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守正”,就是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历史作出的选择和结论;“创新”,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勇于进行实践创新。守正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质,又符合新时期我党一贯坚持的品质。
唯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恪守正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要实事求是,要求真务实。唯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革故鼎新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进入新时期更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
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守正,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从而为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依托;创新是守正的发展和升华,只有不断创新,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获得不竭发展动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守正。
(摘编自《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材料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内核和标识。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绵延不绝,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因此,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将中华文明的厚重展现给世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源头活水工程,也是摆在我们宣传文化战线和对外传播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要通过融通古今中外的正确价值观引领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用“导向金不换”,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18字”既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高度一致,又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连接,做到了融通古今中外。只有在这样的正确价值观引领下讲好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才会被当代人理解与传承,才能塑造更多为世界所接受的中华文化形象。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还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思维看待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部分进行“瘦身”,对“精华”部分加以提炼、重组、整合,在深入挖掘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予以精准扬弃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寻求当代人类最需要的文化共识和共同价值。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促成全时空、跨终端,超链接、可触控的沉浸式全媒体传播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将传统媒体承载的形式单一故事在多个渠道上可最终组合成全媒体形式的故事。“海昏侯刘贺祭祀的一天”故事IP塑造,先就是从生产短视频口述故事形态入手,逐渐覆盖图文,小说、网剧、电影等全媒体故事形态,最终组合实现全媒体故事IP,而非一种故事形态产品的重复传播。
最后还需要注意差异性,通过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求,落实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因人制宜,就是正视海外受众与国内受众所处的环境,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差异,量身定制恰到好处的话语表述方式,使故事被听懂、被记住。因地制宜,借助一些接地气的日常生活表现形式和素材,充分挖掘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故事,让受众感兴趣,有兴趣。因时制宜,就是加强监测、分析、研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随受众喜好变化,打造符合海内外受众口味的中国文化故事。
(摘自李薇《光明日报·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材料三:
一张由我国专业团队制作、专门为欧美观众打造的最美“文化名片”——纪录片《四季中国》借助新华社CNC海外渠道和国内各大媒体平台在春节之际同步推出。该片以最真实的老百姓日常生活生产画面向外国观众揭示了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将天文气象的变化与天文、农业、物候和民俗等结合,展示出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善于创造的民族特点。在该纪录片中,英国主持人江森海亲自参与各地的活动,通过他特有的西方式思维、视角来解释二十四节气,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降低了欧美受众的接受门槛,增加了作品的对外影响力。再加上该片背景音乐与国际接轨,为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定制;每一集片头都有精美的传统中国风动画,这些都让外国观众兴趣十足,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节选自《四季中国》纪录片简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只有坚持守正,才能确保各项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B.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必须要辩证客观地对待传统文化,这与鲁迅在《拿来主义》中的观点一致。
C.“海昏侯刘贺祭祀的一天”通过多渠道组合成全媒体故事IP,就不再是一种故事形态产品。
D.外国观众通过《四季中国》的内容、音乐、片头动画,沉浸式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魅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强调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既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符合我党优良品格。
