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秋日的大运河森林公园,金黄的落叶铺满了鹅卵石小径。孩子们脸上yáng yì 着喜悦,尽情地追逐嬉戏,上了nián jì 的老人们在长椅上悠闲地聊天。几只鸭子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偶尔有wán pí 的鱼儿跃出水面,一切都让人感觉那么shū fu 。
2.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雀(qiǎo) 嫩茎(jīng) 溃败(guì)
B.宁(nìng)可 洞穴(xué) 即使(jì)
C.殷(yīng)切 分量(fèn) 违抗(wěi)
D.哄(hōng)堂大笑 成熟(shú) 角色(jué)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寒风凛冽,鹅毛般的大雪随着北风漫天卷地而来。
B.神话故事中的哪吒三头六臂,本领十分高强。
C.盘古开天地后累得精疲力竭,最后倒下了。
D.刚上幼儿园的表弟鹤发童颜,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
4.本学期学了好几个用“待”组成的词语,请结合语境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A.招待 B.等待 C.期待
(1)我去朋友家做客,受到了热情的 。
(2)经过漫长的 ,黄豆终于发了芽。
(3)对能上台表演这件事,我已经 了很久。
5.你能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吗?连一连。
狗 鸟 马 鱼 牛 虎
巢 洞 塘 厩 穴 棚
6.日积月累。
(1)当你身处一个复杂的环境中,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时,你会想到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
(2)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 , ”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渴望。
7.本学期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我国探月工程,命名“_____”,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意在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的决心。( )
A.北斗 B.悟空 C.祝融 D.嫦娥
8.我们通过阅读了解了许多神话人物。除了牺牲自己开天地的盘古, 的精卫和勇敢不屈盗取火种的 外,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再介绍一位神话人物,写出他(她)的事迹和精神。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藜麦
【材料一】印加文明的“粮食之母”
藜麦故事的开端,要从安第斯山脉出发。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南半球第一高峰。它镶嵌在南美洲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多千米,平均海拔3660米。安第斯山的高原地区并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但藜麦是个例外:它耐寒、耐旱、耐盐,强大的适应性让藜麦成功在此扎根。上万年前,安第斯山脉南部已有野生藜麦广泛生长,至今山脉间散落的藜属植物,也被证明是藜麦的祖先或野生近亲。穿越安第斯山脉的喀喀湖流域被植物考古学家认作藜麦的发源地。
安第斯山人认为藜麦是太阳神赐予他们的食物,因此他们也有藜麦崇拜。在印加璀璨文明留下的文化礼仪、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常常能看到藜麦的身影。时至今日,对于安第斯山区的原住民和印加人的后裔(yì)来说,藜麦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从出生、人生重要仪式、重大节日和宗教活动,到每日的饮食烹饪,都少不了藜麦。可以说,藜麦贯穿了安第斯山人的文明,也贯穿了安第斯山人的一生。
【材料二】藜麦成我国“健康新宠”
我国的藜麦种植从青藏高原开始。1978年,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农科院首次引入藜麦进行试验种植研究,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时,西藏境内已有小范围种植成功的藜麦。21世纪初的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带,出现了一片片人工种植成功的藜麦田。之后十年,规模化的藜麦种植在山西和甘肃等地出现。
近些年,藜麦也被引种到北京的房山区、延庆区、密云区等高海拔地区。光鲜艳丽的藜麦田极具观赏价值,且观赏期长达1个月。因此,北京还设计了京郊休闲游,打造“藜麦特色沟域,体验藜麦美食”景观。
藜麦除了优良的营养特性和景观价值,还有很好的医学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藜麦是最好的碳水替代品。因为这些优势,随着藜麦在中国的广泛种植,藜麦开始走上中国人的餐桌,并迅速成为人们眼中的“健康新宠”。
【材料三】婴儿食品用上藜麦
近些年,婴儿食品市场也开始盯上藜麦。据了解,国外婴儿食品市场之所以大力开发藜麦产品,除了藜麦本身营养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藜麦本身不含麸(fū)质。这对于容易对麸质过敏且不容易排查过敏原的宝宝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福音。
(1)①材料一中提到了藜麦的三大特点,分别是 、 、 。
②材料二中,藜麦成为我国健康新宠的原因是: 。
③材料三中,婴儿食品市场大力开发藜麦产品的原因是: 。
(2)在阅读时,边读边提问,是很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上述材料时,你提出了哪些问题?请选择一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藜麦适应性强,种在哪里都能成活。
②青藏高原是藜麦的发源地。
(4)综合以上材料,你会推荐哪些人食用藜麦或含藜麦的食物?
