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八省2025年高考语文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考试试卷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新社记者:①
林建超: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公元2世纪前后,即东汉、三国时期,围棋开始向古代中国中原以外的民族地区传播; 公元5世纪前后,即南北朝时期,围棋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 公元16世纪前后,即明清之际,围棋开始向欧洲国家传播; 公元20世纪前后,围棋逐步走向世界。
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中国史学界和围棋界一般认为,围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由此传至日本。传入日本后,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化,日本棋艺水平迅速提升。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据记载,唐玄宗当太子时,就多次召随遣唐使来长安的日本学问僧辨正切磋棋艺。
最初把围棋介绍给欧洲的是三位著名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一说法国) 的金尼阁和葡萄牙的曾德昭。他们都来过中国,都是受罗马教廷派遣的耶稣会教士,且都在著述中讲到围棋。《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卷第八章《关于服饰和其他习惯及奇风异俗》中,就记述了当时中国围棋活动的情况,包括围棋的基本特点、规则和着法等。17世纪,欧洲对围棋的了解基本来自利玛窦的描述。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在其名著《东方游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
到19世纪,有关围棋的准确信息主要通过被派往中国、 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传至欧洲,且开始出现中日两种同源但不同规则的围棋传播体系。
至此,围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古代、近代历程告一段落。后来,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推动围棋走向世界的进程主要由日本推动,这和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脱亚入欧有密切联系。
中新社记者:②
林建超:中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其中衢州市烂柯山被誉为“围棋仙地”。近年来,当地提出打造“世界围棋圣地”目标,建成中国首家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首个国家围棋队地方集训基地,实施了中国首部涉围棋的地方性法规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围棋协会利用中国围棋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成果,把中国国内开展“非聚集型居家网络围棋运动”的完整模式和成功经验向海外延伸。2020年3月至10月,中国先后举办近20项遍及世界的国际围棋赛事活动,获得世界围棋界好评,产生积极效应,让围棋成为联结世界的特殊“国际公共产品”。
中新社记者:③
林建超:作为中国传统智力博弈项目,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才艺的优秀代表,是文化与竞技的高度统一。
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均衡的价值理念。其改变了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竞智斗巧,代之以公平的行棋方式。棋盘上,每个棋子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被摆在不同的位置,即参与不同的实践才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
围棋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这与中华民族追求中庸、中和的理念相一致。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注重集体、整体、全局的道德特征。围棋强调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对弈中投放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布下的一个能量要素,只有有机组合、聚合成形,才能生成和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华文化历来重视整体利益,围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中新社记者:④
林建超:围棋能够成为“世界语言”,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看。
从历史看,以欧洲为例,其接触围棋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在此期间,欧洲人从开始不知围棋为何物,到了解围棋、熟悉围棋,热爱围棋、迷恋围棋,乃至学习围棋、研究围棋,并开发出具有超强棋力的人工智能(AI) 围棋,率先突破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瓶颈。这让我们觉得,欧洲人接受围棋似乎并不困难,对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母体之中的围棋有天然的亲近性和接受能力,对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
棋有强烈的痴迷性和研究力度。事实上,研究发现,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与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容性。
从现实看,围棋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再创性; 不仅体现本原性,而且体现多样性。比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围棋智慧形态发生巨大变革。智能围棋在竞技水平上已远超人类,形成新的技术体系,成为围棋智慧最新的承载和实现形式。但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摘编自中新网《林建超:中国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世界各地的围棋,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入。
B.古代围棋向朝鲜半岛的传播之所以有开创意义,是因为这是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起点。
C.围棋在古代中国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而到了欧洲却被赋予了严肃性。
D.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国在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日本派出遣唐使学习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围棋曾经是中日交流的重要内容。
B.举托马斯·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当时关于围棋的资料不完整。
C.举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例子,是为了和围棋对比,强调围棋的公正平等的特点。
D.举欧洲人开发人工智能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人对围棋有接受力和创新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围棋追求中庸、中和”观点的一项是( )
A.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班固
B.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
C.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纪晓岚
D.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
4.本文是一篇新闻访谈,下列选项记者的提问内容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①不同时期,中国围棋对世界各地围棋产生怎样的影响
B.②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
C.③围棋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D.④我想请您分析一下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5.学校辩论社开展主题为“chatGPT 取代人类围棋”的辩论赛,作为反方代表,请结合文本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马
阿来
①马! 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②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③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 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
④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刚才他把马叫什么 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
⑤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讲究。在这一点上,马和鹿一样,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故乡一个高僧在诗中把这两者并称为“星空下洁净的动物”。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翁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伸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吃进肚子里去了。
⑥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一种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这样的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
⑦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
⑧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⑨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⑩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
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 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顶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们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了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岖的山路上,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
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牲口。
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
6.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分别用“马”和“牲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B.文本第⑥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简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C.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中理想的马则属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为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
