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部编版语文期末学情检测练习题
一、(32分)积累与运用
1.(4分)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流传于世,经久不衰。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将最后一句用简体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10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2-5题。
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nuǎn流。待万物苏xǐnɡ,鸟雀归来,空气中又弥慢起生命的活力。这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2.(4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雾霭 ②缄默 ③苏xǐng ④nuǎn流
3.(2分)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4.(2分)“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意思,文中“蓄积”的“蓄”意思应为____.
A.储存,积蓄 B.留着而不去掉 C.心里藏着,暗中存有 D.以上都不对
5.(2分)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6.(3分)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B.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估量的。
7.(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B.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约十天左右。
C.我们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了斯石英是很坚固的。
D.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8.(3分)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
9.(3分)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某同学分享的是《猫》的相关内容,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0-11题。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①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甲】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③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乙】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④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0.(3分)对文段中画线句的赏析和解读,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畏罪潜逃”一词将小猫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于这只猫自以为是的怀疑,也为后文“我”的后悔愧疚埋下伏笔。
B.②句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小猫还不知自己被冤枉的从容悠闲的神态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好像还吃着什么”是“我”愤怒下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
C.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这只“不能说话辩斥的动物”比作“针”,写出了“我”悔恨、遗憾之深。
D.④句通过与前两只小猫亡失时的心情作比较,突出了第三只小猫的死亡带给“我”的伤心和难过的情绪更加深刻。
11.(3分)文段【甲】【乙】两处标点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二、(16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12.(1)《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诗人对开元初年的鼎盛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 。通过写景表现晚景凄凉,国家由繁盛转为衰落的句子是: , 。
(3)《秋词》(其一)一诗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 。描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的诗句是: ,
。
《夜雨寄北》一诗中,于一问一答间将失望融入凄凉萧瑟的景物中的诗句是:
, 。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造成一种回环往复、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 , 。
三、名著导读(5分)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2分)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篇目)里。
14.(3分)《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综合性学习(4分)
上初中后,我们的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课堂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也在课堂中不断地成长。现在,请你参加“多彩课堂·伴我成长”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5.(2分)【活动一·精彩课堂我分享】
学习中,一节节精彩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里,同学们也发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下面是小阳同学找到的两则材料,请从下面的两节课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在组内发言时分享给同学们,说明喜欢的原因。
第一节课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 过去,拗过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节课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于漪《往事依依》)