10.阅读。
童年的馒头
聂作平
①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一般指没有花朵的花枝)。
②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③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④回家路上,我看看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bā)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gēng)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⑤……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⑥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⑦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⑧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⑨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⑩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我的批注:
——选自《白桦林 倾诉沧桑》,有改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故技重演:
(3)“我”是用什么理由说服自己把娘的馒头也吃了的?请你在原文中画出来。你觉得这样的理由成立吗?说明原因。
(4)第一处:第⑤自然段,当“我”看着空空的荷叶,一点馒头星儿也没有了,“我”心里在想什么?第二处:第⑨自然段,看着妹妹大口大口地吃着馒头,“我”的心里又在想什么?请任选一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选择第 处。“我”心里想:
当二丫娘来串门,称赞二丫带回三个馒头时,娘不仅没有责怪“我”,还展示了蒸好的馒头,帮“我”圆了场。娘为什么这么做?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是非常好的阅读习惯。文章的结尾一定让你体会很深,把你的批注写在文
章结尾处的方框内。
11.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习作,不少于350字。
题目1:想起这件事,我就 。生活中不同的经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题目2:我和 的故事。童话故事中乐观勇敢的丑小鸭,神话故事中开天地的盘古,历史故事中智勇双全的西门豹……如果你有机会和书中的人物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呢?选择一个人物,发挥想象,完成习作。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四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洋溢 年纪 顽皮 舒服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1)A;
(2)B;
(3)C。
5.【答案】
6.【答案】(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2)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7.【答案】D
8.【答案】坚持不懈 普罗米修斯
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9.【答案】(1)①耐寒 耐旱 耐盐;
②藜麦除了优良的营养特性和景观价值,还有很好的医学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藜麦是最好的碳水替代品;
(2)藜麦的种植需要达到哪些气候条件?
(3)①×;②×;
(4)糖尿病患者、对麸质过敏且不容易排查过敏原的宝宝。
10.【答案】(1)起因:学校在“六一”儿童节给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答应把馒头带回家给娘和妹妹。经过:在回家的路上,“我”因为饥饿,忍不住吃掉了手中的三个馒头,最终空手而归。娘用事先准备好的五个馒头帮“我”圆了场。结果:娘没有责怪“我”,反而安慰“我”,并让“我”和妹妹吃了馒头。“我”因此感到内疚,并意识到自己的童年结束了。
(2)指“我”再次因为饥饿而忍不住吃了馒头。
(3)理由:“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理由是否成立:不完全成立,娘的举动体现了她的无私,但不能成为“我”自私地吃完所有馒头的理由。
(4)示例一:一 怎么办?我怎么向娘和妹妹交代?她们会失望吗?我真是不应该这么自私。
示例二:娘为了帮我圆场,特意蒸了馒头,而我却连一个馒头都没给她带回来,我真是太对不起娘了。
(5)娘为什么这么做:娘理解“我”的处境,知道“我”是因为饥饿才忍不住吃了馒头,不想让“我”感到过于内疚,也不想让“我”在二丫娘面前丢脸。
(6)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勤劳、善良、无私且充满爱心的母亲,总是把好吃的让给孩子们,面对“我”的过失,她宽容并帮助“我”圆场,展现了她的理解和爱护。
(7)批注:这一天,“我”不仅失去了三个馒头,更失去了童年的无知与任性。从这一刻起,“我”开始懂得承担责任,理解父母的辛劳,迈出了走向成熟的一步。
11.【答案】范文1:
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悔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想起就后悔不已。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约好一起去公园玩。我们原本计划在公园门口碰面,然后一起去放风筝。可是,那天早上我睡过了头,当我匆忙赶到公园门口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半个小时。
小明在那里焦急地等着我,看到我来后,他并没有责怪我,还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开始放风筝,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我突然看到旁边有一个卖冰淇淋的小摊。我特别想吃,可是我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钱了。我就想让小明请我吃,小明犹豫了一下,因为他的钱也不多了,但是他还是给我买了一个。
后来,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不小心把他的风筝弄坏了。他很伤心,我却没有好好地道歉,还觉得他小题大做。从那以后,小明就渐渐地和我疏远了。
现在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非常后悔。我后悔自己的迟到,后悔自己没有带钱还让他请客,更后悔弄坏了他的风筝还不诚恳道歉。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在友情中要守时、尊重他人、珍惜朋友的东西,可我明白得太晚了,我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范文2:
我和孙悟空的故事
一天,我正在家中读《西游记》,突然一阵狂风刮过,一个浑身是毛,手拿金箍棒的猴子出现在我面前,我定睛一看,这不是孙悟空吗?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连忙请他坐下。孙悟空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告诉他这是现代社会,有很多他没见过的东西。他听了之后,眼睛里满是好奇。
我带着他出门,想让他见识一下现代的交通工具。当他看到汽车在马路上飞驰时,惊讶地说:“这铁盒子怎么跑得如此之快,比俺老孙的筋斗云还神奇?”我笑着解释汽车的原理给他听。
接着,我们来到了商场。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眼花缭乱。他看到镜子时,被镜子里的自己吓了一跳,以为是什么妖怪,举起金箍棒就要打,我赶忙拦住他,告诉他这是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模样。
后来,我对他说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坏人,但是我们没有像他那样的本领去降妖除魔。孙悟空拍着胸脯说:“莫怕,俺老孙可以教你们一些防身之术。”于是,他就在公园里教我和小伙伴们一些简单的功夫动作。
和孙悟空在一起的这一天,充满了惊喜和欢乐,真希望他能多留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