D.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
7.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8.文本二提到了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其具体表现。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丹,字仲回,京兆人也。每岁农时载酒肴便于田头大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酒肴而去。闾里有丧忧,辄度其资用,教之俭约,因为其制日定葬,其亲丧不过留殡一月,其下以轻重为差。王丹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良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更始时,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过辞于丹。丹曰:“俱遭世反覆,唯我二人为天地所遗。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遂揖而别,遵甚悦之。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丹被征,霸遣子昱往。昱道遇丹,拜于车下,丹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投分,何为拜子孙耶 ”丹曰:“君房①有是言,王丹未之许。”
(节选自《东观汉记》)
材料二: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节选自班固《汉书·陈遵传》)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
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岁A 农时B载酒肴C便于田头大树下D饮食E劝勉之F因留其G余H酒肴而去。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恶(音è),憎恨坏人坏事,与成语“疾恶如仇”中的“疾恶”意思相同。
B.未之许,即“未许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莫之能御也”句式相同。
C.尺牍,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书简,即书信。其中“牍”为书信、公文之意。
D.奇,意动用法,认为……奇,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里谁家有丧事,王丹就估计办丧事的费用,让事主俭省节约; 他还为乡里制定了殡葬的期限,只有父母去世,才可以留殡一个月。
B.司徒侯霸想和王丹结为朋友,便让儿子侯昱前去联系,侯昱半路上遇到王丹便在车下行跪拜礼,王丹答以跪拜礼,侯昱对此表示不解。
C.陈遵身高八尺多,外表魁伟,擅长写传记,字也写得很好,人们都以收藏他的尺牍作为荣耀; 他不管到什么地方,百姓都对他以礼相待。
D.陈遵担任河南太守时,召集十个擅长书写的衙吏,靠着几案口授内容,使衙吏们代写了几百封信,让前往京城的从史带给那里的朋友们。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
②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13.陈遵的豪爽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沅水驿
(明) 王守仁①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②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余姚县(古属绍兴府)人。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②耶溪,即若耶溪,绍兴著名的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辰阳”“沅州”是诗人被贬谪到贵州的途径之地,“古驿楼”照应标题中的“沅水驿”,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B.颔联突出路途中环境的空寂荒凉。“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
C.颈联中的“耶溪”巧妙化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意,表达作者因被贬而厌倦官场之情。
D.尾联选取了“鹤”的意象,但其含义与刘禹锡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不同。
15.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16.(2025·四川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提到了谢灵运,反映了谢灵运及其山水诗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2)韩愈《师说》指出,古代超出一般人的圣人,“ ”,而现在远不如圣人的一般人,“ ”,所以圣人与一般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3)“柳”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如“ ”“ ”。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是太阳光,它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混合光。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其实已经在大气中衰减了,所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激光不同,激光只能输出一个颜色的光波,颜色非常纯净。①激光的能量很强,②从起始点出发,如果传输过程中没有遮挡就不会停止; ③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④你可能不敢相信,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A) 眼睛如果被激光直射,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坏,甚至造成失明。
对于参加演唱会的粉丝们来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人____,不少人想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精彩时刻。(B) 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不受侵害,会在演出开始前使用激光照射现场以示警。在其他场景下,镜头也有可能受到激光照射而损坏。比如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 ”。
17.“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并进行修改。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圣叹认为“闲笔”就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紧张的情节描写中,穿插写一些其他东西,或是次要的交代因果的情况,或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事件,或是指对生活中实际情景的随意描画,有时甚至是指一段闲谈、一段闲论或一处闲景乃至一阵闲话。
高超的写作者往往会恰当地运用闲笔,因为它在叙事节奏、主旨深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审美功效。而作为阅读者,只有识得这种妙笔,才能真正地学会品读文学作品,也才不枉费了作者的苦心经营。
20.下列句子在课文中属于闲笔的一项是( )
A.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老人与海》)
B.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装在套子里的人》)
C.福兴楼的鱼翅,一元一大盘,物美价廉,现在不知增价了否 (《祝福》)
D.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红楼梦》)
2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就以“闲笔”的形式隐藏在林教头离开草料场前往市井沽酒的情节描述中,请你就此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2.(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4年8月,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发布的一段 Cypher作品因其中歌词被指“暗讽农民工”而引发争议。该事件引起了网友和多位说唱歌手的强烈不满。8月 10日,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发布声明,表示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其开除出社团。涉事 Rapper随后公开道歉,解释称其本意是为了让歌词更酷、更押韵。
材料二
统计学家李成瑞曾在参访中谈到:无产阶级过去是国家的主人,现在变成了弱势群体,过去的工人是很光荣的,我的儿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个革命学生,后来被分到一个工厂当工人,第一天上班发回一套工服。在我知道之前,他穿上就去照相馆照了个相。回来拿着照片对我说,爸爸你看,我是工人啦。他特别的自豪,照相的师傅对他说,你现在是国家的主人了,现在的话,是属于打工仔,是不能随便和老板讲话的。
材料三:
记者:马老先生多不容易啊,那个时候您受过的苦,过去的那种苦难,结束了。
马识途:新的斗争开始了。
(选自《吾家吾国》)
材料四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朝气蓬勃,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时代是你们的。
当代青年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以上四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B
4.A
5.①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②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证的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错误,“始终”过于绝对,原文为“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
B.“是因为这是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起点”错误,原文为“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选项张冠李戴,扩大了范围;
C.“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有“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可见围棋不仅能娱乐,而且有很多其他作用,选项表述绝对。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证明欧洲当时关于围棋的资料不完整”错误,原文为“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马斯 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为了证明其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中庸、中和体现在围棋上,是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
A.强调棋局的方正,暗合端方正直的思想,与中庸、中和无关。
B.把围棋当游戏,胜负不萦于心,内心平和,符合中庸、中和思想。
C.强调胜负心,与中庸、中和无关。
D.描述家庭生活,与中庸、中和无关。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结合“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等内容可知,对应内容阐述的是围棋传播世界的过程。可提问:历史上,围棋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的?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反方代表的观点应是认为chatGPT 是不可能取代人类围棋的。筛选文中关于人类围棋的优势及独特性等内容,整合概括即可。
