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
——据《中国百科大辞典·社会学》
1851年,英国城镇化率超过50%,工业革命的完成,让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
——Wrigley: Energy and the Engl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材料二: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益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房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在城市的最外边东南方,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括》
(一)AD18-19世纪·英国
材料三:18 世纪下半叶, 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得以在最佳的地理位置上建立起来。当生产仍以风力、水力、畜力和手工人力等自然力为能源时, 工业的 发展必然受到这种自然能源的限制,城市发展受到制约。所以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城市规模一般不大,人口与经济重心集中在市中心。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和完善,使工业生产摆脱了对自然能源和地域空间的依赖, 运河、公路与铁路的修筑也为工商业的集中创造了相应的物质条件。于是在 1780年到1830年间 ,工业从乡村转移出来, 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工业本身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其他行业的兴起,城市工业部门的发展,增加了对城市经济内部的商品货物与服务设施的需求 ,对建筑、交通运输、食物、服装、专业工作、商业活动、及其他附属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由此发展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于是这种新的工业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旧城市也得到改造复兴, 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大批城市崛起, 城市相对密集发展 ,逐渐形成现代城市群落。
——据 陆伟芳:《近代英国城市群落与城市发展定位》
探究一:有学者认为“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请结合材料二、三,试评述这一观点。
(一)AD18-19世纪·英国
工业
革命
工业生产集中于城市
小结:工业化如何推动城市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劳动力
消费市场
基础设施
服务需求
(二)AD19-21世纪·世界
材料:1800-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的变化
探究二:观察上表,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请基于19-21世纪的历史大时空下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战结束后
(三)近代·中国
材料一:中国近代主要开埠城市
材料二:1915年中国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
——据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
材料三: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据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探究三:结合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的城市化特点。
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空间布局不均衡;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传播西方思想、价值观念。
(三)近代·中国
探究四: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市民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历史背景: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
※现实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上海经济贸易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扩大;上海外来人口众多。
材料:1882—1891年上海海关十年报告讲道:“在上海的中国人口有许多是外地人,他们是被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吸引到这里来的。职员、外语通、经营广州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仆役、船员、木匠、裁缝、男洗衣工、店员则主要来自宁波。侍候外国妇女的大多数女佣以及本地人商店的刺锈工和妇女头饰是苏州来的。
——据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
※ 聚焦上海:市民结构新变化
(三)近代·中国
※ 聚焦武汉:城市产业新发展
材料一:汉口开埠后在汉洋行数量
1861年《天津条约》签订,汉口英租界设立,标志汉口正式开埠通商。
注:洋行是外国资本在我国通商口岸设立的经济组织的统称,欧美人称为公司,外国资本在汉的投资和贸易,大多数洋行为主要组织形式。
——据汉口租界志编撰委员会编:《汉口租界志》等
材料二:在出口上,洋行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在汉口及附近地区廉价收购土货产品……但是洋行的市场开发作用,还体现在使原来没有用的东西或者价值小的东西,现在得到了开发。在进口上,(通过)进口廉价洋货,向内地推销,开拓市场。但是,洋行的进口业务,拓展了人们的消费内容,如洋油、洋火、电灯、皮鞋等等,催生了一大批新式企业,如肥皂厂、织袜厂、火柴厂、服装厂等。在近代早期市场的启动阶段,因为洋行在进出口贸易、航运、金融、地产等多个领域的经营,促进了汉口市场的近代化。
探究五:结合材料,简析洋行对汉口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
1889年,张之洞主政武汉,一个人铸起伟大之城。
※ 聚焦武汉:城市产业新发展
张之洞经营武汉,建立起近代工业、教育、交通体系,武汉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重镇。
(四)现当代·中国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截止到2001年)
探究六: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1
2
1949-1961
起步期
1965-1977
停滞期
3
1977至今
快速发展期
(一)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
建筑技术的革新
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制冷与私人卫生间普及。
便捷丰富的服务
仓储式商场、超市、大型购物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影剧院。
二战后城市社区的发展
设计慈善救济、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方面。
贰
人类文明“高光地”
(一)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
——20世纪,芝加哥中心商业区的立体停车场
——20世纪,美国旧金山综合性购物中心
(二)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备
——20世纪中叶的美国纽约
——20世纪初的美国洛杉矶
(二)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备
——洛杉矶的高速路网,便利大都市区的横向扩展
——20世纪初的伦敦地铁(世界上第一条地铁)
(二)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备
19-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变化:
自来水及排水系统进入普通家庭;
电话、电报普及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煤气成为烹饪的主要能源。
材料: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的正常运转,对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种多样的运输设施,燃料及充足的电力、良好的给水排水工程、热供应,必要的职工住宅区及相应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以及随之而来邮电通讯、公共交通、文化娱乐设施、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及科研技术机构等等。 ——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探究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思考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三)中国近现代城市面貌的变化
但整体水平依然有限
开埠后的上海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就全国来说
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三)中国近现代城市面貌的变化
城市道路四通发达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
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娱乐场所明显增多
绿化面积越来越大
(一)城市环境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由于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硫)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噪声污染
◆ 固体废弃物污染
被污染的泰晤士河:工业革命后,泰晤士河曾一度变成“恶臭之河”。
(二)城市人居问题
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现代工厂高效运行—两极分化环境恶劣
城市进程高速发展—贫民富人双城世界◆ 贫富分化严重 工人生活贫困
资本家拿鞭抽打工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阶级生活环境
20世纪初的美国童工
(二)城市人居问题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
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印度孟买达拉维贫民窟
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印度孟买达拉维贫民窟
在印度孟买达拉维贫民窟这一巨大的“城中村”中,超过100万人忍受着可怕的空气和狭小的空间,生活在这片不到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二)城市人居问题
◆ 交通拥堵
福特生产方式的推广:到1929年,美国拥有汽车2600万辆,平均每5人拥有一辆T型车。
1920年代的纽约
2010年代的纽约
回看美国城市化走过的100年,我们满载收获继续向前……
自由放任不可取,完善城市治理,政府需要有作为!
广州天河CBD
深圳福田CBD
新时代: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建设中的智慧新城:雄安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右图七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