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近年来,该村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美好共同体”。图为梅林村1975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1975年、2020年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道路布局、农田分布 B. 河流分布、农田分布
C. 道路布局、河流分布 D. 农田分布、道路布局
2. 相较于2000年,2020年该村()
A. 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 农业用地规模扩大
C. 居住用地布局分散 D. 公共建筑用地集中
3. 在建设“美好共同体”的过程中,该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发展区域商业中心 B. 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
C. 打造大规模工业园 D. 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
江汉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湖密布,是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区内养殖水面分为大水面(湖泊和水库)和小水面(塘堰、沟渠、精养池、稻田和其它水面),小水面养殖需频繁换水。2001-2020年,湖北省人均水产品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该省先后实行湖长制、河长制,严格保护水体。下图为江汉平原2001-2020年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4. 2001~2020年,江汉平原养殖水面结构变化特征是()
A. 大水面养殖面积占比稳定 B. 稻田养殖面积占比升高
C. 精养池养殖面积占比升高 D. 养殖水面结构多元化
5. 江汉平原养殖水面变化主要原因是()
①保护天然水域②平衡区域水产养殖布局
③满足市场需求④降低区域水资源消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乌干达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乌干达共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1°N,34°E),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税等政策。2023年,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图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区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6. 该企业在此投资主要是基于乌干达的()
①技术水平②政策因素③市场潜力④劳动力素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该企业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建厂有利于()
①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②延长我国服装产业链
③促进我国原材料出口④助推当地工业化进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若该照片拍摄于6月22日上午,则根据影子推断拍摄照片时的镜头朝向为()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暗崴岩溶洼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洼地流域面积2.3km2,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洪涝灾害频发;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图1为暗崴岩溶洼地示意图,图2为地下河出口处水文站2023年部分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该洼地所在流域()
A. 河流径流稳定 B. 植被截留作用强
C. 地表蓄水能力差 D. 地下水补给占比高
10. 该洼地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形原因是()
A. 裂隙发育 B. 坡地较缓 C. 沟谷密集 D. 洼底狭窄
11. 能够有效减轻该洼地洪涝灾害的措施是()
A. 拓宽洼底 B. 疏通落水洞 C. 退耕还林 D. 设置蓄洪区
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m,年降水量550~790mm,年均温10.8℃。海拔1000m以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m) 植被类型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
0~10cm 10~20cm 20~40cm
250 灌草丛 6.7 4.5 3.9
700 疏林灌丛 10.1 5.4 4.3
1000 落叶阔叶林 11.7 7.5 5.0
1400 针阔混交林 18.1 13.6 10.1
1800 针叶林 24.4 20.6 17.2
2000 草甸 51.7 38.4 23.7
12. 该山地草甸分布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气候原因,是草甸所在地带()
A. 气温低 B. 降水少 C. 风速大 D. 光照强
13. 若不受人为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
A. 疏林灌丛、疏林灌丛 B. 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德国中部罗恩山降雪丰富,坡地分布有冻融作用形成的巨大砾石堆积体。该堆积体10m深度范围内孔隙度高,当地冬季与夏季平均气温分别是-0.7℃和16.2℃。夏季该堆积体前缘表面存在温度明显较低的“冷点”现象。图示意该堆积体表面不同观测点冬夏平均温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4. 冬季该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原因是()
A积雪保温作用强 B. 砾石导热率低 C. 阳坡太阳辐射强 D. 地面吸热量高
15. “冷点”现象形成原因是()
A. 冷点处地表坡度较小 B. 堆积体植被覆盖度高
C. 冷点处堆积体厚度大 D. 堆积体内冷空气下沉
16. 在路基建设和保护中,“冷点”现象可应用于我国()
A. 东北沼泽区桥梁 B. 西北沙漠区公路 C. 青藏高寒区铁路 D. 东南丘陵区隧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范例。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简述河西走廊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的制约条件。
(2)简述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玉门市能源产业转型的作用。
(3)概括玉门资源型城市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城区海拔1850m,多年平均降水量1162mm,干湿季分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临沧市城区面积逐步扩大。1956年以来,该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城区年均相对湿度分别呈下降、上升和下降趋势。下图为临沧市1961-2010年郊区与城区月均相对湿度差值(相对湿度差值=郊区相对湿度-城区相对湿度)图。
(1)分析该市城区年均相对湿度下降的原因。
(2)从大气环流角度,对该市5~7月郊区与城区相对湿度差值较小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城区绿化对调节城区相对湿度的作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北麓,流域平均海拔41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受历次地壳运动影响,河流纵剖面有多处坡度急剧变化。在急剧变化处,河水切割基岩,形成大规模跌水。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图1为该河仲巴-巴昔卡河段纵剖面图,图2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附近局部河段河道平面图。
(1)相较于甲地,简述乙地的河道平面形态及成因。
(2)指出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沿程河道平面形态分布特点。
(3)根据仲巴—巴昔卡河段纵剖面变化,分析所在地的地壳运动特征。
(4)分别指出甲、乙两地河水的主要利用方式。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演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1. D 2. A 3. D
【答案】4 B 5. B
【答案】6. C 7. B 8. A
【答案】9. C 10. D 11. B
【答案】12. A 13. C
【答案】14. A 15. D 16.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答案】(1)特征: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处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处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制约条件:远离市场,输电距离远;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技术水平低;交通和基础设施滞后。
(2)调整能源结构,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降低能源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优势,维持其能源产业地位。
(3)引入外地资源,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8.
【答案】(1)临沧市年均降水量减少,水汽来源减少;临沧市年均温上升,饱和水汽压上升;人口增长,热岛效应加强,城区气温上升更明显;因热岛效应,对流加强,水汽扩散;城市下垫面硬化占比增大,绿地和水域减少,蒸发、蒸腾进入空气的水汽减少。
(2)西南季风控制,进入湿季,降水量大,城区和郊区水汽都增加,水汽差异减小;西南季风控制,风速较大,将城区和郊区空气中的水汽混合;降雨多,太阳辐射弱,城区热岛效应减弱。
(3)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提高实际水汽压;通过(冠层)削弱太阳辐射以及水汽增加,比热容增大,降低(白天)气温,降低饱和水汽压;导致相对湿度增大。
19.
【答案】(1)形态:与甲地相比,乙地河道更窄,无分汊。成因:乙地已进入大峡谷, 山高谷深,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侧蚀和侧向堆积弱,且受两岸地形阻 挡,难以分汊、展宽。
(2)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以宽谷为主,宽谷段多分汊(多沙洲)。
(3)总体以抬升为主;宽谷段地壳抬升较快(幅度较大);峡谷段地壳抬升较慢(幅度较小); 地壳抬升速度(幅度)的空间差异大。
(4)甲:灌溉、生活供水。乙:水能开发、探险旅游。
PAGE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