B.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如何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C.从材料三中江森海介绍二十四节气给西方人的成功案例看,传播的思维、视角是最重要的考量。
D.三则材料都以“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对象进行阐发,但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3.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B.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庄子·养生主》)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笃守正道,以新致胜。(《道德经》)
4.“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和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品质,请结合材料一具体说明。
5.班级拟开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研讨活动,希望你能以《四季中国》为例来发表演说。请你结合材料二的有关内容,列出演说提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毛利先生
[日]芥川龙之介
初见毛利先生,是在他就任当日下午。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前所未有的肃静。开门进来的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节日里杂耍的小丑:光溜溜的秃头与教科书上画的鸵鸟蛋毫无二致;古怪的晨礼服名副其实古色苍然,几乎令人忘却曾经是黑色的;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艳的紫色领带。
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然而,先生和善而苍白的圆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诸位!”我们从未享受过“诸位”的待遇,屏息等待长篇大论。然而毛利先生环顾了一下教室,什么也没说,嘴角神经质地颤动,那有点像家畜的兴奋的目光不时流露出烦躁不安的神情,似乎有所恳求。
“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开场白结束得如此突然,令我们非常失望。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那学生站起来,以东京中学生所特有的机灵劲儿译读了一节。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先生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音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
然而,当先生开始译读时,失笑声此起彼伏。他的日语词汇竟少得令人难以相信他是日本人:“鲁滨孙终于决定饲养……什么呢?就是……动物园多得很……对,是猴子。”
连猴子都这样,碰到稍复杂些的句子,不兜几个圈子,简直就找不到恰当的译词。先生频频把手放到领口,迷惘地抬起头,慌慌张张地瞥我们一眼,立刻又两手摁住秃脑袋,把脸深深地埋在桌子上。本就矮小的身子,犹如一只泄了气的气球,窝窝囊囊地缩成一团。笑声越发肆无忌惮,连最前排的学生也公然哄笑起来。
课间号起,我们哄堂大笑,故意模仿先生的姿态和声调,甚至连身为班长的我,也由五六名同学簇拥着,扬扬得意地指点先生的误译之处。
“今早我坐电车,看见先生坐在正中间。可是临近换车的地方,他却高声叫唤‘售票员,售票员!’,我觉得又好笑又难为情。”
“听说他一到雨天就身着西装,脚穿木屐来上班。”“老是挂在腰下的白手绢包儿,八成是盒饭吧?”“听说有人在电车上看见他抓住把手时,毛线手套上全是窟窿。”
有天早晨,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授《人生颂》。没有人认真听讲,邻座的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正讲着,先生忽然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诸位还不了解人生,唯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对人生洞若观火,但苦恼的事也多。就拿我来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学费怎么办……”大家又窃笑起来。邻座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学英语的,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说完,他竭力绷着脸,怒不可遏地坐回座位上。
我从未见过那般难堪的表情,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家畜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低三下四的神情。他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
“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我错了,好吗?”
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上衣的肩部和腰部的磨损处,更加显眼了。每低一下头,他的秃脑袋越发像鸵鸟蛋。柔道选手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藏在下面的小说来了。
先生比平日更加语无伦次地专心翻译那朗费罗的诗句。“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气色很坏的圆脸上冒着虚汗,像是不停地哀求着什么。然而,像我这样无所顾忌地打哈欠的人也不在少数。矮小的先生不停地挥舞着教科书,声嘶力竭地喊道:
“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
一学期过去,再未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我们甚至连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连先生存在本身,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秋天,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品尝着咖啡,漫不经心地打量眼前那面镜子。
镜中一位顾客让我吃了一惊。虽只是侧脸,但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古色古香的晨礼服,永是紫色的领带……
尖嗓门依然如故,忙不迭地给服务员们讲解着什么。“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
桌上摊放着一本书。毛利先生不停地用手指戳着那一页,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服务员们挤在一起,个个聚精会神。
“什么?关系名词?没有所谓的关系名词。是关系代词吗?对,对……”
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温情,悄然起身,那气色很坏的圆脸向这边转过来,家畜般的眼神同我的目光在镜中相遇。然而,先生的目光里未浮现故旧相遇的表情,有的只是那恳求什么似的可怜神情。我默默走到账房去付款。
“那边有人在教英语,是咖啡馆请来的吧?”
“哪里是请来的,不过是每天晚上过来教教。听说是个老朽的英语先生,哪儿也不聘他,大概是来消磨时间的吧。要杯咖啡,就在这儿耗一晚,我们并不欢迎他呢。”
我好像现在才理解先生。刹那间,不知该哭还是笑。我竖起大衣领子,匆匆离开咖啡馆。先生在亮得使人心寒的灯光下,依旧扯着尖嗓门。
“因为这个词代替名词,所以叫代词。代词,懂了吗?”
