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课件: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5 08: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北 魏 孝 文 帝的改革措施第2课冯太后主持了前期改革
孝文帝进行了后期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哪两个阶段?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请看书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理?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 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官员的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为此,孝文帝制定了俸禄制和地方官吏任期制。凡贪污帛满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官吏按政绩的好坏来决定升降。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 推行均田制 请看书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1)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及目的含义: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前提:在经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农民四处流亡,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的荒地。
目的:国家为了吸引劳动力回到土地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而推行均田制。2)均田制的开始及内容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将国家
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则向政府交纳租
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桑田
男:20亩麻田
男:10亩
女:5亩禁限国家所有农民所有3)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好转。 耕耙图(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从魏晋墓葬的壁画和砖画,反映出当时汉族和入迁的少数民族之间杂居、交流的情景。 请思考: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呢?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 推行均田制 3. 设立三长制 三长制: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 推行均田制 3. 设立三长制 4. 推行新的租调制 颁布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二、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迁都的意义是什么? 经济上:北魏都城平城气候恶劣,生产
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
政治上:平城地处偏僻,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和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不
利于巩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安全;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
中原地区的统治;
文化上:便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公元493年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亲自率领步兵、骑兵20多万,从平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洛阳。 铜牛车北魏南迁图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洛阳平面图 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文帝迁都,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北魏得到进一步发展。【学思之窗】
想一想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从平城和洛阳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着手进行分析) 北魏虽然实现了统一(局部),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等地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云岗石窟外景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岗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岗石窟外景龙门石窟外景龙门石窟外景三、移风易俗移风易俗 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
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
暂缓。
姓汉姓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 定姓氏 ”的工作。既肯定了汉族士族的法律地位,又为鲜
卑贵族确认了士族的身份。
鲜卑姓改汉姓:移风易俗 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暂缓。
姓汉姓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 定姓氏 ”的工作。参照汉族士族的门阀制度,为鲜卑贵族确认士族身份。 与汉族通婚:孝文帝通过联姻,把鲜卑贵族和汉族上层的利益与命运连在一起,借以巩固北魏的统治。
改籍贯:迁都洛阳的鲜卑人改籍贯为洛阳。【历史纵横】
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应从鲜卑族的封建化、政权的巩固和后来的分裂两方面回答)
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风俗改革的意义 加快了民族融合步伐,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促进了北魏社会完成了封建化,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朝代发展线索东
汉西
晋北
魏宋齐梁陈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