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萧瑟
静谧
肃穆
空阔、悠远、广漠
诗中雪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就以美景而名扬天下。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
湖心亭看雪
作者:张岱
湖心亭: 西湖三岛之一。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
1、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的审美意境,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其闲情雅趣及家国之思。
学习目标
作者及作品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出身官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明朝灭亡后,他隐居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入山著书以终,他喜欢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写于明亡入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感伤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收录在《陶庵梦忆》中,是张岱山水小品的传世之作。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自由朗读·准备检测
整体感知
结合文下注释,结合语境,完成:
在预习的基础上扫清阅读、字词及句意方面的障碍。
能注意停顿,准确诵读课文。
时间:4分钟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gèng)
(qiǎng)
读准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3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6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7拉余同饮。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0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 张岱 )
字义与句意
3、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句子
4、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粒人影的人罢了。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惟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与一芥余舟、两三粒舟中人而已。
数量词与名词
翻译句子:
6、(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拉着我一起饮酒。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
省略句
翻译句子
9、(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省略句
(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翻译句子
10、等到(回来)下了船,船夫嘟哝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莫说相公痴,更有似相公痴者!
倒装句
翻译句子
湖心亭看雪
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
西湖的湖心亭
作者张岱、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
奇遇
叙事线索。
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两段内容。
文章感知
(1)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湖上雪景;
亭中奇遇。
(2)湖心亭偶遇佳客
思考讨论:
1、找出写雪景的原句。
2、用了什么方法(顺序)?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湖上雪景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运用白描的手法,简洁概括,天地茫茫,混沌,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冷寂空旷而又悠远脱俗画面,表现天人合一的山水之趣。
量词出神入化,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天地形成对比,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视听结合。 天寒地冻、寂寥凄清、万籁俱寂。
为下文埋下伏笔。
湖上雪景
全景
特写
视线移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侧面描写
白描: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勾勒事物形象,这种手法就是白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
文学作品中,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大与小、简洁洗练。
白描
渲染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排列九个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鸭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
《背影》、《故乡》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
我的态度是( )
人
大喜,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
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豪爽
尽力,硬喝下
亭中奇遇
对赏雪人的评价是:( )
痴
余颔首。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余默然:故国不堪回首。
如果你是张岱,对舟子的喃喃自语,你会如何回答?
疑难探究
文中是如何价张岱的?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
——与众不同、不随流俗。
痴人
(2)“痴”于景:“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独往湖心亭看雪” 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痴”于湖心亭天人合一山水之景,表现出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反映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
是一个超凡脱俗、独立不羁的文人雅士,表达了他孤芳自赏的情怀和淡淡的故国愁思。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痴人
1、“独”与舟子是否矛盾?
2、读完本文,你会发现文章题为“湖心亭看雪”,但文章后半部分却详写湖心亭奇遇,是不是离题了?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式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有魅力。作者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以及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不矛盾,舟子虽有若无。他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高自赏的情调。表现作者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情怀,
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赏雪景湖上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对对联
我能行!
琅邪山幽深秀丽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第一副对联
第二副对联
张陶庵夜赏湖心亭
湖心亭宁静清绝
痴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自然
痴景
(奇景)
(白描)
湖心亭看雪
痴人
痴情
(雅趣)
大雪独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独—故国之思
总结
周敦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陶弘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如张岱一般的痴人又有几何?
这样的文人雅士,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寄情山水,寻找心灵的依托与慰藉。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试背课文