(刘光宇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摘自鲁迅《孔乙己》)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且没有变化,这凸显了毛利先生生存状况的窘迫和对教育的坚守。
B.毛利先生课上以自己的人生为例,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柔道选手”指责毛利先生时怒不可遏的样子只是恶劣的伪装,他有此行为并不是因为担忧学业。
D.《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己》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随意给他取的绰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对毛利先生的描写,主要从叙述者自身眼光直接观察,同时加入周围人物的反应、见闻等间接刻画,主人公形象丰富饱满。
B.小说抓住典型细节,并以复现的方式突出人物个性,“家畜般的眼神”在不同场景下反映出兴奋、乞求、悲伤的情绪,但都突出了目光的呆滞无神。
C.小说将笔墨集中在初识先生、讲授《人生颂》、咖啡馆重逢三个场景上,这既是作品的重要节点,又是“我”认识人物的节点,选材精当,要言不烦。
D.学生的嘲弄是毛利先生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写出毛利先生遭到学生质问后的惊慌失措,也暗含了先生的自我剖白。
8.小说结尾说“我好像现在才理解先生”,“我”之前与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有哪些不同?请简要加以概括。
9.有研究者考证,鲁迅《孔乙己》的创作曾受到本文启发。试比较两部作品的结尾,同为年轻人的“我”,对主人公——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上》)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至杀不辜A人也B扡其衣裘C取戈剑者D其不义又甚入人E栏厩取人马牛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豚,指鸡和猪,古时农家所养的禽畜。豚也指猪,与豕相比,豚指的是小猪。
B.仁义,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意为仁爱和正义,孔子曰舍生取义,孟子云杀身成仁。
C.什一,古代十分税一的赋税制度,数字用法与《促织》中“冀有万一之得”相同。
D.今兹,意即今年,这里“兹”的意义与《墨子》中“兹甚”的“兹”的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的君子都懂得谴责杀人这样的错误行为,但对于大行不义攻打别人的国家,反而大加赞美,他们确实不知道这是不义的。
B.戴盈之认为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目前还做不到,而且请求孟子不要把这种做法放在心上。孟子不赞同这样的看法。
C.《非攻》一文,体现了墨子的独特风格,语言浅显,逻辑严谨,层次井然,在论证中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D.《孟子》的论辩艺术,表现在善于抓住对方观点的疏漏,触类旁通,引申发挥,让对方理屈词穷,这在选文中可见一斑。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14.两篇文章都围绕“不义”展开论述,所持观点有何不同?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竞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15.下列对《乌江项王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行人对项羽的膜拜,诗人提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问鬼神”而不问人,是因诗人认为人们并没有正确评价项羽。
B.颔联提及鸿门宴和巨鹿之战,认为此为项羽之过
C.尾联说江面的楚歌不仅为了招屈原之魂,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D.诗人以诗笔论史,并不直言项羽的千秋功罪,而以冷隽之笔致出。
16.同样是凭吊项羽,《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联想到《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强调榜样的作用,又强调反思的意义。
(2)《过秦论》中,贾谊叙述秦国“致万乘之势”后确立霸主地位的一句是“_________”且在文末用“_________”揭示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3)“雨”是古诗中的重要意象,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借“雨”来表达诗人愁绪的诗句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当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就会有许多的文字趁热跟进,人们把这称为“热点写作”。对于这种行为,有种最常见的指责是急功近利,博人眼球。
这种指责很容易驳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告诉人们,正义不仅本身值得追求,其结果也往往合乎欲求。一种正当的技艺不仅有其独特的追求,A______。正如医生要追求医术高明、救死扶伤,而这种追求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声誉与可观的收入,这没有什么不道德。但如果医生只是追名逐利,为了名利可以放弃医疗职业本身的追求,那么医生也就不再是医生,他放弃了医术这种特定的技艺。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有技艺本身的追求,也能带来附随的名利。B______,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是写作。人们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通常的情况是为了好事去努力,就有可能得到所附随的前程。但如果“只为前程,无所谓好事”,也可能既无好事,又无前程。因此,C______,没有什么不道德,但名声只是写作的附随结果,而非自然结果,不能为了名声而去写作,否则不仅不道德,也使得写作不再成为一种独特的技艺。
18.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粗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字“蜀”曾多次出现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
B.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C.一个组织也送来信和礼物,还称我是“活菩萨”。
D.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从古至今,图书馆作为收藏保管书籍及其他纸质文献资料的重要建筑,被视为知识的宝库和文明的殿堂。图书馆门口延伸至主入口的“知识的阶梯”,让前来求知的人们难免多费些腿脚,望“阶”兴叹。其实,抬高的入口加上费膝盖的台阶,并非是建筑设计师们的刻意刁难。
为了馆内空间的合理配置,一些图书馆选择将内部业务房间设在底层,利用架高的主层,将内部工作空间与一般读者使用的空间隔离开,实现不同使用人群的分离,避免相互干扰。有的图书馆会选择将密闭书库放在建筑的下部,处于半密闭或者全密闭的状态,这样做有利于书库防尘,同时传热和散热少,室内微环境较为稳定、凉爽、干燥。
①不仅图书馆能满足特定的需求,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造。②作为文化建筑的一种,图书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社区、学校的文化窗口。③阶梯搭配主楼体的设计从视觉上产生庄重感,可以增加图书馆的象征性功能。④许多高等院校往往将庄严肃穆、气势雄伟的图书馆放在校园突出的位置,借助特定的建筑设计,成为校园的地标。
“书山有路勤为径”,来都来了,爬个五六七八九十级台阶问题也不大吧!
