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9:0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 二 语 文 2025.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学世界里,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西方美学常常将目光聚焦于审美经验、感性、感情以及快感等层面。例如,西方绘画艺术研究,对色彩如何刺激视觉感官产生快感,以及光影效果如何唤起感性体验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剖析。而中国美学的核心关注点则在于对生命本质的体悟。像孔子面对滔滔江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其中便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美学体悟.体现出中国美学对生命深度思考的特质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美学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独特的范畴体系,集中表达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美学以“美”“艺术”为核心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是“道”。用于描绘审美对象的范畴最初为“象”,随后发展为“意象”“意境”;描述审美经验的范畴起初是“兴”,后来演变为“感兴”。
中国传统美学已经超越了对艺术品本身界定的范畴,将重点归结为如何实现艺术化地生存,也就是人生的艺术化。西方流行的“为艺术而艺术”观念,在中国美学语境中表现得并不纯粹,因为中国美学始终将艺术与人生境界紧密相连,艺术是实现人生升华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历程。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儒家强调的“仁”“礼”等观念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推崇的沉郁风格在诸多文学、绘画作品中得以体现;道家追求的自然、无为等理念则促使艺术作品呈现出飘逸的风格。佛学自传入中国后,历经魏晋至唐的漫长岁月逐渐实现中国化,形成了纯正的中国禅宗思想。禅宗思想强调的空灵境界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空灵风格成为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审美追求,艺术作品风格更加多元。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思想相互交融、碰撞,共同塑造了中国美学丰富的内涵。
(取材于彭锋、余开亮、刘纪刚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受西方美学的影响,中国美学开启了现代化征程。此进
高二语文 第1页(共10页)
程中,中国美学先是全面接纳西方现代美学观念 像朱光潜的美学体系便体现了这一特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美学开始积极探寻自身的文化根源,踏上研究传统美学的道路。
近年来,中国美学研究成果斐然。在方法论层面,美学范畴研究成绩卓著,数量众多,思维深度显著提升,促使中国美学研究迈入理论自觉的新阶段 中国美学拥有独特的范畴体系,这些范畴以单个词呈现,例如,味、势、意象、形神、虚实、冲淡等。许多范畴围绕核心不断拓展,衍生出更为具体、精准的新范畴,进一步丰富了元范畴的内涵。例如,“象”衍生出“意象”“气象”“境象”等;“韵”拓展出“气韵”“风韵”“神韵”“逸韵”等。这一独特体系在思维与话语方式等方面,彰显出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思想的显著差异。
与此同时,羑学命题研究也取得一定成就。与范畴相比,命题是更为复杂深刻、用于表达思想观念的短语,如虚实结合、文以载道等。多数美学命题基于美学范畴发展而来,以“虚实”范畴为例,它衍生出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等命题。从语言表述看,传统美学命题有直述式,如“诗言志”“文从字顺”;也有象喻式,如“鸢飞鱼跃”“成竹在胸”。美学命题注重意向性,传达主体的取向,许多命题代表着思想家、文艺家美学观念的核心,如嵇康的“声无哀乐”、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相较于美学范畴,美学命题能揭示更完整系统的美学观念,蕴含范畴无法充分表达的美学意蕴。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资源中,大量美学命题经过历代艺术家和理论家运用、整合与熔炼,在原典语境中凸显,于审美意识史中确定内涵,在美学思想传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前,中国美学研究以美学范畴研究为主,但范式转换视角下重视美学命题研究,有望突破研究同质化现状。这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美学的深厚内涵,也将为美学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使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之林中绽放独特光彩。
(取材于吴建民、张晶、朱志荣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美学在经验 快感等基础上更关注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B.中国美学的范畴体系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审美意识的独特性。
C.中国传统美学也有西方美学“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D.中国传统美学受中国禅宗思想影响,内涵得到了丰富。
2 根据材料一,下列推理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体现了、传统美学对生命深度思考的特质。
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传统美学“人生的艺术化”思想。
C.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体现了道家主张的空灵美学风格。
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体现了儒家主张的沉郁美学风格。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美学的研究源于全面接纳西方的美学观念。
B.美学研究理论自觉的标志是元范畴内涵的丰富。
C.美学命题都由美学范畴发展而来且多用象喻式表述。
D.美学命题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美学的深厚内涵。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象外之象”属于美学范畴 B. “天人合一”属于美学命题