①文中有“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据此提出,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
②文中有“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棋”“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可知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③文中有“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可知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
④文中有“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可知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故答案为: ①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②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答案】6.B
7.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 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 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
8.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中国现当代小说;赏析、品味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能力。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情感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情感。
(3)本题考查把握叙述故事视角的能力。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错,“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只是景物描写,是客观环境的真实存在,并不能“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另外,文中只写到“简陋的鞍具”从马身上卸下来,不能“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初见时的山地马,“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这与作者心目中的马极不相符,作者对初见时的山地马是失望的。
②“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月光下的山地马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我”与山地马是亲近的。
③“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作者是认同和接受它的。
④“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引发了作者感慨,使作者为之叹息。
故答案为: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 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 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从“藏族人视角”看,依据“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等内容,在本身是藏族人的阿来看来,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这种认识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密切相关。
从“知识分子视角”看,“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马应是被赞誉过的、是豪迈而狂野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能引起人歌唱的欲望。而依据“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等内容,可以看出,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了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引发了作者感慨,使作者为之叹息。这种巨大变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
从“人类视角”看,依据“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等内容,可知本来应该“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的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有所影射,那就是生物界已经有了一种病态,即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而这种病态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状态,乃至人类社会的深入思考。
故答案为: 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答案】9.BCF
10.A
11.C
12.①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
②(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
13.①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②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人。每年农忙时,他用车装上酒菜,就到田边大树下给农人吃喝来鼓励他们生产,趁机留下其余酒菜然后离去。乡里有丧事,王丹就估计丧失的费用,让事主俭省节约,于是为乡民制定了殡葬的期限,父母丧事留殡不超过一个月,父母以下按轻重作为差别(减少留殡日期)。王丹品行高洁,憎恨厌恶有权势的人。当时河南太守同郡人士陈遵,是关西一带的大侠。陈遵朋友的亲人去世,陈遵为朋友主持办理丧事,赠助丧家的财物狠多。王丹却怀揣一匹细绢,放在主人面前,说: “像我这匹细绢,出自织机。”陈遵听后有惭愧之色。更始时,陈遵担任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拜访王丹向他告辞。王丹说: “人们都遭遇世道倾覆,只有我们二人被天地遗弃。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于是作揖告别,陈遵非常高兴。司徒侯霸想和王丹结为朋友,王丹被征召,侯霸派遣儿子侯昱前往。侯昱在路上遇到王丹,就在车下行跪拜礼,王丹回以跪拜礼。侯昱说: “家父想和先生结为情投意合的朋友,为什么跪拜他的子孙呢 ”王丹说: “君房有这句话,我没有答应他。”
材料二:
陈遵,字孟松,是杜陵人。陈遵喜欢喝酒,每次举行大的宴席,宾客满堂,总是关上门,取下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宾客) 即使有急事,最终也不能离开。曾有一衙署的刺史上奏事情,顺便拜访陈遵,恰逢陈遵正在大宴宾客,刺史非常困窘,等陈遵大醉时,(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陈遵大致经常喝醉,但公事也不废置。陈遵身高八尺多,长头大鼻,外表很魁伟。他大体学些传记,文辞丰富。他生性喜欢书法,给人的书信,人们都将其收藏把它作为一种荣耀。他的请求没有谁敢拒绝,所到之处,士大夫对他以礼相待,唯恐落后。当时列侯中有一个与陈遵同姓同字的人,每次到别人家,自称是陈孟公,在座的人没有不震惊的,等郡人到了以后(发现) 不是这个陈遵,于是人们给那人取了绰号“陈惊坐”。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不凡,在位的时候多次称赞他,于是起用他担任河南太守。陈遵上任后,应当派遣从史到西方(京城) 去,(于是) 召集十位擅长书写的衙吏到他跟前,书写私人信件答谢京城的朋友。陈遵凭靠几案,把内容口授给书写衙吏,而且顺带处理官署公事,写了几百封书信,亲近疏远各不相同,河南的官员大惊。几个月后被免职。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年农忙时,他用车装上酒菜,就到田边大树下给农人吃喝来鼓励他们生产,趁机留下其余酒菜然后离去。
“每岁农时”是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时”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载”的宾语为“酒肴”,应在“肴”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于田头大树下”是“饮食”的状语,并且“于田头大树下饮食”是“劝勉”的目的,“之”是“劝勉”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留”的宾语为“其余酒肴”,中间不应断开。
故答案为:BCF。
1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现象的能力。
A.“疾恶(音è),憎恨坏人坏事”错误。应读疾恶(音wù),憎恶、厌恶的意思。句意:憎恨厌恶有权势的人。/憎恨邪恶就同憎恨仇人一样。
B.正确。宾语前置句,未许之/宾语前置句,莫能御之也。句意:我没有答应他。/没人能挡得住他。
D.正确。意动用法,认为……奇/使动用法,使……鸣。句意: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不凡。/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是它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擅长写传记”错误。由原文“略涉传记”可知,是说大致涉猎了一些传记;“百姓”错误。由原文“所到,衣冠怀之”可知,“衣冠”指的是士大夫。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到,往;“相赠”,赠给您;“赠子以不拜”,状语后置句。
(2)“突”,冲入;“白”,陈述;“状”,情况。
故答案为: ①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
②(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其友人良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可知,陈遵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
由原文“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可知,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故答案为: ①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②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答案】14.C
15.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③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这一联借“耶溪”指代家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王籍的《入若耶诗》无关。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中的“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颔联借景抒情,路途中环境空寂荒凉,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
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借“耶溪”指代家乡,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③结合注释“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可知,作者因触怒权贵遭贬,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尾联“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意思是,庆幸自己可以如闲云野鹤,摆脱世事的羁绊,获得身心自由。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故答案为: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③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