16.(2分)【活动二·智慧课堂我报道】
科技服务于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开放。小薇同学就读的学校携手异地某校共建“智慧课堂”,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校刊写的一则消息。请你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15字以内)
6月3日,我校借助远程互动系统,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中,我校与异地某校实现了师生在线课堂互动,两校学生就像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共享教学资源,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我校七(2)班的小薇同学在这节课上分享了写作经验。课后,她说:“这节课上,我们能与千里外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像没有距离一样,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课堂。”“智慧课堂”丰富了课堂形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
五、(6分)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3分)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客路”点明作者漂泊异乡、旅途奔波的现状,指旅人前行的路。
C.“阔”字生动形象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旅人视野因之开阔。
D.“绿水”“归雁”具有强烈思念意味,表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8.(3分)请翻译颈联并概括颈联蕴含的自然哲理。
六、(13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 ”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③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说:同“悦”,喜欢,高兴。 此处指“为……而高兴”。
19.(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释义
过中不至 联系成语法:自始至终
孝子之事亲也 查阅词典法:①战事;②从事,做;③侍奉 (填序号)
即舍田子罪 结合语境法
20.(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为相三年不食乎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21.(2分)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朗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时,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呢 请说明理由。
小语:朗读“待君久不至,已去”一句时,我会用稍显不悦的语气来读,把重音放在“久”上。
小文:朗读“待君久不至,已去”一句时,我会用坚定的语气来读,把重音放在“已去”上。
我更赞同 ,理由:
22.(3分)甲、乙两文各说明了什么为人处世的道理 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23.(3分)百善孝为先。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孝”的理解。
七、现代文阅读(14分)
B小组准备为下面这篇美文制作配乐朗诵微视频,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闲观落槿更簪花
周苇杭
①残星隐退,晨光初吐,远山的轮廓渐次清晰,一队一队的大雁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迁徙。我怅然走下石阶,软踏芳草,草叶上碎钻似的露水,瞬间打湿了曳地的裙裾——节气已然是白露了,暑气已残,秋意渐浓,苍凉,萧瑟,又有着隐隐的怅惘。
②庭前繁茂的木槿,亦是半梦半醒。青叶碧翠,繁华着锦,无论绯红,淡紫,还是幽蓝,花瓣柔美,旖旎,更有大朵大朵的昨日开过的花儿,萎落尘埃。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木槿以花季的二十四小时为生命区间,演绎着生死齐一的道家哲学。
③伊①与别的花不同,她的凋谢不是一瓣一瓣地袅娜随风,纷纷花雨,而是花瓣儿合拢来,状若待放的蓓蕾,把日色天光,阳光雨露,还有赏花人软款的目光,一一收进花房,珍藏密敛。而后,在斜阳暮色中,从芳菲的枝头跳入尘埃,不踌躇,不徘徊,更不曾忧伤与泪流。刚毅而决绝! 有烈士赴死的冷艳与慷慨,触目惊心。噗地一朵,一朵,又一朵……
④此处人家的庭院,随处可见木槿的幽姿。人们却好像不当它是花儿,而是与野草,庄稼,葡萄藤,葫芦架,还有绿杨,垂柳,这些寻常草木毫无二致。鲜见有人在木槿花前驻足,流连。他们——这小城的人们,做工的,务农的,或门前摆个小小巧巧的摊床,贩卖青蔬,瓜果,针头线脑,小打小闹,不温不火。上班的,上学的,务工的,下田的,走在晨光中或暮色里,走在绿荫或花香里,他们淡然而温宁。只有我这小城的客居者,多嘴饶舌,在晨曦微露或夕阳漫天时,向晨练的老翁或闲步的老妪追问:这是什么花儿? 那是什么花儿?
⑤木槿。木槿。
⑥丢下答案,如今早的木槿弃了昨天的残花儿一样,便不管不顾了,谁也不曾为之留步。
⑦木槿朝荣暮谢,与之相处久了,我这小城的客居者,不只是晨夕相对,大有一日看三回的殷勤,能不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俯下身,捡拾起一朵一朵的落花,摊于掌上,浓艳,饱满,沉甸甸,携了花与露的气息。最爱那幽蓝的一朵。盛开,该是粉蓝的花瓣,极富浪漫迷幻的色彩,涂抹过艳阳,浸润过雨露,依偎过层枝碧翠;蜂蝶为伊翩然起舞;鸟雀为伊婉转欢歌;对夏蝉繁星急雨似的嘶鸣,它亦曾隐忍、涵容;清风徐来,也曾用微颤的花枝,踩着节拍,应和起舞……
⑧良辰美景奈何天啊,奈何天已垂暮,夕阳已染红了天边。宿鸟联翩,闹喳喳地返回林中摇曳的小小巢窠;人家的屋瓦上已升起淡蓝的炊烟,一缕一缕,几乎连上了暮天新出的淡黄的弯月……郊野的远方暮霭霏微,放牧的农人,晚霞镀亮了草帽的边缘,给草帽镶了一道灿灿的金边儿;晚归的老牛,咩咩的羊群,羊群背后的团团烟树……皆笼在金色的光雾之中。
⑨——是时候了,是辞别枝头的时候了。
⑩木槿花的告别,不是流水落花的飘零,惨戚;木槿花的告别,如日落西山般安然,又金石掷地般决绝。不忧伤,不泪流。甚至,不踌躇,不徘徊,藏锋敛翼,孤注一掷! 震撼敬慕之余,我珍藏了这和光同尘的落槿,又小心采撷了绝早怒放的这一朵,将之轻轻簪在鬓旁。
长空又有过雁嗈嗈②,远方的秋山寒意愈浓。待征鸿过尽,雪,就该来了。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木槿以晨为春,以昏为秋,以一日为一生;牵三连四念及自身,山河表里也不过是太白笔下的高堂明镜,人生逆旅匆匆客,朝如青丝暮成雪,又何足道哉?