C. “情景交融”属于美学范畴 D. “和而不同”属于美学命题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美学的特点并简要回答当今如何推进中国美学研究。(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 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载 芷[1],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2],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3],所以养信[4]也;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5],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 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 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 无先祖,恶出 无君师,恶治 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取材于《荀子·礼论》)
注释:【1】翠芷:香草。【2】错衡:指涂金的横木。【3】斿:旗上的飘带。【4】信:通“神”,指神气。
【5】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卧着的犀牛、蹲着的虎、蛟鱼皮做的马肚带、丝织的车帘、画了龙的车耳,以上都是君主车上各部分的装饰。
6.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争则乱,乱则穷 穷:陷入困境
B.故礼者,养也 养:修养
C.步中《武》《象》 中:符合
D.尊先祖而隆君师 隆:尊崇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兼爱》)
B.两者相持而长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二章》)
C.君子既得其养
其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瓠》)
L是礼之三本也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如果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能不争夺
B.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
谁知道献出生命、坚守名节是为了养护生命
C.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
如果只看到利益,这样的人就一定会害人
D.三者偏亡焉,无安人
这三个方面缺少一个,人们就不会安定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争则乱”与墨子《兼爱》“交相恶则乱”的意义完全相同。
B.荀子在追溯礼的起源时,认为礼是为满足人的欲望而制定的
C.第三段从天子的角度论证了按照贵贱有别等原则实行礼义很重要。
D.荀子认为对礼的重视,根本在于对天地、先祖、君师的重视。
1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礼”有哪些作用。(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完成11--13题。(共12分)
感愤
今皇神武是周宣[1],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2】雪消春又动,永昌陵【3】上草芊芊。
注释:【1】今皇:指宋孝宗。周宣:即周宣王。他在位时南征北战,武功显赫,被称为周朝中兴之主。【2】京洛:汴京和洛阳。【3】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皇”一句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是对孝宗的激励和期待。
B. “四海”两句写四海之内的百郡山川,本来都是大宋王朝的国土。
C. “早岁”一句诗人慨叹自己早年未曾想到报国之路如此的艰难。
D. “出师”两句诗人以诸葛亮自比,意在表达与其才华不相上下。
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感愤》中“谁赋”句以设问形式引发读者思考,强化情感表述。
B.《感愤》的尾联以景衬情,诗人通过描写眼前景物抒发自身情感。
C.《书愤》的颔联多个意象叠加,呈现出一幅苍凉悲壮的战争场面。
D.两首诗均为七律,中间两联对仗,情感复杂深沉,诗风沉郁顿挫。
13.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两首诗颈联情感表达的异同。(6分)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共8分)
(1)孔子注重学《诗》的益处,尤其强调理解《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远之事君。”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 ,鱼龙潜跃水成文”,通过写大雁、鱼儿无法传递书信,表达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3)李白《将进酒》中“ ,会须一饮三百杯”展现他在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
(4)李贺的《李凭箜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其中“ ,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乐声,展现出音乐曲调的变化。
(5)陆机诗中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语,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化用其意,自我安慰:“ , 。”
(6)古人经常总结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引以为戒。《过秦论》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五代伶官传序》则从后唐灭亡的过程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 ”的道理。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1)《红楼梦》第五回中惜春的判词是: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一判词暗示了惜春的结局是 。(2分)
(2)对照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的方法。下列选项中涉及的人物及其遭际、行为与小说中的惜春对照,不能凸显惜春形象的一项是(2分)
A.刘姥姥信口开河黛玉笑岔气
B.栊翠庵妙玉待宾客意惹尘缘
C.薄命女香菱雅集苦习吟诗篇
D.抄检大观园贾探春庇护丫鬟
(3)《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尤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尤氏用“冷”“狠”评价惜春,请结合书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惜春“冷”“狠”的理解。(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香椿注
①在海外生活,很多日常琐细都可以勾动你的乡思,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比香椿更带乡土气息而弥足珍贵的了。我本南方人,香椿的滋味是到了北方做事时才开始品尝领略的。那时就知道,此乃掐着时辰节气稍纵即逝的稀罕美味。美国好像只长“臭椿”,不长香椿。客居这些年,常看妻子为香椿魂牵梦绕,我这个“北方女婿”真是“心有戚戚焉”——少一种嗜味就少一种牵挂,都说:香椿之香味,植于深土深根,得之日月精华,闻之尝之可以令嗜者“不知肉味”,我无论如何体会不出来。——可是,神了吧 那天,顺路看望完张充和先生,正要出门,老人笑盈盈递过来一个塑料袋子,打开一瞧——
天哪,一大捧香椿芽苗! 嫩红的芽根还滴着汁液,袅散着阵阵香气。——这不是做梦吧 这可是在此地寸芽尺金的香椿哪! 看我这一副古怪表情,张先生笑笑,把我引到后院,手一指,又把我惊了一个踉跄:阳光下的草坪边,茂盛长着一小片齐人高的香椿林!
