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有学者把中华文明的起源称为“重瓣花朵”格局,中原是花心,周边的文化中心是里圈花瓣,再外围的文化中心是外圈花瓣,构成“重瓣花朵”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A. 相对独立 B. 满天星斗 C. 中原核心 D. 多元一体
2. 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商王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常常借助占卜,故而甲骨文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这表明商朝()
A. 商王权力高度集中 B. 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
C. 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D. 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
3. 据学者钱穆研究,春秋时期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各诸侯国“均重和平、守信义”,经常发生“赋一首诗,写一封信,而解决了政治上之绝大纠纷问题者”。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B. 传统政治秩序仍然有效
C. 统治者依然能专制独裁 D. 礼乐制度受到普遍推崇
4. 商鞅变法以军功赏爵,以爵赐田,爵位愈高,赐田愈多。秦国有功将领,都可以请赐田宅为子孙计。嬴政派名将王翦伐荆,王翦即一再请赐美田。他说这是为了使嬴政信之不疑,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这反映了当时()
A. 土地买卖现象已经出现 B. 传统分封制仍然存在
C. 封建小农经济正在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得到认同
5.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A. 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促使各民族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
C. 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D. 实行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6. 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当时他所担任这一职位是()
A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7.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的是()
A.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B. 最终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开拓经营边疆地区 D.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8. 秦王朝制定《秦律》,其中明确规定:士伍偷盗一百一十钱者,要被判处六年徒刑,甚至“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都要判处劳役三十天。这表明秦朝()
A. 保护土地私有 B. 抑制土地兼并 C. 施行轻罪重罚 D. 推行重农抑商
9. 据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地表无封土,墓中陶俑数量众多,陪葬品简朴,无奢侈物件。这与《史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符。据此可知,汉初()
A注重与民休息 B. 冶炼技术落后 C. 皇权日趋没落 D. 贫富分化严重
10. 据出土汉简记载,从今西安到敦煌近2000千米的距离,除有两段约300千米外,其余1700千米的路段上,西汉政府设置了附有基本供应和保障设施的驿置45个。这一措施()
A.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有利于保障商路畅通
C. 消除了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 D. 缓和了边疆民族矛盾
11. 元朔五年,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每年考试,凡能通晓一门儒家经典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得甲等者可为郎官。上述措施()
A. 利于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B. 推动儒学教育官方化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为官 D. 促使察举制开始出现
12. 下表是东汉中后期的皇帝继位表,表中信息反映的本质是,东汉()
A. 宦官专权 B. 政治黑暗 C. 外戚专权 D. 皇权专制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13分,共26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与此同时,各地豪强势力大为膨胀,他们利用封建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兼并土地,横行乡里。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
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占领了河套地区,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汉武帝即位后,由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反击匈奴贵族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针对材料反映的西汉王朝所面临的问题,请你为即位之初的汉武帝提两条治国建议,并分析理由。
答案及简析
1.单选题答案及简析
答案:
D
C
B
D
A
C
D
C
A
B
B
D
简析:
D:“重瓣花朵” 格局强调中原为核心,周边文化中心共同构成中华文明起源,体现多元一体特点,A 选项相对独立不符合;B 选项满天星斗未突出中原核心;C 选项中原核心不全面,没有体现多元一体。
C:商王处理事务借助占卜,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多方面,表明商朝神权与政治紧密结合,神权政治色彩浓厚,A 选项商王权力高度集中在材料中未体现;B 选项甲骨文成熟文字与材料主旨不符;D 选项政治与血缘关系紧密在材料中未涉及。
B:春秋时期虽有战争,但各诸侯国仍重视和平、守信义,通过赋诗、写信解决纠纷,说明传统政治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仍起作用,A 选项中央集权制度春秋时期尚未形成;C 选项与重视和平、守信义不符;D 选项礼乐制度受到推崇不是主要强调内容,且此时礼乐制度已开始瓦解。
D:商鞅变法后有功将领请赐田宅,王翦也以此让嬴政信任,说明人们对土地私有制认可,A 选项土地买卖现象材料未体现;B 选项传统分封制与商鞅变法后的赐田不同;C 选项封建小农经济形成与材料主要内容不符。
A:“并吞战国,海内为一”“秦王扫六合” 主要强调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功绩,B 选项民族同源共祖观念发展不是主要针对内容;C 选项制度确立是巩固统一措施;D 选项统一措施也是在国家统一后实行。
C:御史大夫职责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与冯劫职位职能相符,A 选项丞相负责行政;B 选项太尉负责军事;D 选项郡守是地方官员。
D: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奠定了境内各民族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基础,A 选项三公九卿制度是政治制度;B 选项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是汉武帝时期;C 选项开拓经营边疆地区主要是扩大疆域。
C:《秦律》对偷盗行为不论数额大小都严惩,体现了轻罪重罚,A 选项保护土地私有、B 选项抑制土地兼并、D 选项重农抑商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A:汉文帝霸陵地表无封土、陪葬品简朴,体现汉初统治者节省民力,注重与民休息,B 选项冶炼技术落后与材料无关;C 选项汉初皇权并未没落;D 选项贫富分化严重与霸陵情况不符。
B:西汉政府在从西安到敦煌路段设置众多驿置,有利于保障商路畅通,促进经济交流,A 选项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标志是西域都护设立;C 选项消除匈奴威胁过于绝对;D 选项缓和边疆民族矛盾不是主要作用。
B: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A 选项鉴别官员道德水平不是主要目的;C 选项排除世家子弟入仕不符合史实;D 选项察举制在汉武帝之前已出现。
D: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年龄小,太后依靠外戚掌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回权力,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专制,A 选项宦官专权、B 选项政治黑暗、C 选项外戚专权都是皇权专制下的表现。
2.非选择题答案及简析
答案:
13. (1) 创新举措: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或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6 分)
历史条件: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4 分)
(2) 影响:对秦朝:巩固了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2 分)
对后世:后世政治制度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 分)
14. 建议一: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2 分)
理由:诸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推恩令可使诸侯王封地逐渐变小,无力对抗中央。(3 分)
建议二:盐铁官营,加强对工商业的控制。(2 分)
理由: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垄断冶铁煮盐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盐铁官营可增加财政收入,抑制豪强势力。(3 分)
建议三: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反击匈奴。(2 分)
理由:匈奴占领河套地区,威胁汉朝北部边境安全,汉武帝时期国家具备反击条件,可解除匈奴威胁。(3 分)(任答两条建议即可)
简析:
13. (1) 创新举措从材料中概括,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及思想上兼用其他学派。历史条件从国家统一和思想文化背景分析,国家统一为制度创新提供基础,百家争鸣提供思想资源。
(2) 影响从对秦朝当时和对后世两方面分析,对秦朝巩固统治,对后世为政治制度发展奠定基础并不断完善。
14. 针对西汉面临的诸侯王势力膨胀、豪强地主和富商大贾垄断工商业、匈奴威胁边境等问题提出建议。推恩令针对诸侯王问题,理由阐述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盐铁官营针对工商业垄断问题,说明对财政和豪强势力的作用;反击匈奴针对边境安全问题,强调反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