16.【答案】(1)谢公宿处今尚在;脚著谢公屐
(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3)此夜曲中闻折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客亭门外柳/杨柳岸/花光浓烂柳轻明)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宿、著、屐、耻。
故答案为:(1) 谢公宿处今尚在 脚著谢公屐 (2)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3) 此夜曲中闻折柳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亭门外柳/杨柳岸/花光浓烂柳轻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17.D
18.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 罪魁祸首
19.A改为“如果眼睛被激光直射,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坏,甚至造成失明”。
B 改为“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受侵害”或“因此,一些场馆为了版权不受侵害”。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第③句“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是说激光的准直性高,而“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中的“这”指的就是激光的准直性高这一特点,故这句话应放在第④处,正好与后句“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衔接紧密。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是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粉丝们舍不得离开,或让他们心情非常激动,故填写“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流连忘返:留恋不止,忘了回去。原本指因迷恋于游乐,而忘了回去。现多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恋恋不舍: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第二空,语境是说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主要原因,故填写“罪魁祸首”。罪魁祸首:指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 罪魁祸首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句,成分残缺,后一分句“可能造成失明”缺宾语中心语,可改成“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
B句,不合逻辑,“防止版权不受侵害”否定失当,应删除“不”。
故答案为:A改为“如果眼睛被激光直射,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坏,甚至造成失明”。B 改为“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受侵害”或“因此,一些场馆为了版权不受侵害”。
【答案】20.C
21.示例:“风雪下得紧”看似与林冲和陆虞候之间的斗争关系不大,但一个“紧”字境界全出,既是林冲所处自然环境,又是恶劣的社会环境,是危机四伏的曲折呈现,还是林冲“性格裂变”进程的内隐,含蓄地传达出了“暗线”——“官逼民反”正在进行时。极其漂亮的“闲笔”,富有语言嚼劲与主题内涵隐示性。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闲笔,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无用的趣味。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写作文学短评,要抓住评论的“点”,这个点就是题干给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有概括,有分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闲笔”就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ABD均是情节描写或人物描写,不属于闲笔。
C.“福兴楼的鱼翅”是对生活中实际情景的随意描画,不是《祝福》的主干情节,属于闲笔,但又蕴含意味。福兴楼的鱼翅被提及,这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的描述,而是通过这种食物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对现实的逃避。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题干要求赏析“那雪下得正紧”的作用,同时要突出“闲笔”这一概念。具体评论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线索、情节发展、主题等角度进行赏析,同时注意字数要求。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体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暗示了情节发展趋向,隐含着人物命运去向,与“官逼民反”的主题紧密相关。
故答案为:示例:“风雪下得紧”看似与林冲和陆虞候之间的斗争关系不大,但一个“紧”字境界全出,既是林冲所处自然环境,又是恶劣的社会环境,是危机四伏的曲折呈现,还是林冲“性格裂变”进程的内隐,含蓄地传达出了“暗线”——“官逼民反”正在进行时。极其漂亮的“闲笔”,富有语言嚼劲与主题内涵隐示性。
22.【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关于青年担当的多则材料作文。
【题干分析】
四则材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象。材料一展示了青年文化创作中的不当行为及其引发的后果,凸显了青年在创作过程中价值观的重要性。材料二则通过统计学家的讲述,体现了社会结构演变下青年职业观的巨大变化,反映出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材料三以对话形式呈现了时代的交替,老一辈的苦难结束,青年迎来新的斗争,意味着青年要承担新的责任。材料四引用毛主席的话,强调青年在时代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大变革时代,青年需肩负起相应责任。
思考方向:
树立正确价值观:青年在文化创作和日常行为中,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影响,避免伤害弱势群体,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坚守尊重他人的原则。
职业观的重塑:在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青年应正确看待不同职业的价值,不随波逐流,重拾对各类职业的尊重,将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相联系。
传承与担当:青年要传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在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等方面肩负起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青年与时代发展:青年是时代发展的关键力量,要敏锐感知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立意提取】
承先辈壮志,绘青年担当
正青春之名,铸时代担当
怀敬重之心,行时代征程
时代浪潮催奋进,青年征程铸担当
先辈荣光垂青史,吾辈壮志耀新程
悟时代之变,践青年之责
继往圣之德,开时代新局
时代洪钟催警醒,青年巨擘担乾坤
范文:
赤旗漫卷处,盼你我逐梦开新章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遥想往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先辈们于风雨如晦中奋勇前行,其无畏之姿,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苍穹。吾辈生逢盛世,当承先辈之壮志,续民族之荣光,于时代浪潮中逐梦扬帆,矢志不渝铸华光。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当困厄如暗夜阴霾笼罩,那自困苦中凝聚而成的磅礴伟力,源于无数奋斗者的坚毅脊梁。看毛泽东自韶山走出,心怀苍生,引领华夏儿女挣脱枷锁;王继才孤守海岛,三十二载春秋,以热血丹心捍卫祖国海疆;焦裕禄扎根兰考,鞠躬尽瘁,将生命奉献给百姓福祉。诸般事迹皆昭示:志存高远,可破困境之藩篱;砥砺前行,方悟成长之真谛。此乃吾辈奋进之基石,力量之源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记否,嘉兴红船之上,一群热血青年,以信仰为楫,以理想为帆,于风雨飘摇中启航。彼时内忧外患,然其探寻光明之信念如磐,创建共和之宏愿似火,为华夏大地驱散沉沉黑暗,为民族复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先辈们不因荆棘塞途而退缩,不因巉岩险峻而却步,披荆斩棘,以超凡胆略开辟新天地。此段光辉历程,如明灯指引吾辈前行之路,让吾辈深知传承革命精神之重,肩负民族复兴使命之责。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回溯历史,华夏大地曾饱经沧桑,百姓深陷贫弱凋敝之渊薮。然困境之中,希望之光熠熠生辉。“土地改革”如春风化雨,“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生根发芽,百姓以勤劳双手,自力更生,开启了从贫困走向温饱的伟大征程。而民族复兴之路漫漫,尚需吾辈接续奋斗,于时代沃野中耕耘希望,收获繁荣。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今朝,新时代的号角嘹亮激昂。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驻村干部以青春赴使命,用生命践诺言,让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科技前沿,“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无数科研人员焚膏继晷,以智慧和毅力勇攀科技高峰;中印边境,“戍边英雄”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胆忠心,守护祖国山河无恙。吾辈置身伟大时代,当以先辈为榜样,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无畏险阻,砥砺奋进。
于创新之峰巅勇攀,于未知之境探索,虽孤寂常伴,艰辛满怀,吾侪定不会消沉退缩,更不会裹足不前。将以梦为马,奋袂扬鞭,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镌刻属于青年一代的荣耀篇章。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四川省八省2025年高考语文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考试试卷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新社记者:①
林建超: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公元2世纪前后,即东汉、三国时期,围棋开始向古代中国中原以外的民族地区传播; 公元5世纪前后,即南北朝时期,围棋开始向周边国家传播; 公元16世纪前后,即明清之际,围棋开始向欧洲国家传播; 公元20世纪前后,围棋逐步走向世界。
其中,向朝鲜半岛的传播,在围棋传播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中国史学界和围棋界一般认为,围棋是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并由此传至日本。传入日本后,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深化,日本棋艺水平迅速提升。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据记载,唐玄宗当太子时,就多次召随遣唐使来长安的日本学问僧辨正切磋棋艺。
最初把围棋介绍给欧洲的是三位著名的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比利时(一说法国) 的金尼阁和葡萄牙的曾德昭。他们都来过中国,都是受罗马教廷派遣的耶稣会教士,且都在著述中讲到围棋。《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一卷第八章《关于服饰和其他习惯及奇风异俗》中,就记述了当时中国围棋活动的情况,包括围棋的基本特点、规则和着法等。17世纪,欧洲对围棋的了解基本来自利玛窦的描述。直到1694年,得益于到访伦敦的中国天主教徒沈福宗的帮助,英国东方学家托马斯·海德在其名著《东方游戏》中提供了有关围棋的新资料、新描述。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