②不经意就撞进了一座金山银山。这段香椿奇遇引发的感觉,其实就是我每一回面对张充和先生的感觉。
③张充和,出于敬重,大家都唤她“张先生”。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个连缀着许多歌哭故事的名字,更仿佛是一个从古画绫缎上走下来的名字。她是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的夫人。因为张兆和是她的亲姐姐,她的名字常常会跟沈从文联系在一起。她是陈寅恪、金岳霖、胡适之等一代宗师的好友兼诗友。她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颇有造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享誉一时。一九四三年在重庆粉墨登台的一出昆曲《游园惊梦》,曾轰动大后方的杏坛文苑,成为抗战年间一件文化盛事。一九八一年四月十三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部在即将落成的仿苏州园林“明轩”,举行盛大的唱曲会,映着泉亭曲径、回廊庭榭,张充和素雅玲珑,并无半点浓妆,在宫羽之间珠圆玉润,听者如痴如醉,掌声如雷如潮。
④这样一位在书卷里、画轴里着墨留痕的人物,如今年过九旬却依旧端庄隽秀,还可以和你在明窗下、书案边低低絮语、吟吟谈笑,这可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奇缘吗
⑤我不敢冒称是张先生的忘年小友。只是因为住得近,年前傅汉斯先生久病离世后,惦念着年迈独处的老人家,我便时时会当“不速之客”,探访问安。于是,仿佛走进时光的回廊,曾经镶缀在历史册页中的那些人物,重新活现在老人和我的言谈中。那是让一坛老酒打开了盖子的感觉,不必搅动,岁月沉酣的馨香慢慢在屋里弥散开来。
⑥有一回,带故世多年的老作家章靳以的女儿章小东夫妇造访张充和,老人搂住小东,言说着当年和靳以的旧事,又讲到巴金、万家宝、老舍……恨不得把那段锦绣日子,一丝丝一缕缕地全给揪扯回来。 自此登门,老人常常会跟我念叨“老巴金”。“……老朋友都走光啦,也不等等我,只有老巴金,还在海那边陪着我。”确实,环望尘世,看着往日那些跌宕、倜傥的身影一个个凋零远去,自己孑然一身独立苍茫,日日时时缠绕着这位世纪老人的,会是怎样一种废墟样的荒凉心情呢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那天,张先生向我轻轻吟出自己的旧诗句,似乎隐隐透露出内心淡淡的哀伤。——可是不。你感觉不到这种“荒凉”和“哀伤”。老人的日子过得娴静有序,除每天读书、习字,就在后院的瓜棚、豆架之间忙活。
⑦“……老巴金好玩呀,”那一回,张先生要送我几盆黄瓜秧子,边点算她的宝贝,边给我说着旧事,“抗战那一年,我弟弟和巴金一家子逃难到了柳州,就住在一座荒弃的学堂里。晚上睡觉,巴金弟弟李采臣在枕头前点了蚊香,睡着了把枕头睡到蚊香上烧起来,满房都是烟,拿鞋底也压不灭。巴金说:‘我们每人吐口水,浇熄它!’哈,吐口水管什么用呀! 后来还是巴金把枕头丢到街心才免去这场火灾,但地板上烧焦了一大块。”老人笑得响脆:“嗬,那年回上海,跟巴金提起这件事,他还记得,笑笑说:‘我可没那么聪明,是我弟弟的主意。’你看巴金多幽默——他说他没那么聪明!”
⑧搭好棚架的瓜秧、豆秧,满眼生绿,衬着探头探脑的青竹林、香椿林,托出了老人生命里依旧勃勃的生机。
⑨几天后见着先生,她连声笑道:“错了错了!”我问怎么错了,她说:“说是给你两棵黄瓜秧,却给了你两棵葫芦秧,我自己倒只剩下一棵了,你看,是能结出这么大的葫芦瓤的好秧子哪!”
