公园 理由;①紫荆公园符合"公园漫步之旅"主题。②紫荆公园是常州最大的月季花主题公园,园内有景观轴、摩天轮和月季花主题展区,适合人们放慢脚步,感受美好。
(二)1.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2.D 3.C 4.④
5.示例:写得很好。这句话把甲骨文记录和传承的特点写出来了。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和传承的工具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撒撩,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三)1.(1)√ (2)× (3)× 2.B
3.月球土壤中富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燃料氮-3,但它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
4.示例: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在航天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你们的飞天梦想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相信未来人类一定可以畅游宇宙,探索更多的奥秘。
二、(一)1.外形力气大 2.触角头腹
3.蚂蚁的腿运动时,肌肉产生一种神奇的酸性物质,刺激肌肉迅速收缩,产生巨大的动力
4.示例:角度三还有什么动物虽然长得小,但是力气很大 5.自觉绕开 由单个蚂蚁拖回巢穴由大家合力搬回
(二)1.A 2.B 3.(1)× (2)√ (3)√
4.多且美 5.历史发展
6.示例:北京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沿着这条中轴线,以天安门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城市布局严谨而对称,层次分明,气势恢宏。这条中轴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瑰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