到19世纪,有关围棋的准确信息主要通过被派往中国、 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传至欧洲,且开始出现中日两种同源但不同规则的围棋传播体系。
至此,围棋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古代、近代历程告一段落。后来,在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推动围棋走向世界的进程主要由日本推动,这和日本开展明治维新、脱亚入欧有密切联系。
中新社记者:②
林建超:中国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其中衢州市烂柯山被誉为“围棋仙地”。近年来,当地提出打造“世界围棋圣地”目标,建成中国首家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首个国家围棋队地方集训基地,实施了中国首部涉围棋的地方性法规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围棋协会利用中国围棋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成果,把中国国内开展“非聚集型居家网络围棋运动”的完整模式和成功经验向海外延伸。2020年3月至10月,中国先后举办近20项遍及世界的国际围棋赛事活动,获得世界围棋界好评,产生积极效应,让围棋成为联结世界的特殊“国际公共产品”。
中新社记者:③
林建超:作为中国传统智力博弈项目,围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才艺的优秀代表,是文化与竞技的高度统一。
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公正、平等、均衡的价值理念。其改变了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竞智斗巧,代之以公平的行棋方式。棋盘上,每个棋子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只有被摆在不同的位置,即参与不同的实践才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
围棋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这与中华民族追求中庸、中和的理念相一致。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注重集体、整体、全局的道德特征。围棋强调子力作用的整体性。对弈中投放的每一枚棋子,都是布下的一个能量要素,只有有机组合、聚合成形,才能生成和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华文化历来重视整体利益,围棋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中新社记者:④
林建超:围棋能够成为“世界语言”,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看。
从历史看,以欧洲为例,其接触围棋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在此期间,欧洲人从开始不知围棋为何物,到了解围棋、熟悉围棋,热爱围棋、迷恋围棋,乃至学习围棋、研究围棋,并开发出具有超强棋力的人工智能(AI) 围棋,率先突破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瓶颈。这让我们觉得,欧洲人接受围棋似乎并不困难,对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母体之中的围棋有天然的亲近性和接受能力,对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
棋有强烈的痴迷性和研究力度。事实上,研究发现,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与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之间有着惊人的相通性、相似性、相近性和相容性。
从现实看,围棋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具有再创性; 不仅体现本原性,而且体现多样性。比如,在人工智能时代,围棋智慧形态发生巨大变革。智能围棋在竞技水平上已远超人类,形成新的技术体系,成为围棋智慧最新的承载和实现形式。但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摘编自中新网《林建超:中国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世界各地的围棋,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入。
B.古代围棋向朝鲜半岛的传播之所以有开创意义,是因为这是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起点。
C.围棋在古代中国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而到了欧洲却被赋予了严肃性。
D.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中国在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日本派出遣唐使学习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围棋曾经是中日交流的重要内容。
B.举托马斯·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当时关于围棋的资料不完整。
C.举最早棋类“掷彩行棋”的例子,是为了和围棋对比,强调围棋的公正平等的特点。
D.举欧洲人开发人工智能围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欧洲人对围棋有接受力和创新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围棋追求中庸、中和”观点的一项是( )
A.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班固
B.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
C.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纪晓岚
D.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
4.本文是一篇新闻访谈,下列选项记者的提问内容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①不同时期,中国围棋对世界各地围棋产生怎样的影响
B.②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围棋文化
C.③围棋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D.④我想请您分析一下围棋为何能成为一门“世界语言”
5.学校辩论社开展主题为“chatGPT 取代人类围棋”的辩论赛,作为反方代表,请结合文本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答案】1.D
2.B
3.B
4.A
5.①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②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证的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中国围棋始终处于世界巅峰”错误,“始终”过于绝对,原文为“古代中国围棋长期处于世界巅峰”;
B.“是因为这是围棋向世界传播的起点”错误,原文为“是围棋由中国向整个东亚地区传播的起点和桥梁”,选项张冠李戴,扩大了范围;
C.“仅被当成一种娱乐游戏”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有“唐朝时期,日本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和留学生。其间,围棋不仅是游戏娱乐,更是他们留学和交往的重要内容”“围棋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善思、精算、多谋的思维特征。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可见围棋不仅能娱乐,而且有很多其他作用,选项表述绝对。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证明欧洲当时关于围棋的资料不完整”错误,原文为“尽管此书关于围棋的表述并不完整甚至有失误,但在围棋史上仍占有重要位置,它比利玛窦的记述为更多人所知,使围棋在欧洲人眼中被视为一项严肃的游戏”,马斯 海德《东方游戏》的例子为了证明其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中庸、中和体现在围棋上,是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
A.强调棋局的方正,暗合端方正直的思想,与中庸、中和无关。
B.把围棋当游戏,胜负不萦于心,内心平和,符合中庸、中和思想。
C.强调胜负心,与中庸、中和无关。
D.描述家庭生活,与中庸、中和无关。
故答案为:B。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结合“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围棋,来源和传入具体途径、方式不同,有的从中国直接传入,有的经由其他国家和地方间接传入,但共同根源都在中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等内容可知,对应内容阐述的是围棋传播世界的过程。可提问:历史上,围棋是如何从中国走向世界的?
故答案为:A。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反方代表的观点应是认为chatGPT 是不可能取代人类围棋的。筛选文中关于人类围棋的优势及独特性等内容,整合概括即可。
①文中有“围棋行棋和结局变化量的数学结论,在精确与模糊两个方面达到的高深程度,都使其当之无愧地居于思维博弈运动计算水平的巅峰,居于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据此提出,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
②文中有“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维与智慧的围棋”“围棋所承载的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可知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③文中有“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可知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
④文中有“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可知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故答案为: ①人类围棋作为人类脑力计算能力的巅峰,体现了人类的思维博弈水平。②人类围棋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③智能围棋并未改变围棋的本质和主体,围棋实践的主体仍然是人,围棋实践的本质仍然是人与人的思维博弈活动。④新时代智能围棋与人类围棋的交集,正在并将继续深化、融合发展。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马
阿来
①马! 对于一个藏族人来说,可是有着酒一样效力的动物。
②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③马们一匹匹从山上下来。可那是什么样的一群马呀! 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
④我们上了马。马队主人没有马骑,那一头乱发的脑袋在我膝盖那个高度起起落落。我问刚才他把马叫什么 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另一种东西。
⑤马所以是马,就是因为在食物方面有着自己特别的讲究。在这一点上,马和鹿一样,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它们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故乡一个高僧在诗中把这两者并称为“星空下洁净的动物”。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翁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我的那一匹,就从我手上,伸出舌头来,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吃进肚子里去了。
