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宇宙的边疆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一
作者:卡尔 ·萨根
新课导入
近些年科幻剧很多,《流浪地球》《三体》 …… 星辰大海浩渺无边 ……
你是否想过,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
的一粒尘埃,而我们所了解的宇宙也只是冰山
一角 今天,我们将跟随《宇宙的边疆》 一起,
跨越星际的边界,探索那些未知而又令人向往
的宇宙角落。
把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 关于宇宙的基础知识。
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归纳每 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品味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加入的
议论、抒情语句,理解作者对 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素养目标
01 整体感知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 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 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 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 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 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 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 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 的星球》等。
卡尔 · 萨根(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 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
“ 公 众 科 学 家 ”。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 · 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宇
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同时,他 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 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 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 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书即节 选自该书。20世纪末,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科 学技术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学科技、用科技,吸收世界先进 科学成果,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外国科技著作。在这种背 景下,《宇宙的边疆》被翻译介绍到我国,后被收入教材中。
宇宙的边疆
本文是一篇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
说明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题目说明宇宙的范 围、构成等问题
宇
宙COSM
S
宇 宙; 祭
题目解读
文体常识——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 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根据被解释的对象的不同,解说词可分为
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用于吸引 游客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 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散文手法,既有 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 真挚浓郁。用于科普影片、新闻纪录片的 解说词,则多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
文体常识——解说词
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 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 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 题。
(2) 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 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 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 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 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先后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产品
制作、历史发展、人物成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 这种顺序。如《核舟记》就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 序来写的。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 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从 概括到具体,或从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文体常识——解说词
解说词是一种实用性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第一部分(第1-6段):介绍宇宙的广阔并说明人类探
索宇宙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部分(第7-16段):漫游宇宙。对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做了解说。
第三部分(第17-18段):回到地球。解说人类与地球 及宇宙的关系。
梳理结构
标志性语言: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
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太阳系(1光年) 行星。
宇宙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 行星。
离地球80亿光年
离地球200万光年 离地球4万光年
离地球1万光年 回到浅蓝色星球
7星云
10本星系群
11银河系
15慧核
17地球
思考1:从文中画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并指出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由远及近
探究文本
好处: (1)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
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 空间概况。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也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 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 者的思维习惯。
(3)由宇宙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这样的顺序 和作者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家 园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 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认识相契合。
(1)课文的介绍顺序,
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 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 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 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2)这是电视片的解说 词,从摄影的角度看,先 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 先局部后整体表述容易混 乱,视觉画面也不协调。
思考2:作者为什么用空间顺序来写 有什么好处
探究文本
开篇引用这两段话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
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引用帕斯卡尔的话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动力源于 自我的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好大喜功”;
(2)引用赫胥黎的话则显示作者非常谦逊,作者认为 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 分依然显得特别渺小,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宇宙的 无边和浩渺。
思考3:文章开头引用的两段名言有什么作用
第2段: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第4段:地球的表面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已经开始向 大海涉足。
第6段: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
第7段: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 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第8段: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永恒的产物。
思考4:宇宙的边疆在哪里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探究文本
打比方。作者将整个宇宙比作“大海”,将地球表面比作“海
滨”,形象地写出了宇宙的深广;将人类开始重视对宇宙的探索 比作“开始向大海涉足”,并用“海水……溅湿我们的踝节”比 喻目前我们的认识与研究还很浅显,亟待深入。语言表达生动形 象,富有趣味性。
①列数字。准确说明了光速之快、宇宙空间之广大、
天体间距离之远,寻常的长度单位对于研究宇宙已无 意义。“约”字更体现出语言表达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②下定义。“光年”的定义体现出专业性,突出解说 词专业的特点。
18.6万英里、约30万 千米、7倍、8分钟、8 光分、10万亿千米、1 光年 ……
思考5:第4、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简要分析。
地球的表面,就 是宇宙汪洋之
滨 ……
本段主要采用列数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第5段
第4段
探究文本
内容:①介绍了星系的构成与数
量。②由星系中“行星的数量跟恒星 的总数大概一样多”推测,除地球外,
“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作用: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引发 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
思考6:第9段介绍了“星系”的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探究文本
(1)主要从密度和体积、存在形式、亮度、亮度的稳定 性及光的色彩等方面对宇宙中的恒星做了详细的说明。
(2)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如不同的恒星有着 各自的特点,最典型的是写不同“年龄”的恒星发出不同 颜色的光:蓝光——年轻、黄光——中年、红光——老年、 白光或黑光——奄奄一息等。分类说明,深入浅出,有助 于观众迅速了解恒星的相关知识,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思考7:第12段从哪些方面对宇宙中的恒星做了详细的说明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探究文本
① 不是。本段重点介绍银河系中许多恒星都极可 能跟太阳系有着相同的运行模式和存在形式,按理说 也应该有和我们相似的高级动物。但到目前为止并没 有探知到明确的结果,所以这些都是作者的合理想象。
② 否。表推测的副词,既恰切地介绍了目前的已 知结论,又能引发观众对宇宙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 合理又合情,准确又精当。
思考8:第13段解说的是不是画面展示的内容 作者多次运用“可能”“大
概”“也许”等副词,是否有失说明文表意的准确性
探究文本
①“有幸”一词表明对人类生于地球的庆幸与感恩。
②“这里有……有……有……还有……”,用排比句 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③ “许多这样的星球”指像地球一样存在的星球,这 其中应该有无穷的秘密,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④ “家园”在这里指宇宙,它表明作者对自己作为人
类一员充满了自豪感,并产生了认识宇宙、探索宇宙
的强烈愿望。
探究文本
思考9:第18段表达了作者对地球及整个宇宙哪些丰富的情感
03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
讨论1:从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①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有典雅的事实, 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它是一个无限永恒 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 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
② 宇宙真空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
③“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④ 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可能有许多 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
⑤ 有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
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 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 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 来说更是无关紧要、微不足道 的;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 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 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 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讨论2:作者对人类有怎 样的认识
讨论3: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课文介绍了大量关于宇宙的知识,但作者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了大量的 议论和抒情,如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都有深刻的哲理与浓郁的感彩,并 且和文章主体简洁易懂的说明性文字相得益彰,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 识与热爱。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
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 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对宇宙的说明,
反而使说明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合作探究
例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
长”“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千米(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用 确切的数字来说明光传播的距离之长,能够让人们有确切的印象,另外“约”字 的运用,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能够看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文章按照空间顺序,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写作特色
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②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科学规范。
写作特色
③说明中融入议论、抒情,使文章内涵丰富,具有人文色彩。
作者用通俗浅易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无穷 奥秘和久远历史,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解说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人们探索宇宙 的欲望。如“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 造的永恒的产物”。
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
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出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 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 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着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④说明中运用拟人手法。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
说词,也是一篇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
普说明文。文章采用空间顺序,主要向 读者介绍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 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 推测宇宙生命的存在,作者向人们展示 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起了 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文章主旨
解析:“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说法错误,文中是作者
明努力不会白费。 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并没有说“已经证明”。
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是用来丈量天体之间的距离的,也是目前 最大的长度单位。
D.由于地球在天体中不具有“典型”性,我们目前基于地球获得的知识,因而 也不具有普遍性 。
当堂检测
1.下列对《宇宙的边疆》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现在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目前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基 于对地球的认识。
B.在探索宇宙方面,我们可能还十分“幼稚”,但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