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4: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唐太宗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
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 于安逸,守成难矣!”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那么,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
五代史伶官传序
第一课时
欧阳修
(学习目标
01 了解作者及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
基础知识。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 代 史:五代的历史,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里
指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
伶 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传: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序:一种文体,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 述著 书作文的缘由,以 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作的短序。
诗序
写在诗歌前面的序,
叫“诗序”,多交 代所咏故事的有关 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赠序
惜别赠言的文字,
叫作“赠序”,内 容多是对于所赠亲 友的赞许、推重或 勉励之辞,是临别 赠言性质的文体。
自序
作者自己写的叫
“自序”,内容多 说明它的内容,写 作缘由,经过,旨趣 和特点;
代序
别人代写的序叫
“代序”,内容多
介绍和评论该书的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 。
序的种类 :
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诗文
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 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 四大家 ”。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史书《新唐书》 《新五代史》。
了解作者
03
04
02
01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 一直最大限度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
经济利益。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 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北宋王朝对不断进犯的契丹、 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 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为了满足外族的苛刻 要求,求得暂时偷安,为了维持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加紧 搜刮百姓。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理:道理。
岂:难道。
原:推其根本,推究。
所以: …… (的)原因。
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之:代词,代指这个道理。
1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
天 命 ,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 ! 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与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1、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本文论点提出有何特点
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式点出拿庄宗兴亡的历 史进行说理,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 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 他们都背叛我并且归顺了梁。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悔恨的事情。给你 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
世言晋王之将 终 也 ,以 三矢
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 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 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 乃父之志!”
之:主谓之间,取独
以:介词,拿、把
矢:箭
立:推立,扶持
约为:订立盟约,结为
其:语气词,表祈使, 一定
无:通 “ 毋 ” ,不要
乃:代词,你,你的
藏:收藏
从事:古今异义 ,官名,泛指属官
少牢:文化常识,古代祭品,一猪一羊。 补充 :“太牢”,即牛羊猪全备。
告:祭告
请:敬辞,恭敬地取出
盛以锦囊:状 语 后 置 ,“以锦囊盛”。 负:背着 前驱:在前面开路
及:等到 纳:收藏
译文:庄宗领了箭,将其收 藏在祖庙中。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 用羊猪各一 头祭告祖 庙 ,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 下 的 箭 ,用锦囊装着,背着 在军前开路,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 事以 一少 牢告庙 ,请 其矢, 盛以锦囊 ,负 而 前驱, 及凯旋而纳 之。
代指晋王的三个遗憾,分别代指对梁、燕王和契丹的
仇 恨 ,并借此来激励庄宗要励精图强。
晋王赐给庄宗的三支箭有什么含义
翻译: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 大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 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壮极了!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人 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匆忙往东逃,还没等见到乱贼,手下 的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里去。
方:当,正当。
以 组:状 语 后 置,用绳索。
函:名 作 动,用木匣子装。
以成功:状 语后置。
之 盛:“之+形容词”,多 么旺 盛 。
夜:名 作 状 ,在晚上。
仓皇:急急忙忙的样子。
东:名 作 状 ,向 东
及:等到。
所 归:所 字 结 构 ,所到的地方。即不知应 该到哪里去好。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
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告 以 成 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 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 者 四 应 ,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 也 !岂 得 之 难 而 失 之 易欤 抑 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 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 自然之理也。
√ 至于:到了。
√ 断发:截断头发,放在地上,表示誓死以报。 √ 何其:固定结构,多么地。
√ 岂:难道。
√ 抑:或许、或者。
√ 本:名作动,考察,推究。
√ 迹:原因。
√ 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 自于:出自于,由于。
√ 兴、亡:使动用法,使……兴旺、灭亡。
翻译: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截断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大家 的泪水浸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 易吗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尚书》上 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与辛劳可以使国 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使自身灭亡,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908年(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13年(28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926年(41岁),身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 概 括 庄 宗 从 “ 得 天 下 ” 到 “ 失 天 下 ” 的 过 程是 怎 样 的
兴亡规律:
庄 宗 : 忧劳则兴,逸豫则亡
秦: 仁政则兴,暴政则亡
六国: 抗秦则兴,赂秦则亡
学生:勤奋则兴,懒惰则亡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 十伶人困 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 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 独伶人也哉!
译 文 :因 此 当 庄 宗强 盛时 ,全天 下 的 豪 杰 ,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到他衰 败时,几十个伶人把他困住,落得个身死国灭,被 天下人耻笑。人生的 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 物 困 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
盛:强盛。
举:全,整个。
莫:没有人。
衰:衰败。
困:使 动 ,使...陷入困境。
积:积累。
忽微:极小的事。
智 勇:形 作 名 ,智勇的人。
独:只有。
试概括第4段的作用。
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 的: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 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 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增强了文章的针对性,也使 得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五代史伶官传序
第二课时
欧阳修
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试着划分并概
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的观点,引出下文。 (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第2、3段):通过庄宗盛衰的鲜明对比,揭示成败之迹, 由于“人事”的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正 反
论证)
第三部分(第4段):最后将成败之迹,由于"人事"的结论扩而 广之,强调逸豫亡身不限于伶人,只要是"困于所溺"。虽智勇者 也会因漠视“忽微”之患而积少成多,酿成大祸。(得出结论)
学习活动一:全文是如何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展 开的
①文章开门见山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个论点, 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②第二、三段分别引述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从 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 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③第四段承接上文进一步议论,总结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 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分条、分段论述, 一定围绕题目中心观点分析
一 . 举例论证。
文章通过“晋王赐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 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 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 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 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对比论证。
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 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作对比,鲜明 而强烈,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显示出成败由 人的道理,显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三 .引用论证。
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证明后唐庄 宗因骄傲而亡国的道理,增强说服力。
学习活动二:
《伶官传序》主 要运用了哪些论 证方法 有何效 果
2 作者意在规劝统治者吸取庄
宗得失天下的经验教训,并 非将兴亡之责归咎于伶人, 所以,没有必要详细写“伶 人”在庄宗失天下过程中的 作 用 。
学习活动三:本文题为“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什么文中却没 有详细写“伶人”在庄宗失天下过程中的作用
1 “伶人”的事已写入
《新五代史 · 伶官传》, 序中再写未免重复,使 文章显得拖沓。
文本总结
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力戒骄奢、励 精图治、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得出结论
总 起
启 示
分 说
分 说
反面
总 结
正面
· 1、原庄宗之所以得 天 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 就可以凭借这知道了。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悔恨的事情。给 你 三 支 箭 ,你 一 定不要忘记你 父亲报仇的志愿!
·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之。
· 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 官用羊、猪各 一 头祭告祖庙,恭 敬 地 取 出 他父亲留下的箭 ,用锦囊装着,背 着 在 军 前开 路 ,等凯旋时再把箭收 藏 在祖庙里。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 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 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 臣 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 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 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 壮极了!
● 5、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
·等到仇人已经被消灭. 天下已经平定 . 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在四方响应. 他
匆忙往东逃,还没见到乱贼,手下的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里去。
·6、《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 ,逸 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 家兴 盛,安乐可 以使自 身灭亡, 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7、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 因此当庄宗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把 他困住,落得个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 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