⑥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那些简陋的鞍具也卸下来了。月光不论多么明亮,都是一种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这样的因造成了一个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
⑦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
⑧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骑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⑨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⑩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
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电视画面里,那匹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马了。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 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顶着刺眼的阳光,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们带来的所有东西。这一来,它们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了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马的主人说,以前,有人从别的地方买来过名马,但在崎岖的山路上,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气十足的马在我们这里没有用处,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
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这时,有人发现,骑这些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着缰绳,它们自会顺着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来告诉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这些马确实该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牲口。
这些牲口这样走着,我们就成了货物,没有生命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被运到另一个地方。事实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搬运工作不劳马做,几头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马是风暴,是闪电,牛才是这样百折不挠的坚忍绵长。人总是这样的:不否认生活中需要牛,但总认为作为一个个体,自己更加适合美丽的、矫健的马。更主要是认为,这样的劳役对于马是不适合的。我不能使它们完全变回去,恢复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们的祖先也是从草原上来的。它们是沦落了的一群,在传递血脉的同时,传递了它们对于山地的适应——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
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来的散文中,言说主体的身份影响着他散文的述说视角。不同的社会身份让阿来看到不同的社会、自然景观。整体来看,阿来的散文大致有这样三重述说视角:藏族人视角,知识分子视角,人类视角。
(摘编自冯茂桐《阿来散文的艺术特色》)
6.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分别用“马”和“牲口”来指称山地马,但是这两种称谓在表达涵义上却有很大的差别,传达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态度。
B.文本第⑥段的描写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从正面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简陋的鞍具从反面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C.眼前所见的山地马属于实写,心目中理想的马则属于虚写,虚实有机结合,两种马互为衬托,丰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内涵。
D.文本将生动的描写、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浓郁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作者独特的文风。
7.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8.文本二提到了阿来散文的“三重述说视角”,请结合文本一分析其具体表现。
【答案】6.B
7.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 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 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
8.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中国现当代小说;赏析、品味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变化的分析能力。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情感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情感。
(3)本题考查把握叙述故事视角的能力。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错,“冰川的寒光和皎洁的月光”只是景物描写,是客观环境的真实存在,并不能“衬托出山地马的高大”;另外,文中只写到“简陋的鞍具”从马身上卸下来,不能“衬托出山地马的不凡”。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初见时的山地马,“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这与作者心目中的马极不相符,作者对初见时的山地马是失望的。
②“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月光下的山地马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我”与山地马是亲近的。
③“在这样的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鼻子喷着热气。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作者是认同和接受它的。
④“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引发了作者感慨,使作者为之叹息。
故答案为:①失望,初见时的山地马体形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不讲究食物,有违于作者心目中马的形象; ②亲近,月光下的山地马形象高大,反应警觉,主动靠拢,符合作者的经验与期望; ③接受,驮“我”涉水时山地马轻捷灵敏,得到作者的认同;④叹惜,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灵魂,沦落成牲口,引发作者感慨。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从“藏族人视角”看,依据“我空着的那只手并没有缩回被子里,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我们的谚语说: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它驮着我,在一个孕雪的下午,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从一段枯木上跃过,那么轻捷、灵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等内容,在本身是藏族人的阿来看来,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这种认识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密切相关。
从“知识分子视角”看,“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马应是被赞誉过的、是豪迈而狂野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能引起人歌唱的欲望。而依据“使高大的身躯日渐矮小,来对付复杂的坎坷。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它们同时传递了认命的悲哀,逆来顺受,荡尽了英雄气息,而沦落为这样的一群”等内容,可以看出,驮着货物的山地马逆来顺受,丧失了灵魂,沦落成牲口,这引发了作者感慨,使作者为之叹息。这种巨大变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
从“人类视角”看,依据“是的,它们只好叫作牲口了,因为它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没有想到人在社会里,从遗传,从四周环境不断得到的沦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断丧失个性的过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过了。这个世界正在把一切沦于平凡”等内容,可知本来应该“出现在牧场上,寻食带露的青草”的马,已经没有了马的灵魂,有所影射,那就是生物界已经有了一种病态,即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而这种病态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状态,乃至人类社会的深入思考。
故答案为: ①藏族人视角:马是骑手的伙伴,应该在草原上轻捷灵敏地自由驰骋,对马的感性认知和深厚情感来源于藏族人的特定身份和经历经验。②知识分子视角:山地马竟然沦落成牲口,这种异化引发的悲哀之感突破了常人实用主义的认知界限,具有理想化色彩。③人类视角:丧失个性、沦入平凡、甘于平凡,这种病态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体现了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丹,字仲回,京兆人也。每岁农时载酒肴便于田头大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酒肴而去。闾里有丧忧,辄度其资用,教之俭约,因为其制日定葬,其亲丧不过留殡一月,其下以轻重为差。王丹资性清白,疾恶豪强。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良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更始时,遵为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过辞于丹。丹曰:“俱遭世反覆,唯我二人为天地所遗。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遂揖而别,遵甚悦之。司徒侯霸欲与王丹定交,丹被征,霸遣子昱往。昱道遇丹,拜于车下,丹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投分,何为拜子孙耶 ”丹曰:“君房①有是言,王丹未之许。”
(节选自《东观汉记》)
材料二: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沾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时列侯有与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门,曰陈孟公,坐中莫不震动,既至而非,因号其人曰陈惊坐云。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由是起为河南太守。既至官,当遣从史西,召善书吏十人于前,治私书谢京师故人。遵冯几,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意,河南大惊。数月免。
(节选自班固《汉书·陈遵传》)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
9.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岁A 农时B载酒肴C便于田头大树下D饮食E劝勉之F因留其G余H酒肴而去。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恶(音è),憎恨坏人坏事,与成语“疾恶如仇”中的“疾恶”意思相同。
B.未之许,即“未许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莫之能御也”句式相同。
