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定时检测试题 生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定时检测试题 生物(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1-07 14: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12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定时检测
高三生物试卷
第I卷(共45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的主要致病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能分泌脲酶将尿素水解为NH3和CO2。在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前让待检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通过检测其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13CO2来诊断感染与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幽门螺杆菌通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合成并分泌脲酶
B. 幽门螺杆菌合成脲酶时所需的ATP完全由胃黏膜细胞提供
C. 感染者呼出的13CO2来自幽门螺杆菌的呼吸作用
D. 可尝试结合敏感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治疗
2. 生物膜上存在着一些能携带离子通过膜的载体分子。某种载体分子对X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选择性地携带X离子通过膜,转运机制如图所示。已知X离子可参与构成线粒体内的丙酮酸氧化酶;载体IC的活化需要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酸激酶能促进ATP的合成,磷酸酯酶能促进ATP的水解
B. 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IC分子发生去磷酸化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 图中X离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D. X离子与Pi分离后,Pi可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3. 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希尔制取离体叶绿体悬液并加入铁盐,光照后发现有氧气释放
B.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D. 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可减小实验误差
4. 被病原体感染的巨噬细胞会发生内质网应激(ERS)。ERS发生时内质网激酶PERK与分子伴侣GRP78解离,PERK发生磷酸化后催化翻译起始因子磷酸化,导致蛋白质翻译暂停;GRP78则与未折叠蛋白质结合,帮助其进行折叠。ERS的发生还可激活内质网自噬,此时蛋白Atg8a会与内质网上的自噬受体结合,启动自噬过程。Keap1蛋白可提高内质网上自噬受体的泛素化水平,促进内质网自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解离后的GRP78通过减少内质网中未折叠蛋白的堆积来缓解内质网压力
B. 磷酸化的PERK通过减少运往内质网的蛋白质来缓解内质网压力
C. 提高Keapl的泛素化水平可促进自噬受体与Atg8a的结合,加速内质网自噬
D. 自噬可将内质网内堆积的蛋白质降解并重新利用,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5. 下图表示NAT10蛋白介导的mRNA乙酰化修饰参与癌症进展的机制,(+)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②中的乙酰化修饰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
B. NAT10蛋白同时具有乙酰化催化功能及与RNA结合的活性过程
C. ①是转录,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参与
D. 肿瘤组织中NAT1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OL5A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6. 某卵原细胞正常染色体和倒位染色体由于同源区段的配对及交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倒位环,产生一条含双着丝粒桥的染色体,如图所示,“×”表示交换位点。无着丝粒片段会因水解而丢失,双着丝粒桥在两着丝粒之间随机发生断裂。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次级卵母细胞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可能是ebcAB
B. 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最多有10种可能
C. 若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Dcbe,则第二极体可能是ABCDE、adcbe和E
D. 若卵细胞基因组成是EDc,则双着丝粒桥断裂位点一定发生在c、d之间
7. 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其中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含有相关基因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中的X可能为图1中的2号或9号
B. 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9号的乙病致病基因来源于其外祖父或外祖母
C. 若11号为男孩,则其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18
D. 若11号患乙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是8号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Ⅱ异常
8.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同位素标记某个脱氧核苷酸可以确定不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 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dA—Pα~Pβ~Pγ,d表示脱氧)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
C. 分别用18O标记的水和未被18O标记的水培养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释放的氧气分别为18O2和O2,可有力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而不是来自于二氧化碳
D. 将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一半的DNA分子中含3H标记
9.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由毛细血管的动脉端不断产生,同时一部分组织液又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返回毛细血管内,另一部分组织液则经淋巴管流入血液。组织液的量与有效滤过压有关,如果有效滤过压为正值,表示有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且滤出量与有效滤过压呈正相关;如果为负值,表示有液体被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细胞的活动参与组织液的形成和维持
B. 毛细血管动脉端和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分别为正值和负值
C. 从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大部分能够被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浆