20.材料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简析画横线句中6个数字连用的表达效果。
22.文中“望‘阶’兴叹”一词是“望洋兴叹”的仿词,你认为仿得好不好,为什么?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子罕》有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高标准、严要求。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认为,什么是“我”,是最大的问题,此处的“我”应是“不自以为是”,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己与周围人的观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C
解析: C.“就不再是一种故事形态产品”错。材料二原文说的是“组合实现全媒体故事IP,而非一种故事形态产品的重复传播”。而不是说就不是故事形态产品。
故选C。
2.答案: A
解析: B.“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材料二由首段“文化”引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后面从四个角度分述“如何讲好”为总分结构。
C.“传播的思维、视角是最重要的考量”中的“最重要”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通过他特有的西方式思维、视角来解释二十四节气,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降低了欧美受众的接受门槛,增加了作品的对外影响力”,并没有说传播的思维、视角是最重要的考量。
D.“三则材料都以‘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对象进行阐发”错。材料一的论述中心是“守正与创新”。
故选A。
3.答案: D
解析: 由“守正创新,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品质,又符合新时期我党一贯坚持的品质”“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守正,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从而为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依托:创新是守正的发展和升华,只有不断创新,人们的各项活动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获得不竭发展动力,从而才能更好地守正”可知,材料一强调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A.讲守正。
B.讲守正。
C.讲创新。
D.讲守正和创新。
故选D。
4.答案: ①守正创新,承袭了中华民族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精神。历史证明,它是中华民族赢取进步的精神动力。
②守正创新,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质,必将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产生巨大作用。
解析:
5.答案: ①内容展现正确价值观:《四季中国》展现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善于创造的民族特点,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②视角辩证且发展,寻求当代人类共同价值:《四季中国》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天文气象与物候、民俗的结合,在当下仍有意义。
③依托信息技术支持,打造全媒体形式:《四季中国》借助新华社CNC和各种媒体平台,传播便捷且广泛。
④注重差异性,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四季中国》选用英国主持人用西方式思维、视角、语言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片头有精美的中国风动画,便于海外观众接受。
解析:
6.答案: A
解析:
7.答案: B
解析:
8.答案: 之前对毛利先生认识:①老朽寒酸,滑稽可笑;窝囊懦弱,低三下四;③教学水平低下,教书只是为了谋生。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①操守严谨,孤独寂寞,不为世人所理解;②尊重学生,认真负责;③不计回报,以教书为生命的意义。
解析:
9.答案: 不同:《孔乙己》里的“我”面对孔乙己的不幸只是做冷冰冰的事实陈述,态度冷漠;《毛利先生》中的“我”目睹了先生的不厌其和服务员们的聚精会神,产生了温情,理解了先生。
原因:①《毛利先生》中的“我”现在的所见和感受与当年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从而认识到自己先前行为与认识的错误;心生愧疚,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反思;②《孔乙己》中的“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嘲笑孔乙己的环境里,逐渐被同化为麻木冷漠的庸众一员,寄寓了作者对社会深刻批判。
解析:
10.答案: BCD
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12.答案: B
解析:
13.答案: (1)请允许我(慢慢地)减少吧,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就停止了。
(2)比如堆一座山,就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解析:
14.答案: 墨子的观点是不义有大小,攻国是大不义;孟子的观点是知其不义应及时改正。
解析:
15.答案: B
解析: B.“颔联提及鸿门宴和巨鹿之战,认为此为项羽之过”错,“船沉巨鹿竞亡秦”,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加速秦的灭亡,是赞扬项羽的功绩。
故选B。
16.答案: 同: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
异: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功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解析: 从“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见,诗人对项羽功业的赞美之意,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是赞美之意;