C.尺牍,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书简,即书信。其中“牍”为书信、公文之意。
D.奇,意动用法,认为……奇,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里谁家有丧事,王丹就估计办丧事的费用,让事主俭省节约; 他还为乡里制定了殡葬的期限,只有父母去世,才可以留殡一个月。
B.司徒侯霸想和王丹结为朋友,便让儿子侯昱前去联系,侯昱半路上遇到王丹便在车下行跪拜礼,王丹答以跪拜礼,侯昱对此表示不解。
C.陈遵身高八尺多,外表魁伟,擅长写传记,字也写得很好,人们都以收藏他的尺牍作为荣耀; 他不管到什么地方,百姓都对他以礼相待。
D.陈遵担任河南太守时,召集十个擅长书写的衙吏,靠着几案口授内容,使衙吏们代写了几百封信,让前往京城的从史带给那里的朋友们。
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子当之绝域,无以相赠,赠子以不拜。
②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13.陈遵的豪爽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9.BCF
10.A
11.C
12.①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
②(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
13.①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②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人。每年农忙时,他用车装上酒菜,就到田边大树下给农人吃喝来鼓励他们生产,趁机留下其余酒菜然后离去。乡里有丧事,王丹就估计丧失的费用,让事主俭省节约,于是为乡民制定了殡葬的期限,父母丧事留殡不超过一个月,父母以下按轻重作为差别(减少留殡日期)。王丹品行高洁,憎恨厌恶有权势的人。当时河南太守同郡人士陈遵,是关西一带的大侠。陈遵朋友的亲人去世,陈遵为朋友主持办理丧事,赠助丧家的财物狠多。王丹却怀揣一匹细绢,放在主人面前,说: “像我这匹细绢,出自织机。”陈遵听后有惭愧之色。更始时,陈遵担任大司马护军,出使匈奴,拜访王丹向他告辞。王丹说: “人们都遭遇世道倾覆,只有我们二人被天地遗弃。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于是作揖告别,陈遵非常高兴。司徒侯霸想和王丹结为朋友,王丹被征召,侯霸派遣儿子侯昱前往。侯昱在路上遇到王丹,就在车下行跪拜礼,王丹回以跪拜礼。侯昱说: “家父想和先生结为情投意合的朋友,为什么跪拜他的子孙呢 ”王丹说: “君房有这句话,我没有答应他。”
材料二:
陈遵,字孟松,是杜陵人。陈遵喜欢喝酒,每次举行大的宴席,宾客满堂,总是关上门,取下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宾客) 即使有急事,最终也不能离开。曾有一衙署的刺史上奏事情,顺便拜访陈遵,恰逢陈遵正在大宴宾客,刺史非常困窘,等陈遵大醉时,(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陈遵大致经常喝醉,但公事也不废置。陈遵身高八尺多,长头大鼻,外表很魁伟。他大体学些传记,文辞丰富。他生性喜欢书法,给人的书信,人们都将其收藏把它作为一种荣耀。他的请求没有谁敢拒绝,所到之处,士大夫对他以礼相待,唯恐落后。当时列侯中有一个与陈遵同姓同字的人,每次到别人家,自称是陈孟公,在座的人没有不震惊的,等郡人到了以后(发现) 不是这个陈遵,于是人们给那人取了绰号“陈惊坐”。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不凡,在位的时候多次称赞他,于是起用他担任河南太守。陈遵上任后,应当派遣从史到西方(京城) 去,(于是) 召集十位擅长书写的衙吏到他跟前,书写私人信件答谢京城的朋友。陈遵凭靠几案,把内容口授给书写衙吏,而且顺带处理官署公事,写了几百封书信,亲近疏远各不相同,河南的官员大惊。几个月后被免职。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每年农忙时,他用车装上酒菜,就到田边大树下给农人吃喝来鼓励他们生产,趁机留下其余酒菜然后离去。
“每岁农时”是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时”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载”的宾语为“酒肴”,应在“肴”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于田头大树下”是“饮食”的状语,并且“于田头大树下饮食”是“劝勉”的目的,“之”是“劝勉”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留”的宾语为“其余酒肴”,中间不应断开。
故答案为:BCF。
1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现象的能力。
A.“疾恶(音è),憎恨坏人坏事”错误。应读疾恶(音wù),憎恶、厌恶的意思。句意:憎恨厌恶有权势的人。/憎恨邪恶就同憎恨仇人一样。
B.正确。宾语前置句,未许之/宾语前置句,莫能御之也。句意:我没有答应他。/没人能挡得住他。
D.正确。意动用法,认为……奇/使动用法,使……鸣。句意: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不凡。/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是它发出声音。
故答案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擅长写传记”错误。由原文“略涉传记”可知,是说大致涉猎了一些传记;“百姓”错误。由原文“所到,衣冠怀之”可知,“衣冠”指的是士大夫。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之”,到,往;“相赠”,赠给您;“赠子以不拜”,状语后置句。
(2)“突”,冲入;“白”,陈述;“状”,情况。
故答案为: ①现在您到极远之地,没有什么赠您,就拿不拜之礼赠给您吧。
②(刺史)冲入内室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陈述自己应和尚书有约会的情况,陈母就让他从后门出门离去。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其友人良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可知,陈遵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
由原文“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可知,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故答案为: ①为朋友家主持办理丧事,赠助很多。②宴请宾客时,取辖投井,让宾客尽兴畅饮。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沅水驿
(明) 王守仁①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②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余姚县(古属绍兴府)人。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②耶溪,即若耶溪,绍兴著名的溪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辰阳”“沅州”是诗人被贬谪到贵州的途径之地,“古驿楼”照应标题中的“沅水驿”,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B.颔联突出路途中环境的空寂荒凉。“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
C.颈联中的“耶溪”巧妙化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意,表达作者因被贬而厌倦官场之情。
D.尾联选取了“鹤”的意象,但其含义与刘禹锡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不同。
15.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14.C
15.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③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这一联借“耶溪”指代家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王籍的《入若耶诗》无关。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中的“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颔联借景抒情,路途中环境空寂荒凉,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
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借“耶溪”指代家乡,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③结合注释“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可知,作者因触怒权贵遭贬,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尾联“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意思是,庆幸自己可以如闲云野鹤,摆脱世事的羁绊,获得身心自由。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故答案为: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③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
16.(2025·四川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提到了谢灵运,反映了谢灵运及其山水诗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2)韩愈《师说》指出,古代超出一般人的圣人,“ ”,而现在远不如圣人的一般人,“ ”,所以圣人与一般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3)“柳”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如“ ”“ ”。
【答案】(1)谢公宿处今尚在;脚著谢公屐
(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
(3)此夜曲中闻折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客亭门外柳/杨柳岸/花光浓烂柳轻明)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宿、著、屐、耻。
故答案为:(1) 谢公宿处今尚在 脚著谢公屐 (2)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3) 此夜曲中闻折柳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亭门外柳/杨柳岸/花光浓烂柳轻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是太阳光,它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混合光。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其实已经在大气中衰减了,所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激光不同,激光只能输出一个颜色的光波,颜色非常纯净。①激光的能量很强,②从起始点出发,如果传输过程中没有遮挡就不会停止; ③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④你可能不敢相信,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A) 眼睛如果被激光直射,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坏,甚至造成失明。
对于参加演唱会的粉丝们来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人____,不少人想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精彩时刻。(B) 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不受侵害,会在演出开始前使用激光照射现场以示警。在其他场景下,镜头也有可能受到激光照射而损坏。比如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 ”。
17.“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表述不当,请指出并进行修改。
【答案】17.D
18.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 罪魁祸首