D.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会降低,而发生组织水肿
10. 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可以通过去甲肾上腺素(NE)刺激白色脂肪组织中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使MSC分泌神经营养因子(GDNF)促进淋巴细胞(ILC2)分泌IL-5,从而促进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分解,调节过程如图1。RET和ADR是MSC和ILC2上的受体,为确定这两种受体与MSC和ILC2的对应关系,研究人员利用阻断ADR的小鼠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需使用正常的小鼠作为实验材料
B. NE、GDNF和IL-5都需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C. 根据图2实验结果推测ADR可能位于MSC,RET可能位于ILC2
D. NE、GDNF和IL-5会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且作用后失活
11. 胰岛素可以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某些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正常,但体内胰岛素对InR的激活能力下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正常人相比,该患者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下降,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偏高
B. InR受损后,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提高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
C. 正常人的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D. 胰岛素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12. 辅助性T细胞(Th) 表面具有接受调控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分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Th细胞膜的必要组分,如CD28分子,主要为Th识别抗原后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号,以完成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第二类只在活化后的Th细胞表面表达,如CTLA-4和PD-1,通过与相应信号分子结合向Th发出抑制信号,阻断活化Th的增殖、分化及发挥免疫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PC 摄取处理病原体,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并传递给Th使其活化
B. CD28分子等第二信号缺失或功能障碍,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
C. CD28、CTLA-4分子在细胞表面出现时间有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癌细胞可通过PD-1抑制Th活化,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形成肿瘤
13. 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即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按照此理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制约效应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
B. 当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与个体平均重量的乘积可能是个定值
C. 种间关系尤其是捕食关系会使种群数量在变动过程中趋向恢复至平均密度
D. 地震、火灾、病虫害等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不会引发密度制约效应
14. 为衡量甲、乙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在同一地点将甲、乙两种植物种子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种植,计
算收获时的种子数比值,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M与N的关系所反映的两者之间的竞争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植物混合播种时生态位完全重叠
B. 为保证收获到甲的种子,播种比例不应小于a
C. M=b,乙植物将逐渐被甲植物淘汰
D. M=c时,甲乙两种植物收获的种子数相等
15. 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 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 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 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氧化磷酸化是指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等)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驱动ATP合成的过程。真核生物参与氧化磷酸化的酶利用氧化NADH释放的能量,先将H+泵入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产生跨膜电化学梯度。然后H+经ATP合酶(通道蛋白)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降低H+电化学梯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在氧化NADH的过程中产生水
B. H+进入线粒体内外膜间隙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 H+需与ATP合酶结合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
D. 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ATP的产生
17. 已知人类ABO血型是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A、IB、i共同决定,其中IA、IB对i为完全显
性关系,IA、IB为共显性关系。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H编码岩藻糖转移酶,催化抗原H的合成。红细胞膜上没有抗原A、B、H的个体血型称孟买血型,其生化合成途径如图1。图2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孟买血型红细胞均不能与A、B抗体结合,常被误诊为“O”型,但血浆中有抗H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确定Ⅱ-3是孟买血型
B. 由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基因型为HhIBi
C. O型血个体可以少量输血给孟买血型的个体
D. Ⅲ-2与一孟买血型女性婚配,所生女孩为孟买血型的概率为1/2