(有删改)
【注释】①伊:此处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②嗈嗈(yōng yōng):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24.(3分)【理文脉】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把握文章内容,小语绘制了一张作者感情变化曲线图,请你帮助他完善。
25.(3分)【定篇章】小文觉得第④段写“小城的人们”的相关语句显得多余,不如去掉。你赞同小文的观点吗? 请发表你的看法。
26.(3分)【摄画面】请参照知识卡片和示例,为第③段或第⑩段画线内容选择拍摄镜头,描绘准备拍摄的画面,并结合画面的意蕴阐述选用此镜头拍摄的原因。
知识卡片 镜头分类 ◎远景:拍摄范围较大,有开阔的视野,用于交代主要景物或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展示广阔的场景,渲染气氛。 ◎近景:拍摄范围较小,被拍摄对象与摄影机的距离适中,用于展示人或物的整体动作或局部面貌。 ◎特写:拍摄范围更聚焦,锁定某个细节,把人或物从环境中突显出来,从而揭示内部特征。特写镜头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表现力强,易引起观众的心灵震撼。
示例:我为第①段画面的拍摄选择远景镜头。拍摄画面:晨光下轮廓渐次清晰的远山,天空中一队一队的迁徙大雁,还有广袤天宇下的草坪和穿着罗裙怅然走下石阶的“我”。原因阐述:这种远景拍摄用于交代所处的微凉、萧瑟的深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伤感、怅惘的心情。
27.(2分)【品基调】同学们在确定朗读基调时产生了分歧,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帮他们做出选择( )
A.高昂激越 B.明朗欢快 C.深沉幽婉 D.沉郁凄婉
28.(3分)【思生命】小明观看了 B 小组制作的微视频后说:“李贺‘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生平意,何名作莫愁’的诗句和这篇文章表达的生命思考相同。”请结合本文和李贺的诗句,分享你收获的有关生命的启示。
八、(60分)写作题
29.(10分)下面是两幅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海报。你作为一名动物保护志愿者,需要选择其中一幅,在小区“野生动物公益保护”活动中结合海报内容与创意进行动物保护宣传的解说。请你完成140字左右的海报解说词撰写任务。
图 1 图 2
要求:①选择其中一幅海报。②符合所选海报内容与思想。③语言生动,注意号召力与适当的抒情。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30.(5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事情,那些酸甜苦辣塑造了如今的自己,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那一天,我真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④有真情实感,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
2.ǎi ;;jiān ;;醒;;暖
3.弥慢;弥漫
4.A
5.拟人
6.D
7.D
8.B
9.D
10.C
11.B
12.(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迎神赛会;《五猖会》
14.示例:《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之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或:《琐记》衍太太心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以及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或:狡诈、心术不正)
15.示例一:同学们,我喜欢第一节课。因为这段文字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先生读书时的入神、陶醉,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陶醉于读书的先生形象(或者是刻画了先生质朴、可爱的形象)。
示例二:同学们,我喜欢第二节课。因为老师大声朗诵诗词,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老师诵读时极为投入,富有感染力,深深打动了学生。
16.示例一:“智慧课堂”入校园;示例二:我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17.D
18.颈联意为当残夜还未消退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时,江上已呈现春意; 蕴含着美好的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哲理。
19.到;③;免除,赦免
20.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你像这个样子做官,不是我所期望的。
21.小语。根据后文可知,元方认为友人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这是失信于人,所以他回答友人的问话时会稍显不悦;重读“久”有强调的意味,更凸显元方对友人久久不来的不满。或者:小文。元方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且回答问话时正在玩耍。他的答语旨在告诉友人父亲已经离开了,所以用坚定的语气读并重读“已去”是符合情景的。
22.①【甲】人要讲诚信,要有礼貌。【乙】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②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23.①【甲】人要讲诚信,要有礼貌。【乙】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②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24.①惊讶、惊心;②动情、最爱;③震撼、敬慕
25.不赞同。第④段不能去掉。因为此段写了小镇上的人们对于盛开的木槿的寻常态度(忽视、漠然、不关心的态度);与“我”对木槿花的好惊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木槿花的寻常质朴、淡然温宁的特点,更突显了“我”对木槿花的喜爱之情。
26.示例一:我选择近景和特写镜头组合的方式拍摄第③段画线句。拍摄画面:先用近镜头拍摄夕阳下、暮色里一朵朵木槿花从枝头刚毅而决绝地辞别,然后用特写镜头突显一朵木槿花噗噗有声落地的情境。原因阐述:因为画线句表现了作者的惊讶和心灵的触动。这种近景拍摄范围较小,便于展示木槿花飘落的局部画面,而特写镜头拍摄范围锁定一朵木槿花飘落的细节,更能引起读者的心灵震撼。
示例二:我选择特写镜头拍摄第⑩段画线句。拍摄画面:“我”将落在地上的木槿花轻轻捡起,很珍惜地收藏起来,又从枝头采下最早开放即将凋落的那一朵,轻轻簪在鬓旁。原因阐述:因为画线句表现了作者对落槿的震撼敬慕之情。采用特写镜头拍摄范围更聚焦,锁定“珍藏”“采撷”和“簪”的动作细节,更能传达作者对落槿的珍惜和深深地喜爱,更易引起观众的心灵震撼。
27.C
28.时光短暂,人生匆匆,我们应该像木槿花一样,怀揣梦想,孤注一掷、热烈绽放。即便朝开夕落,也要开得唯美,开得惊心动魄,这样当人生落幕时才会毅然而决绝,才能不留遗憾,洒脱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