⑩厨房墙上挂着的,果然是一个橙黄色的风干了的大葫芦。
“不怪我吧 那天你忙着说巴金……”
“—怪巴金!”老人口气很坚决,却悠悠笑起来,“嗨,那就怪我们老巴金吧…”
都说每一段人生,都是一点微尘,而浮托着这点微尘的时光,又是什么呢 这些天写稿子累了会听听钢琴曲,琴音如泉琮琤,时光就像弹奏钢琴的左右手——大多时候,记忆是它的左手,现实是它的右手;有时候,记忆又是它的右手,现实反而是它的左手——记忆成了旋律主体,现实反而退到对位、和弦的背景上了。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记忆和现实,黑键和白键,就是这样互相引领,互相交替地叠写着,滚动着,流淌着——有高潮,有低回,有快扳 中板,也有慢板和停顿……所以,生命这点微尘,才会一如音乐的织体一样,在急管繁弦中透现生机生意,在山重水复间见出天地豁朗,又在空疏素淡中味尽恒常的坚韧、寂默的丰富,以及沉潜慎独的绵远悠长啊。
午后下过一场新雨,我给老人捎去了一把刚上市的荔枝。听说我要到北部去看望在那里教中文暑校的妻子,先生便把我领到后院,掐了一大把新冒芽头的香椿。
二○○五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六日
于美国康州衮雪庐—青山州明德大学
注释:本文选自旅美作家苏炜的散文《母语的诸天——耶鲁长短章》,有剧节。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掐着时辰节气 掐着:精准把握,紧紧依循
B.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
C.往日那些跌宕、倜傥的身影 跌宕;命运多舛,经历坎坷
D.琴音如泉琮琤 琮琤:(声音)清脆悦耳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妻子为香椿魂牵梦绕”,既写出了妻子对香椿之味的特别喜爱,也蕴含着海外生活的人对家乡的牵念。
B.第②段“不经意就撞进了一座金山银山”,作者要表达的是自己每一回见到张充和总会感到惊喜,有很多收获。
C.第⑥段“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是说张充和只能用读书习字、耕田种瓜来打发知己不在的伤感日子。
D.第 段“那就怪我们的老巴金吧……”,张充和自己因谈论巴金而弄错秧苗,却戏说怪巴金,体现出她和老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18.文章第 段将“生命”比作“音乐的织体”,有何作用 (6分)
19.作者为什么以“香椿”为题,综观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已获市政府批复。②该规划提出,完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依托城市公园环、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和重要的生命线环廊,构建三条韧性支撑环。③生动隽永的建设图景,正勾勒出新时代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远景。④从世界范围看,旨在推动城市更加包容、安全和可持续的韧性理念在许多国家受到关注并付诸实践,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趋势。⑤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善于从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从技术、管理、文化等重点方面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城市安全运行更加强韧。⑥因此,推进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不仅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手段, ,还要培育常态化的安全文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句中的“该”使用是正确的。
B.第③句“勾勒”可替换为“描摹”。
C.第④句“成为”前可以添加“已”。
D.第⑤句划波浪线的两处不可互换。
(2)请在第⑥句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与上下句划双横线部分的结构基本一致,不超过12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京剧、剪纸、太极拳、珠算、春节等44个项目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学校“非遗传承社”正在招新,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想要加入社团的意愿。要求:理由充分,语言简洁。
(2)“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家们的共同任务,请结合一篇(部)你读过的小说,谈谈作家是怎样把故事讲好的。要求:写出小说名称,明确讲故事的方法;言之有物,条理清楚。
(3)请以“我要去研学”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样本”原指出版物中作为样品的本子,现多指能让人们了解和推断总体特征的典型代表。我们身边充满了样本:居民用水样本、劳动合同样本、文化交流样本……
请以“我看‘样本’”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开机”是设备的启动,是心灵的唤醒……按下“开机”键,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请以“开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东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25. 1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A
2. (3分)C
3.(3分)D
4.(3分)C
5. (6分)
答案要点:
特点:
(1) 核心关注点在于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2) 有着独特的美学范畴体系。
(3) 追求人生的艺术化。
(4) 融合了多元思想、观念。
如何推进:
(1)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美学自身特点。