18. 赤霉素(GA) 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 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与细胞核内的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1(CRY1) 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 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D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 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D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 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19. 零增长线又称生态位边界,是一种生物在利用某些必需资源时能生存和繁殖的边界线。线上每一个点所对应的资源组合仅允许种群维持自身大小不变,若资源组合低于这个范围,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无法生存和繁殖。为探究同一地区梅尼小环藻和美丽星杆藻两个物种在不同的资源组合情况下能否共存,科学家分别研究了两个物种对两种必需资源的零增长线,如图中实线所示。已知其余条件均充足且适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两种藻类的生态位存在重叠
B. 若处于A点且没有资源补充,美丽星杆藻数量会减少,而梅尼小环藻会增加
C. 在区域②,梅尼小环藻因硅酸盐浓度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 从B点起,随磷酸盐的消耗,美丽星杆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0. 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2n=100,RR,字母代表染色体组)与团头鲂(2n=48,BB)进行育种,首次实现在脊椎动物中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亲本杂交形成多倍体(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形成杂交多倍体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 杂交种1不育,因此对自然环境中的鱼类资源干扰较小
C. 推测杂交种2可能产生了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的配子
D. 杂交种3的获得说明杂交种2与团头鲂不存在生殖隔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21. 当光照过强、超过棉花叶片需要吸收的光能时,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有关光抑制的机制,一般认为:在强光下,一方面因NADP+不足使电子传递给O2形成;另一方面会导致还
原态电子积累,形成3ch1,3ch1与O2反应生成1O2。和1O2都非常活泼,如不及时清除,会攻击叶绿素和PSII反应中心的D1蛋白,从而损伤光合结构。类胡萝卜素可快速淬灭3chl,也可以直接清除O2。下图1是棉花的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①、②、③为相关过程,PSI和PSII都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光系统复合物;图2、图3分别表示正常棉花和突变棉花绿叶中色素纸层析结果示意图(I、Ⅱ、Ⅲ、Ⅳ表示不同色素带);图4是正常棉花的色素总吸收光谱、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指不同波长光照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色素带Ⅱ的吸收光谱。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类囊体膜上传递的电子的最初供体是______。过程②和③中消耗能量的过程是______,物质A的功能是______。
(2)图2、3中,色素带Ⅱ代表的色素名称是______。通过测量不同波长光照下的O2释放量绘制的曲线是
图4所示的作用光谱。总吸收光谱与色素带Ⅱ的吸收光谱曲线不吻合的原因是______。
(3)强光导致光抑制时,突变棉花植株比正常棉花植株光合速率下降更快的原因是_____。
(4)已知Deg蛋白酶可降解受损的D1蛋白,提高其更新速度。强光下,若抑制Deg蛋白酶的活性,则光合速率会受到抑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进而影响电子的传递,使光合速率下降。
22. 某昆虫红色素的合成由等位基因A/a控制合成(AA、Aa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B/b共同控制眼色,与等位基因D/d共同控制体色。科学家为研究基因与表现型的关系,利用纯合品系X1(深红眼深红体色)、X2(深红眼白体色)和X3(黄眼白体色)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
实验 亲本 F1 F2
一 X1×X3 深红眼 深红眼:橙黄眼:黄眼=9:3:4
二 X2×X3 粉红体色 深红体色:粉红体色:白体色=3:6:7
(1)实验一中F1深红眼个体和实验二中F1粉红体色个体基因型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实验二的F2中白体色基因型(不考虑眼色)有___________种。若F2的粉红体色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体色个体占比为___________,黄眼深红体色个体占比为___________。
(2)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B/b和D/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互换)。调查方案:___________。结果分析:若___________(写出表型和比例),则B/b和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B/b和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3)该昆虫易感染某种病毒,科研人员找到了抗该病毒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将抗病基因导入实验一的F1深红眼个体中,从获得的转基因抗病新品种中筛选出了4个导入了抗病基因的转基因昆虫,分别为K1、K2、K3、K4.
①若K1、K2中各含有一个抗病基因,且K1的抗病基因与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K2的抗虫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K1与K2杂交,所得子代中不抗病个体占_______。
②若K3、K4中各含有两个抗病基因,K3与K4杂交,若所得子代的表现型(不考虑体色)比例为135:45:60:9:3:4,则K3和K4的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
23. 晕动症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或经受摇摆、颠簸、旋转等各种运动刺激后出现的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恶心、呕吐、头晕等,是一种常见的应激状态下的生理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晕动症中出现的体温下降,会刺激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分
析、综合,进而引起皮肤血管________和骨骼肌战栗等,最终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人体的胃肠蠕动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种神经交互作用于同一器官的意义在于________。晕动症发生时,产生的兴奋经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传至胃肠,进而促进胃肠蠕动导致呕吐。剧烈呕吐会引起脱水,此时机体会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使细胞外液________下降。
(3)晕动症常伴随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的增强,最终使________的含量增加,从而大大增强了机体的耐受力。晕动症发生初期,机体内TRH、TSH含量均有一定幅度升高,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随着外部刺激的停止,通过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调节使相关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为验证脑干中一组表达VGLUT2蛋白的前庭神经元兴奋是小鼠出现晕动症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分组处理,并将支持推测的预期结果填入表格。