但“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中,也包含了对项羽爱恨交织,他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也在楚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但作者仍旧愿意为他招魂,足见作者对他的怀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对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讽刺。
17.答案: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序八州而朝同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小楼一夜听春雨,/夜阑卧听风吹雨
解析:
1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标点符号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处的引号特定称谓。
A.表示强调。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指的是好心肠、热心肠的人。
D.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D。
19.答案: ①也能带来附随的好处
②但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名利
③写作带来名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有关联词“不仅”,所填内容应有相匹配的关联词“也”,再结合后文“医生要追求医术高明、救死扶伤,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声誉与可观的收入”可知,这里指的是“正当的技艺”附随的好处,故可填:也能带来附随的好处。
第二空,后文有关联词“那么”,所填内容应有相匹配的关联词“如果”,再结合前文“为了名利可以放弃医疗职业本身的追求,那么医生也就不再是医生,他放弃了医术这种特定的技艺”可知,此空是说写作和医术一样,不能“为了名利可以放弃医疗职业本身的追求”,故可填:但如果写作只是为了名利。
第三空,依据后文“但名声只是写作的附随结果,而非自然结果,不能为了名声而去写作”可知,这里是说“名声”与“写作”的关系,结合上文“写作也是一种技艺,它既有技艺本身的追求,也能带来附随的名利”,可知其关系是写作会带来名声,故可填:写作带来名声。
20.答案: ①将“不仅”移至“图书馆”后;④“成为”前加“使其”
解析: ①“不仅图书馆”语序不当,前后句子主语一致,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面,将“不仅”移至“图书馆”后。④“成为校园的地标”偷换主语,“成为”前加“使其”。
21.答案: 6个数字连用,体现台阶之多,有拾级而上的画面感(节奏感),有亲切诙谐的意味。
解析: 6个数字连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图书馆台阶多和高,读来有拾级而上的画面感和节奏感,突出了读者在攀登台阶时的辛苦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阅读的迫切性,对知识的渴求和追求,身是累的,但心是愉悦和向往的,有亲切诙谐的意味。
22.答案: 示例一:仿得好。巧妙借用原词的意义,契合文中情境:给人新鲜活泼的感觉。
示例二:仿得不好。原词中的“望洋”为联绵词,本义为仰视的样子。而“望阶”是动宾短语,仿词是对原词的错误解读。
解析: 仿得好。“望洋兴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巧妙借用原词的意义,契合语境图书馆台阶高费腿脚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读者面对台阶时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表现力,给人新鲜活泼的感觉。仿得不好。原词中的“望洋”为联绵词,不可分开理解,本义为仰视的样子。而“望阶”是动宾短语,望着台阶,仿词是对原词的错误解读,容易造成成语的以讹传讹,是不规范用语。
23.答案: 略
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四点标准要求,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第二段是李泽厚先生对这四点的解读,重点突出对“我”的解读,这里的“我”是“不自以为是”,既是不自以为是,也是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考生可以选择四个角度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如从“毋意”的角度出发,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有真凭实据,不能凭空测,不胡乱揣度,否则会引起种种矛盾、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从“毋必”和“毋固”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自己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不应独断、固执己见,要广泛听取周围人的意见;如从“毋我”的角度切入,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即要换位思考,多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
写作要求部分,“当代青年”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结合你对自己与周围人的观察”明确了写作内容方面的指向。由此可知,考生重点要分析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四点要求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行文构思上,可以引用孔子的名言,也可以概述材料的内容,以此引出自己的观点,如“求真务实,方能不负使命”;接着结合孔子的名言阐释“毋意”这一概念,之后从怎么做的角度阐述;最后联系当代青年的身份,明确态度,同时呼应开头。
立意:
1.从毋意的角度:求真务实,不凭空臆测。
2.从毋必和毋固的角度:广泛听取他人意见。
3.从毋我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