(2) 适度借鉴西方美学观念。
(3) 更新研究方法,大力推进美学命题研究。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 (3分)B
7. (3分)C
8.(3分)C
9. (3分)A
10. (6分)
答案要点:
(1) 礼可以平衡欲望与财物的关系,让二者相互制约增长,保持协调。
(2) 礼可以满足人的欲望。
(3)礼可以确立等级差别,使不同的人都有与之相称的身份规定,维护社会秩序。
(4) 礼能培养性情,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5) 重视礼的天地、先祖、君师三个本源,可以使人安定。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 (3分)D
12. (3分)D
13. (6分)
答案要点:
在情感上,朝廷坚守议和政策,诗人自许“塞上长城”而未果; 少壮年华白白浪费、两鬓先白,都流露出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愤。只是《感愤》侧重对朝廷政策的批评,《书愤》侧重对个人经历的慨叹。在表达上,《书愤》中是用檀道济的典故,表达出内心坚定的信念,《感愤》中则直接指责朝廷政策,表达了内心的不满。
14. (共8分)
(1) 迩之事父 (2) 鸿雁长飞光不度
(3) 烹羊宰牛且为乐 (4) 昆山玉碎凤凰叫
(5)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6)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逸豫可以亡身
15. (共10分)
(1)(2分) 出家为尼
(2)(2分)A
(3)(6分)
答案要点:
“冷”,指冷漠。惜春对人冷漠,如抄检大观园时,她不顾与入画的主仆情分,执意撵走,对其求饶无动于衷; 惜春与周围环境疏离,她在贾府中处于边缘位置,与其他姐妹相比,她对家族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如在各种聚会中常坐在末席,诗社活动也不积极。
“狠”,指决绝。惜春对人绝情,为了自保,断绝与哥嫂及宁府的关系; 惜春处事决绝,她以极端的“狠”劲,抛却锦衣玉食,斩断尘世羁绊,毅然出家。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 (3分)C
17. (3分)C
18.(6分)
答案要点:
(1) 呼应上文张充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2)写出了张充和繁华见生机,困苦会豁朗,平淡中有坚韧寂默、沉潜慎独的持久。
(3) 把抽象的生命状态具体化。
(4)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状态的复杂多变,具有感染力。
(5) 揭示了生命在记忆与现实的交互中不断发展、丰富和深化的哲理,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9. (6分)
答案要点:
(1) 香椿承载着人的乡情。
(2) 香椿代表了张充和的生命精神。
(3) 香椿表达了作者对张充和先生的感激与敬意。
(4) 香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共6分)
(1)(3分)B
(2)(3分) 答案示例:提升科学的管理水平
21. (10分)略
22.(50分)略
附录:
【参考译文】
礼是怎样产生的 回答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追求; 一味追求而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能不争夺; 争夺就会混乱,混乱就会陷于困境。先王厌恶这种混乱,因此制定礼仪来区分等级名分,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欲望必定不因财物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财物必定不因满足欲望而耗尽,二者互相制约而增长,这是礼产生的原因。
所以,礼是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猪、牛、羊、狗等肉食和稻子、谷物等细粮,五种味道的调料,是用来保养嘴巴的; 椒树、兰草芳香四溢,是用来满足鼻子的; 雕刻精美的器物,在衣服上绣上美丽的花纹,是用来保养眼睛的; 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是用来保养耳朵的; 宽敞的房子、深邃的宫室、柔软的蒲席、舒适的床铺、矮桌和垫席,是用来保养身体的。所以,礼是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
君子既满足了欲望,又喜爱礼的区别。什么叫做礼的区别 回答是:尊贵的和卑贱的有等级、年长的和年幼的有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位尊的和位卑的都各得其宜。因此,天子乘着大辂车、踩着蒲草编的席子,用来保养身体; 旁边放着香草,用来保养鼻子; 前面有花纹交错的横木,用来养护眼睛; 车铃的声音,慢行中合着《武》《象》的节奏,奔跑时合乎《韶》《护》的节奏,用来保养耳朵;
龙旗上有九条飘带,用来保养神气; 车轮上画着卧着的犀牛和蹲着的老虎、马肚子上系着用蛟鱼皮做的腹带、车上挂着丝织的车帘,车耳上画着龙,用来保养威风; 驾车的马一定要调教得十分驯服,然后才能乘坐,是为了保证安全。谁知道献出生命坚守名节是为了养护生命 谁知道花费钱财是为了保养钱财 谁知道恭敬谦让是为了保养平安 谁知道礼仪制度是为了保养性情 所以一个人只看到生,这样的人就一定会死; 如果只看到利益,这样的人就一定会受到损害; 如果只安于懈怠、懒惰、苟安,这样的人就一定危险; 如果只喜欢纵情欢乐,这样的人就会灭亡。所以一个人专心于礼义,那么两方面都能得到; 专心于情性,那么两方面都会丧失。所以儒家要使人们两方面都得到,墨家要使人们两方面都丧失,这是儒家、墨家的分别。
礼有三个本源:天地,是生命的本源; 祖先,是种族的本源; 君主,是治国的本源。没有天地,哪有生命 没有祖先,后代怎么出生 没有君主,怎么治国 这三个方面缺少一个,人们就不会安定。所以礼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敬祖先而推崇君主,这是礼的三个根本。
——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荀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