分组处理 预期结果
将小鼠绑到旋转的转轮上 小鼠出现晕车症状
使表达VGLUT2蛋白的前庭神经元失活,再将小鼠绑到旋转的转轮上 ①________
激活表达VGLUT2蛋白的前庭神经元,②________ 小鼠出现晕车症状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组表达VGLUT2蛋白的神经元中,表面有CCK-A受体的细胞负责诱发实验中的大部分晕动行为。科研人员欲研发能缓解小鼠晕车症状的药物,为将来攻克人体晕动症做铺垫,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可能的研发方向:________(答出2种)。
24. 研究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 7 种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鸟类的物种种类数)和均匀度(各种鸟类的整体分配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
阔叶林 狼尾草 荒地 白茅 农田 鱼塘 互花米草
物种数 108 76 79 75 82 53 51
多样性(相对值) 3.488 3.185 3.293 3.184 3.030 2.679 2.857
均匀度(相对值) 0.745 0.736 0.754 0.738 0.688 0.675 0.727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鸟类多样性最低的生境是_______,原因可能是______。
(2)在互花米草生境中有如图 1 所示的食物网关系,图中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种,泥螺在该生
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原鳌虾的比例为 3:1,则斑嘴鸭每增加 10KJ 的生物量,按 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填“=”“>”或“<”)1000KJ 的生物量。
(3)克氏原鳌虾是田螺的捕食者,田螺又常以黑毛藻为食,为了研究动物间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进行了如图 2 的处理,若干天后统计平板上黑毛藻的存活率。
本实验中 d 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克氏原鳌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______,但克氏原鳌虾产生的______信息会对田螺采食黑毛藻产生影响。
(4)上述实验统计结果得到黑毛藻的存留率如图 3 所示。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克氏原鳌虾对田螺采食黑毛藻起到_______作用,且对_______采食黑毛藻影响较大。
25. 某昆虫(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让一只纯合白眼雄昆虫与纯合红眼雌昆虫多次杂交,F1中雌雄昆虫均表现为红眼,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F2中红眼∶朱砂眼∶白眼=12∶3∶1。回答下列问题:
(1)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F2中朱砂眼昆虫均为雄性,则F2中红眼雌昆虫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让F2中朱砂眼昆虫与F1红眼昆虫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单体是指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丢失1条的生物个体,其可用于基因定位。已知控制该昆虫正常翅(D)和残翅(d)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各种染色体单体(27种)正常翅的雌雄昆虫以及染色体均正常的正常翅和残翅昆虫,请设计实验判断D/d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
(4)现有Ⅲ号染色体的三体野生型和某隐性突变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过程如图。
①图中三体(Ⅲ)野生型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性母细胞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
②若F2的果蝇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时,能够确定该隐性突变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2024.12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定时检测
高三生物试卷
第I卷(共45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题答案】
【答案】AD
【17题答案】
【答案】AD
【18题答案】
【答案】AD
【19题答案】
【答案】BCD
【20题答案】
【答案】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H2O##水 ②. ③ ③. 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2) ①. 叶绿素a ②. 绿叶中除了叶绿素a,还含有其他色素,也能吸收光能
(3)该突变体棉花植株缺乏类胡萝卜素,无法淬灭3chl并清除1O2而使叶绿体受损、缺乏类胡萝卜素导致吸收的蓝紫光减少,影响光合作用
(4)Deg蛋白酶的活性被抑制后,受损的D1蛋白降解速率下降使受损的D1蛋白积累,新合成的D1蛋白无法替换受损的蛋白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相同 ②. 5 ③. 1/3 ④. 0
(2) ①. 对实验二中F2个体的眼色和体色同时进行调查统计 ②. F2中深红眼粉红体色:橙黄眼深红体色:深红眼白体色:黄眼白体色=6:3:3:4
(3) ①. 1/4 ②. K3和K4的两个抗病基因均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与A/a和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同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收缩
(2) ①.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精准的反应/使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更灵敏、有效和准确 ②. 副交感 ③. 渗透压
(3) ①. 醛固酮、皮质醇 ②. 负反馈
(4) ①. 小鼠不出现晕车症状 ②. 不将小鼠绑到旋转的转轮上 ③. 抑制VGLUT2蛋白的表达、研发与CCK-A受体结合的单克隆抗体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鱼塘生境 ②. 植被单一且人类干扰比较大
(2) ① 4 ②.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③. <
(3) ①. 环境因素引起的黑毛藻生长或死亡 ②. 克氏原鳌虾对田螺的直接捕食 ③. 化学
(4) ①. 抑制 ②. 小田螺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基因自由组合 ②. 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为9∶3∶3∶1的变式
(2) ①. 6 ②. 红眼∶朱砂眼∶白眼=6∶5∶1(或红眼雌昆虫∶朱砂眼雌昆虫∶白眼雌昆虫∶红眼雄昆虫∶朱砂眼雄昆虫∶白眼雄昆虫=6∶5∶1∶6∶5∶1)
(3) ①. 让残翅雄(雌)昆虫分别与27种正常翅单体雌(雄)昆虫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 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正常翅∶残翅=1∶1,则D/d基因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若子代全为正常翅,则D/d基因不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
(4) ①. 8或10 ②. 野生型:隐性突变型=5: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