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海燕》是一篇咏物寄情的散文。古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瞻万物而私纷”,这大抵上可指文以情生,情因物感的一类写景抒情作品。作者在描写美丽的客观景物的同时 ,融合进主观情感使二者妙和成统一的整体,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细细的品读文章的开头时仿佛看到了一副隽妙无比的春景图,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写景的真正用意。像这样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可采用问答法,对作者深刻情感的把握可采用讨论法、分析法,对本文语言的品位可采用点拨法和讨论法。课堂中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作为桥梁,在本课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作用。通过真实的画面帮助学生体会海燕坚强勇敢,一往无前的精神。同时创设意境,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外飘零的游子那一腔思乡念国之情,领会文章的主旨。而那些关于作者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的资料,把我们又重新带回到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体会不到作者那强烈的情感呢?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咏物寄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品位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四、学生基本情况
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教师配合较为融洽。学生已具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对于本文这样意蕴深刻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要考虑让学生多阅读多运用探究的方法理解本文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 整体感知1、 检查课前预习字词大屏幕出示加点字注音,疏通字词,扫清障碍。2、简介写作背景和作者多媒体配乐介绍郑振铎及其海燕的写作背景。3、听读课文屏幕上出示课文内容,配乐朗读。(背景选用无边的大海,海上飞着几只乌黑的小水禽。同时加入海浪声、海燕的鸣叫。)4、讨论概括两种小燕子的异同点,理解作者把海燕误认为是故乡的小燕子的原因。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创设意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5、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的无限的遐想。(多媒体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完成。) 通过直观的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深入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乡愁”。
二、品味赏析《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对于这类文学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只有整体感知还不足以体味文章特有的内涵和意蕴这一环节重于文中对小燕子的生动、细腻、传神的刻画,并简单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主要步骤如下:1、 分别默读前后两部分,深入探讨这两部分在描写对象的特征、活动背景以及作者情感的抒发等方面的具体写法。2、 讨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特点。3、 品读第一段和第八段的语句,并以次带动对全文优美词句的品析4、 教师从内容和写法上对全文进行小结。(品读一、八段时出示“隽妙无比的春景图”和“绝美的海天图”配乐朗诵帮学生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理解状物应当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并把所写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对优美词句的品读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积累文学语言,得到审美乐趣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
(三)拓展延伸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课本内的知识,还要向外拓展和延伸。1、将本文与高尔基的《海燕》比较阅读。从海燕的特点、生活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方面来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笔下具有不同的特点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以次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迁移能力。
2、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 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回答下列问题(1)有了燕子的春天是怎样的?你喜欢什么季节,是不是因为这个季节有了什么就令你喜欢不已?(2)有了燕子的家乡是怎样的?你觉得你的家乡因为有了什么显得特别美? 有了燕子的春天是美的“为春光平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的生趣”我们往往因一个季节有美好的事物而喜爱它。(配乐播放春天的景色,也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其他季节的景物。)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和描述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你有过思乡的感觉吗?说说你对乡愁的感悟。 一种悄然而致的乡愁使作者把海燕当成了故乡的燕子。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播放一首思乡的歌曲,背景为海上漂泊的小船。)
教学流程图:
课前准备→ 1、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 2、品味 欣赏→ 创设情境→ 3、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