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体育水平三跨学科单元学习设计耐久跑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体育水平三跨学科单元学习设计耐久跑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5-01-13 09: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体育水平三跨学科单元学习设计耐久跑
本案例围绕跨学科主题“钢铁战士”(水平三)进行活动设计,通过模拟“长途奔袭,火速增援”的场景,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综合运用国防教育及历史、地理、语文、音乐、美术、英语等知识技能。
一、单元概况及学情分析。
单元概况:
“长途奔袭,火速增援”以边境冲突为背景,引导学生模拟不同地形地貌,开展各种耐久跑学练。本案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针对不同险情的应急预案及长途奔袭场景,并进行演练。本活动分为课外和课内两部分:课外活动主要是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等;课内活动主要是小组创编多种形式的耐久跑、学练耐久跑动作技术、进行展示与交流等,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水平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大多介于12-13岁,他们生长发育尚未完全,骨骼较软,骨骼肌力量尚有不足,但已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基本拥有完成本案例的身体素质。
二、单元教学目标与育人价值。
单元教学目标:
①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等知识,了解冲突的历史渊源和边境地理环境。
②演绎“长途奔袭,火速增援”场景,提高计划与设计、组织与协调、沟通与表达、决策与反思、探究与创新等能力,增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③在模拟“长途奔袭,火速增援”的过程中,掌握耐久跑的呼吸节奏,提高在不同地形地貌下的耐久跑能力;增强对耐久跑的兴趣,锤炼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等优良品质,发扬舍身卫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育人价值:
①通过指导学生合作创编不同地形地貌下的多种耐久跑练习,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②通过创设边境冲突情境,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通过创设“长途奔袭,火速增援”情境,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设计思路及单元整体设计:
“长途奔袭,火速增援”以边境冲突为背景,引导学生模拟不同地形地貌,开展各种耐久跑学练。本案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运用与国防相关的历史、地理、信息科技等知识;在国防模拟演练活动中,结合不同地形地貌学练与耐久跑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用语文、英语等知识学练与人交流、交往。本活动可以由体育教师独立实施,也可以协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完成。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了解边境冲突的历史背景,观看相关视频。
学生活动:
①通过网络了解边境冲突的历史背景。
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历史、地理、信息科技等知识思考和分析边境冲突的过程。
教师组织:
①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边境冲突,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冲突背后的多种原因。
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活动意图:
①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边境冲突,尝试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焕发爱国热情。
②尝试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解决问题,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探究活动中。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长途奔袭,火速增援”。(学练耐久跑)
学生活动:
①了解在各种地形地貌下耐久跑的技术要领,提高对耐久跑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克服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
②学练耐久跑。
③灵活设计各种跑的形式(如变速跑、结伴跑等)、路径和游戏规则(如定向越野等);小组合作,互相激励,帮助同伴克服对长跑的恐惧心理。
教师组织:
①导入“长途奔袭,火速增援”的情境:前线敌军经常来犯,后援部队必须勤学苦练,随时行军增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耐久跑的技术要领。
②在学生自主学练耐久跑动作技术时,及时给予耐久跑过程中调整呼吸节奏的指导。
③引导学生在已学动作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创编耐久跑的游戏方法和规则;关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信。
活动意图:
①通过对各种地形地貌下耐久跑技术要领的了解,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②通过耐久跑,发展心肺耐力等体能。
③通过创编新的游戏,发展实践创新能力,锤炼团结协作、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模拟实战演练:还原边境冲突事件中我军“长途奔袭,火速增援”情境。
学生活动:
①了解某次边境冲突中我军增援部队的具体情况(包括增援距离、增援时间等)。
②设计增援路径,确定增援目标,模拟在各种地形地貌下增援的情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耐久跑的距离)。
教师组织:
①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某次边境冲突中两军对垒的情况,将故事背景融入教学情境中。
②引导学生模拟增援部队紧急集合,快速增援。(耐久跑)。
③提示学生在增援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及对抗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活动意图:
①通过对某次边境冲突的模拟实战演练,了解此次边境冲突的真实历史,讲述英雄事迹,涵养家国情怀。
②发挥想象力,模拟火速增援场景,体验运动过程,发展体能。
第四课时
学习任务:不同险情的应急预案及实施。
学生活动:
①根据实战需要,重新进行多点兵力布局:以校园场地为基础,模拟绘制边境平面图。设计同一险情多方增援的方案:从不同的地点出发,运用耐久跑快速增援到指定地点。
②营救在冲突中受伤的我军指战员,运用健康教育知识对受伤队员进行紧急处置,运送伤员。
③结合激情昂扬的音乐,创设一方有难、多方增援的情境。
④课后作业:围绕这一事件讨论对于这次模拟演练的感想,各小组根据评价指标自评与互评。
教师组织:
①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合理布置应急场景。
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创设的场景中。③根据背景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战斗热情,引导学生合理调整节奏,增强耐久跑能力,并掌握紧急营救方法。
④引导学生根据应急预案与实施情况,评选出优秀增援团队,说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意图:
①通过布置应急场景,了解边境地形地貌,增进对相关历史和地理知识的理解。
②通过参与模拟增援情境的活动,学习运动损伤及常见意外伤害的简单处理方法。
③在增援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克服耐久跑的极点,学会“第二次呼吸”,锤炼勇敢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
④综合运用国防教育及历史、地理、语文、英语、信息科技、艺术等知识,发展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