19.A改为“如果眼睛被激光直射,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坏,甚至造成失明”。
B 改为“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受侵害”或“因此,一些场馆为了版权不受侵害”。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第③句“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是说激光的准直性高,而“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中的“这”指的就是激光的准直性高这一特点,故这句话应放在第④处,正好与后句“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衔接紧密。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是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粉丝们舍不得离开,或让他们心情非常激动,故填写“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流连忘返:留恋不止,忘了回去。原本指因迷恋于游乐,而忘了回去。现多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恋恋不舍: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第二空,语境是说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主要原因,故填写“罪魁祸首”。罪魁祸首:指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 罪魁祸首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句,成分残缺,后一分句“可能造成失明”缺宾语中心语,可改成“可能造成失明的后果”。
B句,不合逻辑,“防止版权不受侵害”否定失当,应删除“不”。
故答案为:A改为“如果眼睛被激光直射,可能会导致视网膜损坏,甚至造成失明”。B 改为“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受侵害”或“因此,一些场馆为了版权不受侵害”。
(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圣叹认为“闲笔”就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紧张的情节描写中,穿插写一些其他东西,或是次要的交代因果的情况,或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事件,或是指对生活中实际情景的随意描画,有时甚至是指一段闲谈、一段闲论或一处闲景乃至一阵闲话。
高超的写作者往往会恰当地运用闲笔,因为它在叙事节奏、主旨深化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审美功效。而作为阅读者,只有识得这种妙笔,才能真正地学会品读文学作品,也才不枉费了作者的苦心经营。
20.下列句子在课文中属于闲笔的一项是( )
A.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老人与海》)
B.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装在套子里的人》)
C.福兴楼的鱼翅,一元一大盘,物美价廉,现在不知增价了否 (《祝福》)
D.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红楼梦》)
2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就以“闲笔”的形式隐藏在林教头离开草料场前往市井沽酒的情节描述中,请你就此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答案】20.C
21.示例:“风雪下得紧”看似与林冲和陆虞候之间的斗争关系不大,但一个“紧”字境界全出,既是林冲所处自然环境,又是恶劣的社会环境,是危机四伏的曲折呈现,还是林冲“性格裂变”进程的内隐,含蓄地传达出了“暗线”——“官逼民反”正在进行时。极其漂亮的“闲笔”,富有语言嚼劲与主题内涵隐示性。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闲笔,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无用的趣味。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写作文学短评,要抓住评论的“点”,这个点就是题干给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有概括,有分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能力。
“闲笔”就是指小说中关于“非情节因素”的描写,ABD均是情节描写或人物描写,不属于闲笔。
C.“福兴楼的鱼翅”是对生活中实际情景的随意描画,不是《祝福》的主干情节,属于闲笔,但又蕴含意味。福兴楼的鱼翅被提及,这不仅仅是一种美食的描述,而是通过这种食物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对现实的逃避。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题干要求赏析“那雪下得正紧”的作用,同时要突出“闲笔”这一概念。具体评论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线索、情节发展、主题等角度进行赏析,同时注意字数要求。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体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暗示了情节发展趋向,隐含着人物命运去向,与“官逼民反”的主题紧密相关。
故答案为:示例:“风雪下得紧”看似与林冲和陆虞候之间的斗争关系不大,但一个“紧”字境界全出,既是林冲所处自然环境,又是恶劣的社会环境,是危机四伏的曲折呈现,还是林冲“性格裂变”进程的内隐,含蓄地传达出了“暗线”——“官逼民反”正在进行时。极其漂亮的“闲笔”,富有语言嚼劲与主题内涵隐示性。
22.(2025·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4年8月,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发布的一段 Cypher作品因其中歌词被指“暗讽农民工”而引发争议。该事件引起了网友和多位说唱歌手的强烈不满。8月 10日,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发布声明,表示已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其开除出社团。涉事 Rapper随后公开道歉,解释称其本意是为了让歌词更酷、更押韵。
材料二
统计学家李成瑞曾在参访中谈到:无产阶级过去是国家的主人,现在变成了弱势群体,过去的工人是很光荣的,我的儿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个革命学生,后来被分到一个工厂当工人,第一天上班发回一套工服。在我知道之前,他穿上就去照相馆照了个相。回来拿着照片对我说,爸爸你看,我是工人啦。他特别的自豪,照相的师傅对他说,你现在是国家的主人了,现在的话,是属于打工仔,是不能随便和老板讲话的。
材料三:
记者:马老先生多不容易啊,那个时候您受过的苦,过去的那种苦难,结束了。
马识途:新的斗争开始了。
(选自《吾家吾国》)
材料四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朝气蓬勃,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时代是你们的。
当代青年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以上四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是关于青年担当的多则材料作文。
【题干分析】
四则材料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象。材料一展示了青年文化创作中的不当行为及其引发的后果,凸显了青年在创作过程中价值观的重要性。材料二则通过统计学家的讲述,体现了社会结构演变下青年职业观的巨大变化,反映出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材料三以对话形式呈现了时代的交替,老一辈的苦难结束,青年迎来新的斗争,意味着青年要承担新的责任。材料四引用毛主席的话,强调青年在时代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大变革时代,青年需肩负起相应责任。
思考方向:
树立正确价值观:青年在文化创作和日常行为中,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影响,避免伤害弱势群体,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坚守尊重他人的原则。
职业观的重塑:在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青年应正确看待不同职业的价值,不随波逐流,重拾对各类职业的尊重,将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相联系。
传承与担当:青年要传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在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等方面肩负起责任,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青年与时代发展:青年是时代发展的关键力量,要敏锐感知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社会进步。
【立意提取】
承先辈壮志,绘青年担当
正青春之名,铸时代担当
怀敬重之心,行时代征程
时代浪潮催奋进,青年征程铸担当
先辈荣光垂青史,吾辈壮志耀新程
悟时代之变,践青年之责
继往圣之德,开时代新局
时代洪钟催警醒,青年巨擘担乾坤
范文:
赤旗漫卷处,盼你我逐梦开新章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遥想往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先辈们于风雨如晦中奋勇前行,其无畏之姿,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苍穹。吾辈生逢盛世,当承先辈之壮志,续民族之荣光,于时代浪潮中逐梦扬帆,矢志不渝铸华光。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当困厄如暗夜阴霾笼罩,那自困苦中凝聚而成的磅礴伟力,源于无数奋斗者的坚毅脊梁。看毛泽东自韶山走出,心怀苍生,引领华夏儿女挣脱枷锁;王继才孤守海岛,三十二载春秋,以热血丹心捍卫祖国海疆;焦裕禄扎根兰考,鞠躬尽瘁,将生命奉献给百姓福祉。诸般事迹皆昭示:志存高远,可破困境之藩篱;砥砺前行,方悟成长之真谛。此乃吾辈奋进之基石,力量之源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记否,嘉兴红船之上,一群热血青年,以信仰为楫,以理想为帆,于风雨飘摇中启航。彼时内忧外患,然其探寻光明之信念如磐,创建共和之宏愿似火,为华夏大地驱散沉沉黑暗,为民族复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先辈们不因荆棘塞途而退缩,不因巉岩险峻而却步,披荆斩棘,以超凡胆略开辟新天地。此段光辉历程,如明灯指引吾辈前行之路,让吾辈深知传承革命精神之重,肩负民族复兴使命之责。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回溯历史,华夏大地曾饱经沧桑,百姓深陷贫弱凋敝之渊薮。然困境之中,希望之光熠熠生辉。“土地改革”如春风化雨,“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生根发芽,百姓以勤劳双手,自力更生,开启了从贫困走向温饱的伟大征程。而民族复兴之路漫漫,尚需吾辈接续奋斗,于时代沃野中耕耘希望,收获繁荣。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今朝,新时代的号角嘹亮激昂。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驻村干部以青春赴使命,用生命践诺言,让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科技前沿,“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无数科研人员焚膏继晷,以智慧和毅力勇攀科技高峰;中印边境,“戍边英雄”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胆忠心,守护祖国山河无恙。吾辈置身伟大时代,当以先辈为榜样,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无畏险阻,砥砺奋进。
于创新之峰巅勇攀,于未知之境探索,虽孤寂常伴,艰辛满怀,吾侪定不会消沉退缩,更不会裹足不前。将以梦为马,奋袂扬鞭,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镌刻属于青年一代的荣耀篇章。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